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培训资料.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818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记者培训资料.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记者培训资料.doc

小记者培训资料

第一讲

主要内容:

1、什么叫记者?

记者就是指采访新闻事件和写新闻报道的专职人员。

包括编辑、采访、评论人员。

记者可以归类成很多种,下面给大家举几个常用的分类标准:

 从采访和报道的对象上划分,记者可以分为新闻记者、体育记者、娱乐记者等许多种。

从采访和报道的形式上划分,记者可以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

 从采访和报道的范围上划分,记者可分为国内记者和国际记者。

 在做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应该始终坚持四个字:

“客观拷贝”。

简单地说,就是要坚持“三忠”原则——第一要忠于事实,第二要忠于历史,第三要忠于公众。

这样,才能够能做到原汁、原味、原样地拷贝事实真相,完全真实地报道被访内容。

2、什么叫新闻?

 顾名思义,新闻就是能引起人们重视的新鲜事。

但既然身为小记者,我们可就得学会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新闻”哟,因此请大家记住这个目前最权威的定义——“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吧。

比方说,昨天,我们班级的张小红同学由于见义勇为智擒歹徒,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和钦佩。

那么,张小红同学智斗歹徒的事不就是“新近”发生的“真实”的“新鲜事”嘛?

因此,大家不难总结出,“新闻”这个概念包含了“新近”、“事实”和“报道”三个最主体内容,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课后作业:

 在报纸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两则新闻细细地品读。

第二讲

主要内容:

 新闻中地“五个W”和“一个H”是什么?

 记得刚开始学写作地时候,语文老师就乐呵呵地告诉我们说:

“其实写作文跟解数学题目一样,都是有规律可以遵循地。

”记叙文的三大要素——“起因、经过、结果”基本可以撑起一篇完整的作文。

其实新闻写作也是这样哟!

 19世纪中期,由于电信技术不够发达完善,发报经常中断,新闻记者为尽早将新闻的基本内容发往报社,于是发明了一种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新闻要素集中于导语部分的体裁,居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到了1898年,美联社总经理斯通更明确地提出了,新闻包含“五个W”——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此外还有“一个H”——How(如何),有了这些基本内容,就能大致构成新闻报道了。

 实际上,这六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好像构筑了一个框架,小记者只要在它们的基础上再加些必要的描述,便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至少合格的新闻作品。

大家可要记住喽,这六个基本要素事吧事实叙述清楚的最起码的条件,是构成新闻体裁的必需要件,它是新闻规律所决定的。

 课后作业:

 1、分析报纸新闻中的六要素。

 2、写一句话新闻,要求包含六要素。

小记者培训-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

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

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

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

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

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

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

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

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

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

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

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

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

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

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

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

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

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

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

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

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

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

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三、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

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

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

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

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

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小记者去采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小记者去采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采访,就是了解情况,采集材料,调查访问。

怎样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呢?

首先,要掌握采访线索。

要知道你去采访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

掌握采访线索的方法很多;可以从学校或班级的黑板报和墙报上寻找;可以从同学、家长或社会一些人的闲谈中发现;还可以从一些材料中获得,等等。

掌握了采访线索,才能有目的地采访。

其次,要熟悉有关材料。

你有了采访线索,知道采访对象以后,就要尽可能地找些有关的参考材料。

例如,你去采访一位优秀学生,要尽可能知道这位学生的年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大概有些什么事迹等。

有了这些材料,采访时才能顺利进行。

还有,要制订采访提纲。

也就是要有一个采访的计划,包括;需要了解什么情况,提些什么问题,什么地方要追问或详细了解;先谈什么,后谈什么;还要找哪些人谈话,等等。

对这些问题,尽可能拟得细一点,到采访时,可以不断变动,随机应变。

以上的准备工作做好了,采访时就心中有数,采访效率就会提高。

怎样做采访笔记

我们每次去采访的内容都会很丰富,在没有录音机的情况下(就是有录音机也要做简要的笔记),光凭自己的脑子是不可能全记得住的。

因此,采访的主要内容必须当场用笔记下来。

做采访笔记要注意做到--

记具体

谓记具体,不是把采访对象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像录音机似的记下来,而是要记下他所说的具体内容。

譬如人名、地名、数字和事实经过等等。

有的内容要当场问清楚,如人名和地名不仅要问音而且要问字,避免写出同音不同字来。

有些数字,对方口头谈了,还要反复核对准确。

对有关的事情经过也尽可能记具体些。

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事实千万不要只记个概况,印象,要不,写成文章就容易出问题。

记原话

采访对象所说的能反映他思想的关键语言,要原原本本记录下来,不要经过自己改造、概括后再写上笔记本。

因为人物的语言大都是有生活气息、有个性的,比我们概括的要精彩得多。

记下原话还有助于事后对人物谈话内容的分析和判断。

人物谈话时的姿态、口吻和气氛也要注意观察,必要的也可以记录下来,以备写作时参考。

记疑难点

采访中,总会有疑难之处,这些疑难往往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要向读者说明的重点,首先要问明白,然后记清楚,事后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如果疑难问题一晃而过,待到写稿时,才发现没有弄清楚,不得不又要去补充采访,这就费时费力了。

另外,采访要做到口到、耳到、眼到、手到、脑到、边问、边听、边看、边记、边想。

特别是要边记边思考,不能只顾记录,不开动脑筋。

一般在采访时就要开始考虑写作的问题。

哪些材料要深挖?

哪些细节要多问?

哪些数字要核实?

哪些观点要反复问证?

这些都要在采访时,边记边思考,才能心中有数。

采访笔记要及时整理,时间久了,感觉和记忆就会打折扣,有些当场漏记的,及时通过回忆还可作补充。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采访作用,写好稿子。

小记者的任务是什么?

第一是采访;第二是写作。

采访是写作的基础。

这里着重谈一谈采访。

敏锐发现新闻线索

采访新闻,首先要有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什么?

新闻线索就是“新闻苗头”,或者叫“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

深山里,有人发现—块铁矿石,循此挖下去,挖出了一座铁矿。

这块铁矿石就是这座铁矿的“苗头”、“初步显露”,就是“线索”。

采访新闻也是如此。

要想采访到好的新闻,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

有—位小记者在放学的路上,听到某班的同学情不自禁喊道:

“啊,今天的考试真快乐!

’他抓住这个线索,采访了这些同学和他们的老师。

原来,这个班里举行下一堂别开生面的考试:

把试卷改成了写有题目的彩色纸条。

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题目,答对了大家为他挥动小红旗,答错了还可以“选题目、;这位小记者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报道《快乐考试》。

报道写得好,是因为线索发现得好。

怎样才能发现新闻线索呢?

这就需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

第一要注意重大事情的预告。

比如,校长宣布准备表扬一批优秀少先队员。

这就是新闻线索,可以循此追下去。

优秀队员是谁?

他们有什么动人事迹?

深入采访,就可以写出很好的人物典型报道来。

第二要注意周围人们的议论。

能引起议论的事,一定是大家感兴趣的事,也是尚未被大家了解的事。

一位小记者听到有人议论“某某同学被公安局叫去了”,就此追下去,得知是这位同学协助警察破获了一个大案。

于是,他采写了一篇很好的报道。

第三要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

事出有因,变化标明着发展。

变化的背后往往藏着新闻。

一个同学上课迟到了,浑身足泥,裤子也撕破了。

小记者及时采访,原来这个同学在脏水管道里救出了一个小女孩,他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报道。

作好准备,选好采访对象

有了新闻线索,要去采访,事前要有准备。

首先,要掌握背景材料,就是要把与此线索有关的情况尽可能多的了解到,有文字材料的要用心阅读,这样采访时能够多方面地提出问题。

其次,要列一个采访提纲,就是要把采访哪些人、对每个人提什么问题、观察哪些现场、索取哪些实物和照片等都力求心中有数。

再次,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准备好采访本、录音机、照相机。

如果需要当事人签名或寄语,要准备笔和纸。

有了准备后,还要选准采访对象。

如果采访一个人物,采访对象就是当事人。

如果采访个事件,采访对象可能是几个人。

这些人中有主要的,有次要的。

不管是哪一种采访,最好都采用先“外围”后“中心”的办法进行。

可以先找那些与当事人有关的人,再找当事人。

这样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比如,采访一位获得科学发明专利的同学,先不采访本人,而是先采访他的辅导老师、好伙伴、家长。

评委等。

这些人不是当事人,谈起别人来比较随便,容易把话题展开。

小记者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事情的概貌,了解到当事人更多的情况,更好地丰富自己对当事人的提问。

当然,采访外围只是手段,采访当事人才是目的,应当把主要的功夫用在采访当事人上。

要有高质量的提问,是采访的主要方式。

新闻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提问得到的。

提问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第一,要抓住要害。

采访开始,小记者要把自己的采访目的和内容直截了当地告诉采访对象,让对方非常清楚你的采访意图,以便配合。

交谈起来,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应当让他广泛地谈。

采访当中,小记者仔细听,发现了重要内容,要在脑子里(或采访本上)记住它,谈到一个段落,再对这些重要内容做进一步采访。

如果对方离题很远,扯起许多与主题不相干的事情,小记者可以巧妙地把话题拉回来。

第二,问题要具体。

问题具体,对方才好回答,才能讲出细节。

比如采访一位数学竞赛冠军,如果你张口就叫:

“请问,你得冠军的原因是什么?

”他可能一时很难回答。

如果改问:

“你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对数学发生兴趣的吗?

”他可能回答:

“我小时候老去买酱油、醋,一次算帐时……”于是讲出一段生动的故事来。

提问中,忌讳问那些”你高兴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