宿州电厂水资源论证工作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宿州电厂水资源论证工作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州电厂水资源论证工作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原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的7位专家(名单附后)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关于《工作大纲》的汇报,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以下咨询意见:
一、中国华电集团宿州电厂4×
600MW发电机组建设项目,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进行火力发电,对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煤炭生产与利用的布局、缓解华东地区缺电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根据水利部、国家计委发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规定,为深入研究该项目用水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该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
三、《工作大纲》编制的依据和采用的标准正确,确定的论证范围合理,思路清晰,方法可行,内容全面,符合《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满足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要求,可作为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的依据。
四、宿州市属水资源缺乏地区,当地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根据建设项目分期实施意见和第一期工程的建设计划,考虑到建设项目所处的位置和宿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工作大纲》确定以第一期工程作为本次水资源论证的重点是切实可行的。
五、建议
1、鉴于本项目论证的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资料收集内容多、范围广,并涉及不同部门与行业,收集资料的工作重点是已有规划和有关研究成果;
2、第一期工程的取水水源,应充分考虑当地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宿州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水源;
第二期工程的取水水源应立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的供水;
3、项目委托单位应抓紧时间提供建设项目详细的地表水取水口、地下水取水方案和用水合理性分析所需的有关资料,以利于工作开展;
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应适当增加工作时间。
专家组组长:
副组长:
2003年5月1日
附:
宿州电厂水资源报告书编制委托书
1总论
1.1项目区域概况
项目区位于安徽淮北平原北部,介于淮北市与宿州市交界处东侧陈庄,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862mm,多年平均径流深187mm左右,流经本地区的主要河道为新汴河,它承接沱河和萧濉新河上游段来水,下通洪泽湖溧河洼。
新汴河贯穿豫、皖、苏三省,是以防洪、除涝为主,兼顾航运、水资源利用的排水河道,为本建设项目的取水水源地之一,目前河道上现状建设了永城、徐搂、四铺、宿县(二铺)、灵西、团结和符离集闸等,其中宿县、灵西、团结闸目前建有翻水站可从下游洪泽湖逐级翻水到宿县闸上,翻水规模自下而上分别为10m3/s、4m3/s和3m3/s。
1.2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
宿州电厂位于华东腹地,安徽省北部宿州市。
本地区煤炭储量丰富,有淮北—宿州煤矿,是我国煤炭主要产区之一。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为安徽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本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华东地区目前电力供应不足,缺口较大。
因此利用当地充足的煤炭资源优势兴建电厂,优化了煤炭生产与利用的布局,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宿州电厂水资源论证
旨在深入研究该项目用水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根据建设项目的分期实施意见和宿州市水资源状况,本次论证的重点是电厂第一期(2×
600MW)工程。
1.3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1987.8
(6)《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8.8
(7)《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1993.8
(8)《水利产业政策》1995.2
(9)《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2002.3
1.2.2规程规范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2002.3
(2)《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水资保[2002]145号)2002.4
(3)《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DL/T5084-1998
1.2.3采用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3)《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2.4参考资料
(1)《淮河流域(含山东沿海诸河)水资源评价》1986年
(2)《淮河片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1996年
(3)《宿州市供水水资源规划》2001年
(4)《淮河流域片水功能区划报告》2002年
(5)《淮河流域片水资源保护规划》2002年
(6)《南水北调东线总体规划》2002年
(7)“新汴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2000年
(8)甲方提供的有关资料
(9)《安徽省宿州市城区供水水资源规划》2001年
(10)《宿州市地下水资源规划》1998年
1.4论证范围
根据宿州市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确定电厂取水水资源论证范围:
地表水为沱河徐楼、萧濉新河符离集闸~新汴河宿县闸区间,其影响范围考虑新汴河宿县闸至团结闸区域;
地下水为符离集水源地和鹤山-夹沟水源地共473km2范围。
1.5项目选址情况
首选厂址位于符离集以北约5km处,距宿州市18km,西靠打鼓山,南接王楼,北临曹庄。
电厂目前处于初步论证阶段。
1.6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根据电厂所处的位置和当地水资源情况,一期工程初步确定以新汴河水、当地地下水、宿州市污水处理回用和从洪泽湖翻水作为取水水源进行论证;
二期工程主要依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供水作为取水水源。
电厂地表水取水口拟设置于宿县闸上游200~500m处,地下水水井布设为厂区1~5km范围内(请业主尽快提供地表水取水口位置与取水方式、地下水取水方案等有关资料)。
1.7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委托单位:
华电集团公司、宿州市计划委员会。
承担单位:
委托书:
《宿州电厂水资源论证报告编制委托书》
2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项目性质:
坑口电厂
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厂区位于符离集西北约5km处,距宿州市18km,西靠打鼓山,南接王楼,北临曹庄,占地面积约90hm2。
2.3建设规模及分期实施意见
电厂规划的建设规模为4×
600MW,分两期实施。
第一期工程规划容量2×
600MW,2004年开工,2007年第一台机组建成投产,2008年第二台机组建成投产;
第二期工程规划容量2×
600MW。
2.4用水工艺
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工艺流程:
取水头部—补给水泵房—输水管线—自然通风冷却塔集水池—自流引水管(沟)—循环水泵房—循环水供水压力管—凝汽器/开式冷却水系统—冷却塔—自然通风冷却塔集水池;
工业用水:
补给水泵房—澄清池—工业用水箱—工业用水用户;
化学补充水:
补给水泵房—澄清池—空气擦洗滤池—水箱—化学用水处理装置—锅炉。
2.5建设项目用水要求
电厂一期工程的规划装机2×
600MW,规划取水流量为1.25m3/s,二期规划装机和取水流量同第一期。
用水设计保证率为97%,校核为99%。
建设项目对水质的要求(暂缺,由业主提供有关资料)
2.6建设项目退水
包括建设项目退水的总量、浓度、排放方式以及排污口设置等有关资料暂缺,由业主提供后补上。
3主要工作内容
3.1资料调查与收集
3.1.1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宿州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以及河流水系等资料。
尽可能收集近年宿州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农业统计年鉴、水利统计年鉴、国土资源规划报告等。
统计宿州市的人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GDP、农业产量以及城市化率等数据。
3.1.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地表水影响范围内(四铺~团结闸)河段的主要取水口名称、位置、取水量和退水情况(量、质),重点是论证范围内主要用水户的名称、用水性质、用水量和退水量等;
地下水论证范围内现有机电井数量及近几年实际开采量、地下水动态变化等资料。
(1)水利工程
地表水影响范围、地下水论证范围内各类工程及运行情况、灌区分布、蓄水工程水位库容面积关系曲线等。
包括:
A、工程分布图(泵站、引水渠道、地下水井);
各工程对应供水范围、供水规模。
供水对象包括农业、工业、生活。
农业要灌区面积;
B、宿州、灵西、团结闸水位库容面积关系曲线;
C、工程运行情况资料,完好、配套程度。
(2)现状用水调查
收集现状工业、生活、农业、航运等近年来用水资料。
A、近年来地下水、地表水农业实际灌溉面积、灌溉水量等。
B、近年来地下水、地表水两水源工业取水量、万元产值取水量。
C、近年来地下水、地表水水源生活用水量,城市人均用水定额。
D、近10年(1990~2001年)翻水站翻水资料。
(3)水文资料
包括降雨、径流、水位、蒸发和地下水等资料。
A、降雨。
历年来影响范围逐日降雨资料
B、地表水。
上下游断面(符离集闸、四铺、宿州闸、灵西闸、团结闸)逐日水位资料。
徐搂、宿县闸、团结闸、符离集闸逐日流量资料。
C、地下水。
收集近年地下水水位动态资料。
宿州地区及论证范围地下水可利用量、已开发利用情况等相关资料,水井类型及出水量概况等。
D、蒸发。
历年来影响范围逐日蒸发资料。
(4)水质资料
包括论证范围内主要污染源的排污量与分布,入河排污口的位置、污废水的入河量和主要污染物的入河量,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现状和历年的水质变化情况等;
(5)发展规划等资料
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农业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划、其他有关规划报告等相关资料。
本工程取水口河道断面资料,地下水取水区水文地质资料。
3.2论证范围内水资源评价
3.2.1水资源量
基于淮河流域水资源1956~1997年系列调查评价成果,根据收集的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对宿州市(重点评价论证范围)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地表水来水量及地下水补给量、消耗量和可利用量。
3.2.2水质
根据收集的资料,选取pH值、DO、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挥发酚等作为评价因子,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现状水质进行评价。
污染源:
根据论证范围内历年污染源资料分析,选取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作为评价因子,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采用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排序及超标排序方法对论证范围内污染源现状进行评价;
根据历年入河排污口资料,分析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
在现状水质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近10年的实测资料,分析新汴河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历年水质变化情况。
3.2.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根据调查和收集的资料,对论证区分别按供水水源(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回用)和用水行业(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用水和其他)统计典型年的供用水情况,分析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