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9166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图片欣赏及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山,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

这些古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它们究竟有何特色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从中我们一定能得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

“错批一人(马寅初),多生几亿;

错批一人(梁思成),少了名城。

三、分析课文

(一)默读文章,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段前标上序号)

第1-2段: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第3-13段:

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第14-19段: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第20段:

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二)探究九大“特征”的内涵、说明方法

1、个体建筑构成

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作诠释)

2、群体建筑构成

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举例子打比方)

3、结构方法

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4、斗拱

出示斗拱图片。

说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

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列图表举例子摹状貌下定义)

5、举折、举架

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下定义摹状貌)

6、屋顶的装饰作用

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作比较引用)

7、颜色的选择——朱红

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举例子作比较)

8、部件的装饰作用

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举例子)

9、建筑材料的装饰

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三)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什么顺序展开的?

1、由整体到局部

2、由主(结构)到次(装饰)

中个别建筑构成整

国结构群体建筑构成体总体特征

建主木材结构

筑特征斗拱

的举折和举架

基屋顶的装饰作用结构方法

本装饰颜色的选择—朱红

特次特征部件的装饰作用局

征材料的装饰作用部外观装饰

四、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为了说明这种“文法”,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请举例说明。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指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并且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们所承认,成了法式,成为人们沿用的惯例。

2、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指的是什么?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词汇”指的是建筑的材料。

这是比喻的说法,使得说明生动,让读者易于接受。

本文用“文法”来比喻建筑的“规矩”,用“词汇”比喻建筑的材料,让人们能过熟悉的文章组成来理解建筑中的各种法式和材料的使用。

3、“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表现在哪里?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拘束性”指建筑物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文法”,即惯例,但是可以在惯例下出现不同的样式。

这种特点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的风格,又具的独特性。

这是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

所谓类比,即是用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两种事物进行比较的说明方法。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

——用“语言和文字”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

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5、理解“文法”“词汇”“可译性”

(1)用简要的话概括它们各自的意思

中国建筑“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定规,有“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又具有独特的个性。

中国建筑“词汇”是指中国建筑中如一轩一楼等那些相对独立的建筑个体,如同“词汇”遵循“文法”构成文章一样,它们能遵循中国建筑法式组织起来,形成建筑的整体。

“可译性”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2)分析这些比喻的表达作用

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建筑的特点:

A.规则性;

B.独创性;

C.情感性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题与本课的拓展练习。

2、观察民居并记录各建筑构件的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