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下册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863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构造下册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筑构造下册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筑构造下册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筑构造下册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筑构造下册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构造下册复习重点.docx

《建筑构造下册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构造下册复习重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构造下册复习重点.docx

第一章高层建筑

1.层数:

第一类9~16层,第二类17~25层,第三类26~40层,第四类40层以上

我国对高层建筑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高度:

10层及以上的居住建筑和h>24m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不计入建筑高度)

3.体型:

板式高层建筑,塔式高层建筑

4.防火:

一类:

住宅(高级住宅,>=19层的住宅):

公共建筑(1医院,2高级旅馆,3h>50m或每层建筑面积>1000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4.h.>50m或s>1500的商住楼5中央省级广播电视楼6厅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楼7省级邮政,防灾指挥楼8藏书>100万的图书馆9重要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10.h>50m的教学楼和普通旅馆、办公楼科研档案

6以建筑材料划分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

(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

钢、钢—混凝土混合)

7.基本体系:

纯框架体系,纯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

特点:

纯框架:

纯框架体系是指竖向承重结构全部由框架组成。

在水平荷载下,本体系强度低、刚度小、水平位移大,称为柔性结构体系。

纯框架体系在高烈度地震区不宜采用。

目前主要用于10层左右住宅楼及办公楼。

过高则因水平荷载所引起的柱中弯矩加大,使底层柱断面过大而影响使用。

框架体系因只有框架柱承重而形成较大的灵活空间,使建筑平面布置不受限制

8纯剪力墙:

是指该体系中竖向承重结构全部由一系列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所组成,这种体系侧向刚度大、侧移小,称为刚性结构体系。

剪力墙通常为横向布置,间距小,约为3~6m,因此平面布置不灵活,仅适用于小开间的高层住宅、旅馆、办公楼等,本体系从理论上讲可建造上百层的民用建筑,但从技术经济考虑,地震区的剪力墙体系一般控制在35层,总高110m以内,非地震区可适当放宽。

9筒体:

筒体结构由框架或剪力墙围合成竖向井筒,并以各层楼板将井筒四壁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空间构架。

筒体结构比单片框架或剪力墙的空间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整个筒体就象一根粗壮的拔地而起的悬臂梁把水平力传至地面。

筒体结构不仅能承受竖向荷载,而且能承受很大的水平荷载。

另外,筒体结构所构成的内部空间较大,建筑平面布局灵活。

筒体结构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尤其在地震区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6.体系组合:

框支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筒体,筒中筒,当剪力墙结构的底部需要有大空间,剪力墙无法全部落地时,就需要采用底部框支剪力墙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10框支剪力墙:

当剪力墙结构的底部需要有大空间,剪力墙无法全部落地时,就需要采用底部框支剪力墙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11框架剪力墙:

是在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一定数量的纵横向的剪力墙,并与框架连接而形成的结构体系。

建筑的竖向荷载由框架柱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则主要由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来承受。

该体系刚度适当,能为建筑提供较大的自由度,所以在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中,该体系经济有效,应用范围广。

与框架相比,他能适用于层数更多的高层建筑。

框架-筒体:

由筒体和框架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筒体是一个立体构件,具有很大的抗推刚度和承载力,作为该体系的主要抗测力构件,承担绝大部分的水平荷载,而框架承担重力荷载。

通常把所有的服务用房和公共设施都集中在筒体内,以保证框架大空间的完整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

筒中筒:

有两个及以上的筒体内外嵌套所组成的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形成的内部空间较大,加上其抗侧力性能好,特别适用于建造办公,旅馆等多功能超高层建筑。

30层以下是不经济,也不必要的。

束筒:

由两个及以上的筒体并列接连在一起的结构体系;和框架体系相比束筒体系在抗弯能力、抗剪力、抗侧向刚度方面均得到很大的提高。

而且束筒体系的建筑设计更加的灵活多变,应用范围也更广。

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平面。

一般来说该体系可用于高烈度区11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

7.框架-筒体:

核心筒-框架体系,多筒-框架体系

8.多筒-框架体系:

两个端筒+框架,核心筒+端筒+框架,核心筒+角筒+框架

9.楼盖形式:

肋梁楼盖结构,无梁楼盖结构,叠合板楼盖结构,压型钢板组合楼盖结构

在高层建筑中,现浇楼板的厚度>=80,有管线时,>=100,顶层楼板>=120,转换层>=180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其总厚度>=90,现浇混凝土厚度>=50

10.设备层:

高建筑物的某一楼层其有效面积全部或大部分用作空调、给排水、电气、电梯机房等设施的布置。

一般设置在第15层

设备层布置考虑的几个方面:

(1合理利用建筑空间,2满足建筑设备的布置要求3于结构布置相结合4与避难层相结合)

设置中间设备层的特点(1为了支承设备重量,要求中间设备层的地板结构承载能力比标准层大,考虑大设备系统的布置方式不同,中间设备层的层高会低于或高于标准层2施工时,需要预埋管道附件或留孔、留洞结构上需要考虑防水、防振措施3从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来看,设备竖井应处理层间分隔,但从设备系统自身布置要求来看,层间分隔增加了设备系统的复杂性,需要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4标准层中插入设备层增加了施工的复杂程度0

12.中间层:

通常15层,设中间设备层

外墙

13.外墙:

(根据构造形式和支承方式的不同:

)填充墙,幕墙

14.玻璃幕墙:

重方式:

框支承,全玻璃,点支承

15.框支承:

构造分类:

明框,隐框,半隐;施工分类:

构件式(现场组装,竖挺为主要受力构件),单元式(提前组装现场安装)

竖挺于楼板之间留一定的缝隙,一般为100,竖挺与竖挺之间留15-20的空隙,以解决金属的热胀问题。

17.玻璃选择:

安全性能(钢化,夹层,夹丝)热工性能(吸热,反射,中空)

耐候密封胶主要采用硅酮密封胶,结构胶采用硅酮结构胶,初步固化要7天,完全固化要14-21天。

幕墙内衬墙:

内衬墙可按隔墙的构造方式设置,通常用轻质块材做成砌块墙,或在金属骨架外装订饰面板材做成轻骨架板材墙。

内衬墙一般支搁在楼板上,并与玻璃幕墙之间形成一道空气间层,他能改善幕墙的保温隔热性能。

用璃棉、矿棉填充在内衬墙和幕墙之间,加铺一层铝箔增加隔热效果;

12幕墙防火构造:

玻璃幕墙与各层楼板和隔墙间的缝隙,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防火材料填堵密实,一般来说,同一幕墙单元不宜穿越两个防火分区,若建筑设计要求通透隔断,可采用防火玻璃,但耐火极限应满足要求。

当建筑设计不考虑设衬墙,可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小于1h,高度不小于0.8的实体墙裙或防火玻璃墙裙。

13幕墙排水冷凝构造;由于金属框外露,形成冷桥;在玻璃、铝框、内衬墙、楼板外侧出现冷凝水,要及时排走;课将幕墙的横档做成排水沟渠,设置滴水孔,此外还应在楼板侧壁设一道铝制披水板,把冷凝水引导至横档中排走;

14立面划分:

横档间距<2m,竖梃间距<1.5m

幕墙板与主体结构的梁板连接方式:

(1扁担支撑式2挂钩式)

全玻璃:

固定方式:

上部悬挂,下部支承

15幕墙板之间接缝构造:

(1内锁契合法2衬垫法3密封胶嵌缝法)

16.点支承式的组成:

玻璃面板,支承结构(杆件体系,索杆),支承装置(爪件,连接件,转接件),玻璃(钢化玻璃:

单层,钢化中空,钢化夹层),面板(分格尺寸1.5~3m,厚12mm,留缝10mm,密封胶)

17铝板幕墙(坚挺受力,由加强肋和面板组成,宽度1000~1600,高度3m),铝塑板(高度<1.8m)

铝板分类;1蜂窝铝板、2单层铝板、3铝塑复合板;特点1保温性能好,2加工性能好,适合复杂形状3造价低

18.地下室防潮:

范围(当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0.3~0.5m而无滞水可能时,地下室外墙和底板只受到土层中潮气影响,一般只做防水潮处理)墙身防潮是在地下室底板及顶板各设一道水平防潮层,并在地下室的外墙的外层做垂直防潮层

19地下室防水:

卷材防水,防水混凝土防水,弹性材料防水

20.楼梯:

楼梯布置要求:

与电梯有机配合,以利相互补充,与电梯靠一起

21安全疏散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系统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而距离不应小于5m

疏散楼梯的设置:

1、疏散楼梯间的布置方式:

接近电梯厅,有双向疏散出口

2、防烟楼梯间的要求: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或阳台、凹廊等,前室面积公共建筑不小于6平米,居民建筑不小于4.5平米,若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则不小于10平米<公建>和6平米<居住建筑>,楼梯间的前室应设防烟排烟设施,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设乙级防火门,向疏散方向开启

3、封闭楼梯间的要求:

(高层建筑的裙房以及h<=32的二类高层建筑,12-18单元住宅,<=11f通廊式住宅应设)靠外墙,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设乙级防火门,向疏散方向开启

4、剪刀楼梯间的要求:

按消防楼梯间要求设置,两梯段之间分隔成两座独立的梯间,保持两条疏散通道;公共建筑内,每个楼层布置两个防烟前室;塔式高层住宅可设置一个防烟前室,但两座楼梯间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疏散楼梯间的布置要求:

竖向各层位置不变,能上能下,底层有通往室外的出入口,直通屋顶(不少于两座)

21.电梯:

分类:

使用性质(客梯,货梯,消防电梯)观光电梯

22.电梯组成:

电梯井道,电梯机房,井道基坑,组成电梯的有关部件

通向电梯机房的通道和楼梯宽度不小于1.2m,楼梯坡度不大于45°

消防电梯的设置:

(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12f的单元住宅和通廊式住宅,h>32m的二类公共建筑)消防电梯应设前室,前室面积公共建筑不小于6平米,居民建筑不小于4.5平米,若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则不小于10平米<公建>和6平米<居住建筑>。

井道机房建筑的一般要求;

1机房内应当干燥,与水箱和烟道隔离,通风良好,寒冷地区应考虑采暖,并应有充分照明。

2通向机房顶通道和楼梯宽度不小于1.2m,并应有充分照明,楼梯坡度不小于45度;3机房楼板应平坦整洁,能承受6kpa的均布荷载4井道壁应是垂直的5井道壁应是防水的6井道壁为钢筋混凝土时,应预留150见方、150深孔洞,垂直中距2m,以便安装支架7框架梁上应预埋铁板8井壁为砖墙时,在安装时钻孔预埋导轨支架9电梯为两台并列时,中间可不用隔墙而按一定间隔放置钢筋混凝土梁或型钢过梁,以便安装支架。

23.自动扶梯布置方式:

单台布置,双台并列布置,双台串联布置,双台剪刀布置

11.避难层:

超100m高层建筑间距<15层,净面积5人/平米,避难层可兼做设备层,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并设置消防专用电话;

第二章墙面装修

24.铺贴式墙面:

天然石材,人造石材

25.天然石材:

花岗石(具有抗酸碱,抗风化能力,一般用于室外装修)大理石(不耐酸碱,多用于室内干燥装饰工程)碎拼大理石

26.天然石材安装:

栓挂法(采用先绑后灌浆的固定方式),干挂法(用一组金属连接件,将板材和基层可靠地连接,其间形成的空气间层不做灌浆处理),粘贴法(采用聚酯砂浆粘结固定)

28.人造石材安装:

栓挂法,粘贴法

29.板材墙面(高级):

木板(由木骨架和板材组成,做法:

首先在墙体内预埋木砖,再钉立木骨架,最后将木板用镶贴、钉、上螺钉的方法固定在木骨架上,为防止板材变形,一般应在墙体上刷热沥青一道,再干铺石油沥青抽毡一层),金属,石膏,塑料,铝合金

30.裱糊墙面(高级):

壁纸,墙布

地面装修

常见的构造做法有:

整体地面,块料地面和其他类型地面

31天然石材地面:

花岗石(地面由基层、垫层和面层;楼面由承重层、垫层和面层),大理石,碎拼大理石(构造)

天然石材地面防水做法(1钢筋混凝土楼板2CL7.5轻骨料混凝土3水泥砂浆一道(内惨建筑胶),4聚氨酯防水层一道1.5厚51:

3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20厚,便面撒水泥粉6磨光石板材20厚,水泥砂浆擦缝)

32.硬木地面:

面层(单双)优点:

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蓄热性缺点:

不耐火耐水,造价昂贵

分类:

空铺木地面(应在地板背面做好防潮处理。

同时也应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