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五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8168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五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五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五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五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五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五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文档格式.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五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五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五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文档格式.docx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的史实

重庆谈判

转战陕北

15年14题

图片型选择题

平津战役中攻占张家口

09年14题

地图类选择题

挺进大别山在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作用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总结

本主题的考查主要以文字型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本讲知识脉络

人民解放战争

(1945~1949年)政治斗争1945年8月~1946年6月1945年8月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军事斗争1946年6月~

1949年9月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8月)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1949年4月)渡江战役

河北必考考点清单

 重庆谈判(人教八年级上册P88~P89)(冀教八年级下册P2~P4)

※考纲要求: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识记、理解)

背景

国际

(1)二战结束后,法西斯力量被消灭,和平、民主成为世界发展潮流

(2)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

国内

(1)中共人民民主力量壮大,要求和平民主

(2)蒋介石要维持其专制独裁统治;

主要兵力在大西北、大西南

重庆谈判 

毛泽东等赴

目的

国民党

蒋介石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共产党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团结和教育人民

时间

1945年8月~1945年10月

中共代表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焦点

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存在与否

意义

(1)签订《双十协定》,中共赢得政治上的主动权,扩大了影响,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教育了人民

(2)蒋介石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但失去民心

 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教八年级上册P89~P90)(冀教八年级下册P5~P13)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识记)

内战

爆发

1946年6月

标志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概况

(1)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两万多人,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

(2)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3)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保存了军队力量,打败了国民党的进攻,鼓舞了陕北及全国其他解放区军民的信心

图说历史

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1)人民解放战争中采取转战陕北的原因是什么?

(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意义是什么?

答:

(1)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国共当时的力量对比,相差悬殊,因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率领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指挥战斗。

(2)安定了民心,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鼓舞并增强了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提高了人们必胜的信念。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

为改变敌攻我守的战局,中共中央决定把战略进攻矛头指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大别山地区

领导人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结果

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战场由解放区转入国统区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2009年14题已考)

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人教八年级上册P92~P95)(冀教八年级下册P15~P27)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949年1月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战役

作战区

参战部队

指挥人员

辽沈

1948年9月

~11月

东北地区,

以锦州为主

东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桓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人民解放军人数第一次超过国民党军队人数

淮海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华东地区,以

徐州为中心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邓小平、刘伯

承、陈毅、粟

裕、谭震林

解放军歼灭国民

党精锐部队及嫡

系部队55万多人

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

华北地区,以

北平为中心

东北野战军、

华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北平和平解放

解放华北全境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23日,人民解放军在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一线分三路发动渡江战役,23日南京解放,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三大战役示意图     

渡江战役形势图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国民党在内战

中失败的原因

(1)自身原因:

经济困难;

政治腐败;

丧失民心;

军队士气低落[2013年28

(2)题已考]

(2)其他原因:

打内战不得人心;

未能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2013年28(3)题已考]

新民主主义革

命取得胜利

(1)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

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

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国民党统治腐朽[2008年33

(2)(3)题已考]

(2)经验及其体现:

①经验:

团结人民;

②体现:

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领导人民解放战争[2011年31

(2)题已考]

【易错易混】展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而不是三大战役。

河北中考重难点突破

1.西安事变后的国共谈判和重庆谈判的异同比较

事件

西安事变后的国共谈判

1936年

1945年

周恩来等

毛泽东、周恩来等

成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戳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共产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成果落实

情况及影响

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国共联合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

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

2.归纳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启示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启示

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国共对峙时期

(1927~1937年)

分裂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的斗争

导致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形成了十年内战的局面

抗战时期

(1937~1945年)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年)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从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和”有利于民族的崛起;

“分”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

如今国共两党更要以民族利益为己任,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3.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迅速取得胜利?

除了解放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战争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极大地增强了人民军队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勇气。

(2)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了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战线。

(3)在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

初期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第二、第三年又及时提出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伟大决策,将革命进行到底。

国民党集团看似强大,但是地方军阀与中央政府貌合神离,很难协调作战。

(4)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农民积极生产,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河北8年中考真题及模拟

1.(2016河北13题2分)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取得了充分胜利的政府军队出现了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越来越多的部队担任起守戍其占领地区的职责,实际作战部队便相应地减少了。

”由此可见,“转折点”指的是( D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国统区人民厌倦了战争

C.中共军队人数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人数

D.国民党军队的实际作战部队从此减少

2.(2009河北14题2分)下图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