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健 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重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8012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健 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冯健 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冯健 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冯健 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冯健 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冯健 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重点文档格式.docx

《冯健 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重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健 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重点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冯健 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重点文档格式.docx

知识经济;

人文地理学;

信息化;

综合化;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F062.3;

 K90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1999-07-14;

修订日期:

1999-09-25

作者简介:

冯健(1975-,男,江苏沛县人,硕士,主要从事城乡发展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 导言

农业经济时代人文地理学仅是零散的地理知识汇

聚,主要是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粗浅的解释,它们散见于各种史书、游记及地方志等地理著作中,并未产生系统的理论。

工业经济阶段是近、现代人文地理学的滥觞。

近代人文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重视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和对地理现象的解释;

现代人文地理学从理论到研究方法都获得了空前发展,各分支学科得到充分发展并积极拓展其实践领域,计量革命使其走上定量化道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PRED理论等邻近学科研究方法及理论的交叉和渗入,也大大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经济发展阶段从低级向高级演进(即由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21世纪知识经济将逐渐占据经济主导地位,这种现实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作为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的“人”是指地球上人类的整体,他们处于不断发展进步的人类社会之中;

而“地”是指作为人类生存空间或环境的地球表层。

前者使人文科学研究日益突出“人”这一主题性要素;

后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又被赋予新的内涵,传统的空间概念被拓展为诸如信息、技术空间等新的空间组织形式,而知识经济则成为它们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支撑。

所以知识经济时代将带来新的人地关系,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也加快了人文地理学朝信息化、综合化、决策化和持续化方向发展

的速度。

2 机遇与挑战

2.1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困境分析

2.1.1 研究力量薄弱与学科地位的相对低微。

建国前的人文地理学大量引进西方的理论,其研究范围较窄,主要是照搬西方人地关系诸流派的理论并用以指导当时的人文地理研究工作。

建国后,沿袭前苏联的地理思想,西方的人地关系及人文地理学受到批判,主张地理学的两分法,以经济地理学代替全面的人文地

理研究。

这时的人文地理学发展主要是经济地理学取得的一些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李旭旦、吴传钧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地理学家号召下,人文地理学得以复兴。

特别是近10余年来,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以及实践工作的开展都极大地促进了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力量也逐渐壮大起来。

但与自然地理学相比较,现阶段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地位还相对低微,研究力量也较为薄弱。

不论从专业期刊的种类上还是从已发表成果上看,自然地理学都远超过人文地理学。

从国内专业期刊的种类上易于看出当前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及其发展所处阶段。

目前国内纯人文地理学专业期刊只有《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两种,人文地理学者发表学术论文的园地则大多是一些综合性地理刊物;

而自然地理则不同,除了综合性期刊之外,大多分支学科都有自己的专门期刊。

再以1978~1997年《地理学报》所发表的论文为例,20年的论文总数为908篇,其中自然地理708篇,占78%;

人文地理仅200篇,占22%,在人文地理中经济地理90篇,占论文总数的10%,所以扣除经济地理后的人文地理论文数量共110篇,仅占12%,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研究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学科地位的相对低微与研究力量的薄弱是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首要困难,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就

第18卷 第4期1999年 12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RESEARCHANDDEVELOPMENTVol.18 No.4Dec.1999

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科建设的要求,也就难以获得大发展。

2.1.2 理论体系的松散。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较广,也正因如此,所研究的多要素之间不存在一个有机的密切联系,同时,也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和成套的模式把它们联系起来。

自然地理学的气候、土壤等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联系的环扣;

人文地理学则不完全相同,其组成要素部分有密切的联系,而大部分则缺少相互间的联系。

综合自然地理学把各自然地理分支学科贯穿起来,是自然地理学较为完善的理论和模式;

而人文地理学至今仍缺乏一个把各研究要素、各分支学科联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理论基础,因而它是一个松散联系的领域[1]。

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的松散与知识经济对学科建设的综合化、统一化要求不符,客观上要求大力开展综合性理论的研究。

2.1.3 人文地理学创新的艰难。

杨开忠教授认为地理学的危机和理论革命从根本上来讲是其客体理论(运行、发展和调控贫乏的反应。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向来重视学科性质的探讨和工作方法的总结,相对来讲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机理的规律研究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建设则需要加强[2]。

从理论上看,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再没有出现象中心地理论那样的重要理论,而且至今都尚未有实质性突破。

这无疑都表明了人文地理学创新(尤其是有突破进展的创新的艰难。

另外,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引进,受其使用范围的限制,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1.4 实践领域拓展的缓慢。

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生命力就在于应用性,在于能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实践发挥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传统实践领域主要集中在国土整治、区域规划、生产力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城镇体系布局、旅游规划和投资环境规划等领域。

实践的结果促进了理论的总结和完善,因而使涉及以上诸领域的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旅游学等成为发展较快的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

吴传钧院士认为今后要大力拓展包括政治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等在内的第二类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实践领域,它们是至今没有真正复兴起来或尚待开发的一些新领域[3],以实践推动其理论的发展,从而促进人文地理学的全面发展。

2.2 知识经济对人文地理学学科建设的要求

2.2.1 信息化。

早在本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就爆发了以微电子、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

随着信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和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信息作为第四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部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更成为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知识和信息产业的高度发达是各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胜的必要条件。

对于学科建设也是一样,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文地理学要紧随时代并获得发展就必须把建设信息化的人文地理学作为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以大量的信息和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丰富学科需求以促其发展;

另一方面,人文地理学要参与对信息产业(尤其是信息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信息与空间组织的关系以及信息时代相关传统理论的修正方面的研究。

例如,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支撑下,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和高层次信息服务业的相对集中分布、装配调试工序和低层次服务业的相对分散而引起新的空间组织出现,形成了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和全球性产业空间;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导致区位因素中的劳动力、市场和集聚因素被赋予新的内涵,信息源、创新源的易达性、潜力和风险资本等新的区位因素不断涌现,从而使传统的区位理论在解释信息产业区位时出现了大量问题,必须对它作大量的修正工作[4~6]。

2.2.2 综合化。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即强调综合性研究的开展,它要求突破传统的学科分类界限,学科交叉更加明显。

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科研项目往往要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需数、理、化、地、生等多门学科的参与。

对具体学科而言,知识经济也要求学科建设的综合化。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7],向以地域性和综合性见长。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文地理学学科建设更要强调学科的综合,系统总结以往经验,开拓视野,强化优势,才能使人文地理学具有更强的时代感,才能为国家建设服务、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人文地理学学科建设的综合化,一方面表现在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类成果,根据现在和潜在各类因素的优化、集成和协调,结合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去分析、研究和设计区域发展方案,推动国家和地区整体的发展。

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学科内部研究领域与思路的多元化。

信息、生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新材料、空间和软科学技术构成了新型高科技体系,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它们与人文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相差较大。

知识经济要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要紧随时代趋势,与高科技体系密切联系,走多元化路子。

2.2.3 决策化。

知识决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导向,作为一门知识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决策化无疑是摆在人文地理学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世纪以来,人文地理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和方向等方面的实践工作,但客观上还需要人文地理学进入决策圈,否则学科得不到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人文地理学在社会实践方面也会受到限制。

2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18卷

2.2.4 持续化。

传统的工业经济忽视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把获取最大利润作为生产的指导思想,尽管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了大量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与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实施仍未由自觉变为自发。

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有了较为全面的科学的认识,要求以智力资源为依托,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环境效应,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从而使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支撑下的可持续发展又有了新的内涵。

由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所以知识经济时代人文地理学将继续并深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3 学科建设与发展展望3.1 

以可持续发展为龙头,带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

研究和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

在世界人口急增、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的形势下产生了人地协调论,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观点,其崛起仅有短暂的历史。

人地协调论谋求人与地理环境协调有序地发展,而这恰与可持续发展的要义不谋而合。

可持续发展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文化等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是科学的人地观,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灵魂。

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人文地理学应深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并带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自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优化调控目标的研究。

这有着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把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两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研究它们相互作用的机理、功能、结构和整体调控的途径与对策,为合理而有效地开发和保护环境、制定正确而适宜的国土开发、国土整治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服务。

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都与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因而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个龙头和主线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社会地理学这门新兴分支学科而言,吴传钧院士认为中国社会地理学要研究社会活动的规律性,其中尤其要注重研究社会集团的空间活动,还有地域性的行为地理、生活水平研究、犯罪地理等[3]。

近年来,众多中国社会地理研究者所从事的社区地理、城市社会区域划分和社会空间分异、乡村社会空间系统与乡村社会生活变迁、区域性社会集团的结构与效应以及城市犯罪地理、贫困地理等研究,无疑为揭示中国社会区域差异、社会问题和现象的地域集中性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订等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