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八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8382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八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新八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新八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新八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新八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八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江西省新八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八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新八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程山学派”和同一时期声名鹊起的江右两个文化团体宁都的“易堂学派”和星子的“髻山学派”来往甚密,谢文洊推行的“畏天命”学说曾得到他们的热烈回应。

“畏天命”语出孔子《论语·

季氏》,后代儒学诠释甚多。

但谢文洊在程朱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却隐含了西方宗教文化的成分,从而使其对“畏天命”的重释成为一种思想创新。

这其中的玄机,在于他曾受到同时代的天主教徒刘凝的影响。

明清间以传教士为主要介质的中外文化互动大约持续了250年。

以今天的眼光来衡量,这段历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拓宽了中西文化各自的视域,并在不同层面上展开了思想与知识的重构,泽及后世,影响深远。

而刘凝就是这样的介质。

在谢文洊所著的《日录三卷》中,能找到谢文洊与刘凝多次辩论西学的内容。

《日录》记载了他们之间围绕“上帝属性”的争论。

谢文洊认同刘凝借给他阅读的耶稣会士庞迪我所著《七克》一书观点,认同“上帝”(天命)的存在,认同道德践履离不开“他者”的监督。

同时,却又坚决否定“上帝降生”等“启示真理”。

刘凝告诉谢文洊,在马厩降生的耶稣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变化,以言行为万世典范,为了救赎万民而主动献身,用以引导人性中天赋之善而敬仰上帝;

倘若不明了耶稣亲临人世的教诲与救赎,则“其道无由”。

谢文洊则认为,西方人以“上帝”为“肉身之人(耶稣)”,“名为尊上帝,其实是亵侮上帝”。

他与当时多数中国儒士的态度一样,不相信降生在马槽、身份卑微的耶稣,居然会是天地万物之创造者和主宰者!

所以,谢文洊驳回刘凝,这不是尊崇上帝,而是亵侮上帝。

在他的理解中,上帝是有赏罚权能的“上天”。

得罪“上天”,必有灾祸的后果。

因此对“上天”才必须“敬畏”;

相信这样的“上天”,“畏”“怕”的行为才能产生实效并促成精神的纯化和人格的提升。

这也是他异于以往性理之学的创新点。

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认识交锋过程中,谢文洊所代表的东方儒家文化与刘凝的西方文化逐渐形成思想交融,并为程山之学注入了独特的内涵与表现方式,最终形成“程山之学”独特的文化内涵。

(选自《江右理学的一程山水》,有删改。

原文刊载于2014年11月28日出版的《江西日报》)

1.下列关于谢文洊的“畏天命”学说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谢文洊的“畏天命”学说与宁都县和星子县这两地的学人的思想观点相吻合,得到了“易堂学派”和“髻山学派”的热烈回应。

B.谢文洊的“畏天命”学说对古今中外的“天命”之说进行了重释,是一种创新的思想,具有鲜明而浓厚的辩证唯物主义色彩。

C.谢文洊的“畏天命”学说肯定了“他者”的监督在践履道德中起着重要作用,该学说为他开创“程山学派”奠定思想基础。

D.谢文洊的“畏天命”学说建立在西方宗教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体现出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在当时的江右理学中影响很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程山学派”的出现,推动了当时江右理学的发展,使得当时江右的其他学派由湮没无闻而迅速崛起,进而逐渐形成了一个颇负盛名的江右学者方阵。

B.“畏天命”一语出自《论语》一书,后世的理学学者对它做过许多解释;

“程山学派”对“畏天命”思想的诠释与明末以前的理学家相比有不同之处。

C.“程山之学”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谢文洊在与刘凝的数度论辩中,在东、西方信仰的异同交锋过程中,找到了文化融合的节点。

D.谢文洊虽认同《七克》一书中的一些观点,认同“上帝”的存在;

但是在“上帝属性”的问题上,与刘凝存有分歧,坚决反对“上帝降生”等“启示真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教士对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介质作用;

这一历史期间的中外文化互动,拓展了中西文化各自的视域,在不同层面上展开了思想与知识的重构。

B.谢文洊认为“上天”拥有赏罚权能和无私的牺牲精神,既是人们向善的至高无上榜样,也是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一旦得罪“上天”,必有灾祸的后果。

C.《日录三卷》记载了谢文洊与刘凝之间的争论,是研究“程山之学”重要的史料;

同时,对于了解和研究明清时期有关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状况也有参考价值。

D.谢文洊创立“程山学派”,奠定了他江右理学一派宗师的地位。

这有利于扭转江右理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衰弱不振的局势,在中国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忌,字无畏,河东闻喜人也。

祖髦,梁中散大夫。

父之平,倜傥有志略,召补文德主帅,以功封费县侯。

忌少聪敏,有识量,颇涉史传,为当时所称。

解褐梁豫章王法曹参军。

侯景之乱,忌招集勇力,随高祖征讨,累功为宁远将军。

及高祖诛王僧辩,僧辩弟僧智举兵据吴郡,高祖遣黄他率众攻之,僧智出兵于西昌门拒战;

他与相持,不能克。

高祖谓忌曰:

“三吴奥壤,旧称饶沃,虽凶荒之馀,犹为殷盛,而今贼徒扇聚,天下摇心,非公无以定之,宜善思其策。

”忌乃勒部下精兵,轻行倍道,自钱塘直趣吴郡,夜至城下,鼓噪薄之。

僧智疑大军至,轻舟奔杜龛,忌入据其郡。

高祖嘉之,表授吴郡太守。

高祖受禅,征为左卫将军。

天嘉初,出为持节、南康内史。

时义安太守张绍宾据郡反,世祖以忌为持节、都督岭北诸军事,率众讨平之。

还,除散骑常侍、司徒左长史。

五年,授云麾将军、卫尉卿,封东兴县侯,邑六百户。

及华皎称兵上流,高宗时为录尚书辅政,尽命众军出讨,委忌总知中外城防诸军事。

及皎平,高宗即位,太建①元年,授东阳太守,改封乐安县侯,邑一千户。

四年,入为太府卿。

五年,转都官尚书,吴明彻督众军北伐②,诏忌以本官监明彻军。

淮南平,授军师将军、豫州刺史,善于绥抚,甚得民和。

改授使持节、都督谯州诸军事、谯州刺史。

未及之官,会明彻受诏进讨彭、汴,以忌为都督,与明彻掎角俱进。

吕梁军败,陷于周,周授上开府。

隋开皇十四年,卒于长安,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陈书·

列传第十九》)

(陈宣帝)谋伐齐,谓公卿曰:

“朕意已决,卿可共举元帅。

”众议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

尚书左仆射徐陵独曰:

“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

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

”都官尚书河东裴忌曰:

“臣同徐仆射。

”陵应声曰:

“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

”壬午,分命众军,以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忌监军事,统众十万伐齐。

(节选自《资治通鉴·

第一百七十一卷》)

注:

①太建:

陈朝陈宣帝(高宗)的年号。

下文的“壬午”指太建五年(573年)三月十六日。

②北伐:

指陈朝讨伐北齐。

下文中的“齐”,也指北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梁豫章王法曹参军解褐:

初入仕途

B.而今贼徒扇聚,天下摇心扇聚:

煽动纠合

C.委忌总知中外城防诸军事总知;

全权主持

D.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无过:

无可指摘

5.下列各项中,最能够表明此时在位的君主认可、赏识裴忌的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忌招集勇力,随高祖征讨②非公无以定之,宜善思其策

③除散骑常侍、司徒左长史④高宗时为录尚书辅政,尽命众军出讨

⑤诏忌以本官监明彻军⑥陷于周,周授上开府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④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裴忌少年时聪明机敏,喜欢广泛涉猎经史书籍,博闻强记。

他生逢多事之秋,素有匡扶天下之大志,勇猛善战,攻无不克,因而为当时的人们所称道。

B.裴忌先后平定过侯景之乱以及王僧智、张绍宾、华皎等叛乱。

在讨伐王僧智时,他吸取黄他贻误战机的教训,一举收复吴郡,初显军事才能,获得高祖嘉奖。

C.裴忌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历任过梁、陈、北周三个朝代的官职。

曾经在讨论北伐元帅的人选问题上,他与徐陵力排众议,举荐吴明彻,颇有“识量”。

D.裴忌很有治民之术。

因平定淮南有功,他先被授予东阳太守,让东阳百姓安居乐业;

后又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善于安抚当地百姓,赢得民众的赞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忌乃勒部下精兵,轻行倍道,自钱塘直趣吴郡,夜至城下,鼓噪薄之。

(2)未及之官,会明彻受诏进讨彭、汴,以忌为都督,与明彻掎角俱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词,完成8~9题。

蝶恋花

赵令畸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①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②香一缕,宿酒醒迟,恼③破春情绪。

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④路。

①止:

通“只”。

②沉烟:

点燃的沉香。

③恼:

撩惹。

④西江:

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8.结合词意,简要赏析“啼痕止恨清明雨”一句。

(5分)

                              

9.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写景中寓含哲理的名句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感叹自己居住条件的名句是“ , ”。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锖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

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

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

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在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

”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

”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

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

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

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

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

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

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

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

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

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