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2节《山地的形成》4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7387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第2节《山地的形成》4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4章 第2节《山地的形成》4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4章 第2节《山地的形成》4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章 第2节《山地的形成》4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4章 第2节《山地的形成》4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章 第2节《山地的形成》4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4章 第2节《山地的形成》4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第2节《山地的形成》4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章 第2节《山地的形成》4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

图4.17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

这三种平原虽然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一一做了简要介绍。

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即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及形成过程。

随后还安排了一个“活动”,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貌特征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达成目标

通过以上对课标及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把本节教学的具体目标确定如下:

1.知道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

2.理解在不同发育时期,河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

3.知道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位置;

4.理解各种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过程。

四、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中“行为条件”的要求,把河流地貌内容安排在讲述“外力作用”之前,并选取长江上、中、下游各段河流地貌的发育情况作为实例子,通过对长江全程游览活动的情景设置,引导学生对长江各河段出现的不同地貌及其形成进行分析,认识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发育;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其他外力作用对地表产生影响的能力,为讲述“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五、教学准备

1.设计、制造教师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2.提供给学生的游览长江全程的相关材料;

3.确定课堂讨论的学生分组。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以景观图作为引入,指出地貌的形成除受内力作用外,还受到外力作用。

课件投影:

冰川地貌、风成地貌、流水地貌等风景图

引导读图]:

看投影上的几幅图,看看这些地貌的形成与什么因素影响有关?

(学生看图回答)

教师总结]:

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地貌还受到流水、风、冰川、生物等的影响。

引出外力作用的含义。

引导过渡]:

我们生活在南方地区,降水很丰富,流水形成的地貌比较常见,尤其是河流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是最常见的地貌之一——引出本节课重点了解河流地貌及其发育的情况。

课件展示]:

第二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引导看材料):

我们选择我国最大的一条河流—长江来了解河流地貌的情况。

让学生看材料中的背景资料,回顾一下长江的基本知识。

我们本节课就跟随材料中的王教授他们一起去畅游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了解在河流流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哪些河流地貌。

引导学生看情景]:

通过本情景的设置,主要让学生分析长江上流虎跳峡河谷的特点,进而分析其受到的主要作用力。

王教授是一个地理学家,去年暑假,王教授带他的儿子小明利用假期对长江进行全程游览活动。

他们从长江上流往下沿江游览,在长江的上游,他们来到了虎跳峡,小明为虎跳峡的汹涌的流水和磅礴的地势所吸引。

引出问题]:

虎跳峡这种地貌形成与什么外力作用有关?

在这种外力作用下,虎跳峡的河床应该会呈现什么形态?

请你从投影中的甲、乙、丙三幅图中选出最切合虎跳峡的一幅,并根据你的选择,说出这种作用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虎跳峡图和三幅河床形态图

主要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板书),根据虎跳峡的流水情况,说明了流水的侵蚀方向是向下的,我们把这种侵蚀叫下蚀(板书)。

下蚀的结果是使河床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剖面为“V”字形的河谷。

引导学生情景]:

本情景主要在于分析得出此河段受到溯源侵蚀明显。

正当小明被虎跳峡的雄伟风光所迷住时,小明的爸爸王教授在一旁说:

“经历数万年的时间后,虎跳峡可能不再位于目前的位置了。

”小明听后不得其解。

王教授认为虎跳峡在数万年后不在当前位置的是否有可能?

如可能,会沿河道哪个方向移动?

上游还是下游?

并说明理由。

瀑布上端和下端不同性质岩层的分布图

这种推测完全有可能。

在流水常年累月的不断侵蚀作用下,下端受到的侵蚀作用力大,较软的岩层易受到侵蚀淘空,而上端岩层也会逐渐剥落,使得河谷不断向河流源头的方向移动,我们就把这种侵蚀作用力叫溯源侵蚀

引导对比]:

上面提到的下蚀结果使河谷不断加深,这里的溯源侵蚀的结果会使河谷不断地向河流源头延伸,使河谷不断延长。

过渡]:

小明他们游览完了金沙江河段,乘兴顺江而下继续游览,向三峡进发,看看他们所看到的情况。

本情景设置在于说明长江三峡受到的主要流水作用。

游览了长江的金沙江河段,小明他们乘兴来到重庆市,并在重庆登上了游长江的客轮。

旅游船顺流而下,很快就来到长江三峡的著名景点白帝城。

小明一家站在船头,看到两岸峡谷高耸,十分壮观。

为配合人们观赏景色,船上的广播这时也正播放着李白的《朝辞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根据三峡河段的风景图,请同学们说出长江三峡的水流特点以及该特点对长江河谷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看图思考回答)

此处水流湍急,能量集中,对河谷的下蚀作用明显,使河谷不断加深,因而形成了今天雄伟壮观的三峡景观。

游览了惊险壮观的长江三峡景观,小明他们顺江而下,进入了长江的中游河段,我们来在中游小明他们又见到了什么景观

引导学生看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中游河段的特点以及所受到的河流作用力。

经过了两天的航行,游船进入了长江的中游河段。

爸爸对小明说:

“我们已经进入了荆江河段,你看看长江与前几天有了什么变化?

”小明向前方望去,只见长江此时犹如一条弯曲的巨龙,在大地上延伸;

而在河流两岸、部分河道则出现了浅滩,有居民站在浅滩上悠然地钓鱼。

当小明他们的游船到达下图中AB连线的附近时,小明的爸爸王教授要小明思考A、B两点哪个地方建货运码头更合适?

小明想了一会就给出了答案,小明的爸爸听后很满意地点头。

1.请参照下图的相关图例和横段面图,根据上述材料,你知道小明的答案是什么吗?

试小组讨论回答,并说明理由。

2.根据以上的推测判断,你认为经过长期的作用,河谷在形态上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建设货运码头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但重点考虑的是码头建设是否有被淤塞的危险,根据凸岸和凹岸的流速情况,凸岸由于流速慢而易被淤塞,河床底部不断堆积,逐渐形成河漫滩和河漫滩平原,不宜建码头;

凹岸由于水流流速急,河床受流水侵蚀,这种侵蚀有别于长江上游的下蚀和溯源侵蚀,这里流水侵蚀使河床不断加宽,我们称之为侧蚀;

受其作用,总的一个变化趋势是使河道变得更弯曲。

(在讲解过程中,配以以下板图)

在游览了中游曲折的河道风光后,小明他们的游览船继续向下行驶,进入下游,在下游,长江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看材料]:

以在下游河段的所见所想来反映该河段的特点,并引导分析该河段所受到的作用力。

不知不觉间,小明他们在船上已经过了五天,船已经接近终点站上海。

小明向河岸望去,只见两岸一片开阔平坦的景象,还可以看到远处几乎消失在地面的轮船,不禁让人想起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

请你根据上述小明的所见和所想,试选择出该河段河床剖面的形态特征图,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应该选择甲图。

下游河段由于流速缓慢,河流泥沙大量堆积,从而河床显得平坦,而下游河床显得宽广,主要是下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侧蚀的缘故。

教学反馈]:

以素描引导学生对各河段地貌的一个反馈,并引导学生分析冲积扇的形成。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结束这次快乐和辛苦的长江游之后,回到家,小明不顾旅途的疲劳,就开始整理其在长江途中画的素描图,但有个问题难住了小明,由于作画匆匆,有几幅图他忘记了写上素描的地点,只记得一幅是在青藏高原某些河流的河谷画的,一幅是在长江三峡画的,一幅是在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画的,一幅是在上海接近入海口画的。

你能为小明解决这个烦恼吗?

(学生回答)

A图应该属于中游的荆江河段,B图应该属于青藏高原某些河流的河谷,C图应该属于接近入海口画的,D图应该是属于长江三峡。

对于A、C、D图,我们很容易判断,但B图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

在一些山谷的出口,由于流水速度减缓,从山谷带来的大量泥沙就沉积在山口,形成类似于B图的地貌,我们把这种形态上类似于扇形的地貌,叫冲积扇。

总结]:

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总结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的地貌特点和受到的主要作用力,引导学生完成板书:

探究活动]:

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收集在冰川、风、生物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图片,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各种地貌的特征,及其受到的外力作用影响。

在下一节课中派代表向全体同学进行汇报。

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影响因素

冰川

风力

生物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3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

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

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

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域差异;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内容尽管比较重要,但是不难理解,远没有前两章难。

但是本节内容涉及很多的自然带景观,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