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2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通航条件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7048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电厂2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通航条件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火电厂2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通航条件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火电厂2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通航条件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火电厂2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通航条件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火电厂2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通航条件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电厂2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通航条件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火电厂2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通航条件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电厂2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通航条件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火电厂2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通航条件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5)《重庆石柱火电厂2×

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通航条件论证合同书,重庆大唐国际石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2006年4月。

1.3 论证地点及范围

1.3.1论证地点

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所在地,即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位于重庆市的东部偏南,距离重庆市187km,东与湖北恩施接壤,北接重庆忠县,南有重庆彭水县,西距涪陵约87km,取水口距离石柱县城约92km,由长江水道至涪陵距离约135km。

1.3.2论证范围

本报告论证范围为航道里程385.1公里附近的100m范围(坐标x=65209.150,y=19774.786;

x=65257.480,y=19862.331)。

1.4 论证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本次通航条件论证主要根据重庆石柱火电厂2×

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布置方案进行不同水位期的航道条件分析,从而论证重庆石柱火电厂2×

3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取水工程对长江航道的影响,并根据影响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西南电力设计院在《重庆石柱发电厂(2×

300MW)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提出了庆中庵和方家湾两处比选方案,其中庆中庵厂址的趸船取水方案为推荐方案,本报告将采用原型数值计算方法对该推荐方案取水位置的航道水流条件、航道尺度、船舶航线调整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

本报告分别选择2004年4月、10月和2005年4月、11月的库区断面观测资料,分析工程前后相应的水位、流速、比降、河床冲淤等变化值进行通航条件的论证分析。

2工程址区的自然条件

2.1气象条件

石柱县地处四川盆周山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终年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日照不足,垂直气候差异大。

其气候特点:

春季回暖早,升温快,但不稳定,有寒潮;

夏季长,无酷热,多伏旱,暴雨强度大;

秋季短,有低温,雨量大,阴雨多;

冬季迟,无严寒,雨水少,有霜雪,日照缺,有冰、雪、霜、冻等。

根据石柱县气象站设计风速计算成果和大风调查资料,厂址离地10m高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为26.0m/s,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为29.5m/s。

根据石柱县气象站2000~2004年夏季(6、7、8月)逐日平均湿球温度进行累积频率计算,求得频率10%的湿球温度为25.9℃,相应日期的气象要素成果见表1。

石柱县气象站频率10%的日平均气象要素

表1

项目

年.月.日

气压

(hpa)

干球温度

(℃)

相对温度

(%)

风速

(m/s)

2000.7.19

961.1

29.0

77

2.3

2000.8.7

969.7

28.6

80

0.3

2000.8.13

967.6

0.7

2000.8.14

966.8

29.2

79

1.0

2001.7.30

965.8

81

1.3

2002.6.21

959.8

石柱县气象站多年气象特征值成果如下:

石柱县气象站多年气象特征值

表2

平均气压(hpa)

975.2

最高气压(hpa)

1000.8

1993.12.16

最低气压(hpa)

951.0

1991.5.24

平均气温(℃)

18.1

最高气温(℃)

42.6

2001.8.7

最低气温(℃)

-2.9

1961.6.17

平均相对湿度(%)

最小相对湿度(%)

10

1965.3.15

年平均降水量(mm)

1200.1

年最大降水量(mm)

1602.2

1993

年最小降水量(mm)

886.6

1988

一日最大降水量(mm)

171.8

1982.7.17

一小时最大降水量(mm)

75.6

1997.8.8

10分钟最大降水量(mm)

21.2

1996.8.11

20分钟最大降水量(mm)

35.6

最长连续降水日数(d)

15

1989.10.26~11.9

最长连续降水量(mm)

125.1

最大一次连续量(mm)

357.3

1982.7.16~18

年平均蒸发量(mm)

1020.8

年最大蒸发量(mm)

1155.2

1990

年最小蒸发量(mm)

796.0

1976

平均风速(m/s)

0.9

最大风速(m/s)

20

1966,1973

年最多日照时数(h)

1547.1

1978

年最少日照时数(h)

786.9

1982

年平均日照时数(h)

1322.8

年最多日照百分率(%)

35

年最少日照百分率(%)

19

年平均日照百分率(%)

30

最多积雪日数(d)

2

1977.1.29~30

最少积雪日数(d)

最长一次大风持续时间(h)

3.5

1997.9.116:

28~16:

49

2.2水文泥沙

在天然情况下,工程河段洪水期水位暴涨暴落,洪峰历时短而升降大,枯水期水位相对平稳,历时较长。

该河段的床面形态和水流条件也相对较为复杂,长江上游径流主要来自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和乌江等河流,而悬移质泥沙主要来源于金沙江和嘉陵江。

1991~2005年与1990年前相比,长江上游水量变化不大,但输沙量减少明显。

1991~2005年寸滩站年均径流量和悬移质输沙量分别为3374亿m3和3.14亿t,与1990年前相比,径流量减少约4%,但输沙量减少约34%。

其中尤以嘉陵江减沙最为明显,1991~2005年北碚站年均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为557亿m3和0.357亿t,与1990年前的均值相比,径流量也减少了19%,输沙量减少幅度达到79%。

从1991年至2004年,长江泥沙一直趋于减少,2005年输沙量较2004年有所增加,但较多年平均仍是呈现减少,长江挟带泥沙呈现“大水大沙,小水小沙”的特点。

三峡工程的兴建后改变了工程河段天然情况下水文条件,蓄水后每年的最低水位出现在水位消落期的5月份,低水位较天然情况有所抬高,根据三峡工程施工进展情况,可将库区蓄水阶段划分为四段。

(Ⅰ)天然及一、二期导流期:

2002年以前,水库不蓄水;

(Ⅱ)三期导流期:

2003~2006年,坝前水位按汛期(6~9月)135m,枯期(10~次年5月)139m运行,水库对该河段水位无调蓄;

(Ⅲ)初期蓄水期:

2007~2009年,坝前水位按156-135-140m方案调度,工程河段将处于常年库区;

(Ⅳ)正常蓄水期:

2009年以后,坝前按175-145-155方案调度,工程河段处于常年库区。

根据三峡入库控制站—清溪场站、出库控制站—黄陵庙站水文观测资料统计分析,2003年6月~2005年12月,三峡入库(清溪场站)悬移质泥沙6.28亿t,出库(黄陵庙站)悬移质泥沙2.51亿t。

不考虑三峡库区区间来沙,水库淤积泥沙3.77亿t,水库排沙比为40%。

其中:

2003年6~12月,三峡入库站清溪场站悬移质输沙量为2.08亿t,黄陵庙站为0.84亿t,因此2003年6~12月库区淤积泥沙约1.24亿t,水库排沙比40%。

2004年1~12月,三峡入库站清溪场站悬移质输沙量为1.66亿t,黄陵庙站为0.637亿t,因此2004年1~12月库区淤积泥沙约1.02亿t,水库排沙比38%。

2005年1~12月,三峡入库站清溪场站悬移质输沙量为2.54亿t,黄陵庙站为1.03亿t,因此2005年1~12月库区淤积泥沙约1.51亿t,水库排沙比41%。

表3常年库区淤积量

时期

清溪场

入库沙量(亿t)

黄陵庙

出库沙量(亿t)

库区淤积量

(亿t)

排沙比

2003(6-12)

2.08

0.84

1.24

40%

2004

1.66

0.637

1.02

38%

2005

2.54

1.03

1.51

41%

水库泥沙淤积以宽阔段为主,其泥沙淤积占总淤积量的95%,窄深段淤积相对较少或略有冲刷。

库区淤积泥沙主要集中在主槽内,其淤积量占总淤积量的79%。

从泥沙淤积量沿程分布来看,越往坝前,泥沙淤积强度越大。

其中近坝段(大坝至庙河)2003年3月~2005年10月淤积泥沙约6500万m3,但绝大部分淤积于天然状况下的住航槽内,多在90m高程以下。

从库区河床纵剖面变化来看,2003年3月~2005年10月深泓淤积较大的多集中在近坝段、香溪宽谷段、臭盐碛河段、滥泥湾河段、土脑子河段等区域,库区深泓纵剖面总体呈淤积态势,最大淤积厚度为53.4m(坝上5.6km,S34断面);

其它河段深泓变化不大,绝大部分在5m以内,三峡库区纵剖面仍然呈锯齿状分布。

下图为蓄水前后水库典型断面变化图。

图1库区典型断面冲淤变化图

2.3工程地质

工程所在区域为丘陵地貌,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忠县向斜位于厂址北西侧,向斜轴线距厂址约5.5km,方斗山背斜位于厂址东南侧,背斜轴线距厂址最短距离约4.0km,楠木垭-大垭口断层从灰场东南侧4.2km通过。

主坝地段岩层产状:

倾向270∠25°

,未见断层,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

右坝肩地段巨厚层砂岩中可见二组裂隙:

裂隙产状倾向90~105°

∠55~75°

,隙面闭合~微张,隙面较平直,充填铁质薄膜,部分裂隙间含厚0.2~2.0cm灰白色粘土透镜体,裂隙间距约0.5~6.0m,可见长度2.0~10.0m,该组裂隙场地内较发育。

倾向185°

~235°

∠70~85°

,隙面较平整、闭合~微张,隙面附铁质薄膜,裂隙间距约1.0~1.5m,该组裂隙场地内稍发育。

场范内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与厚层至巨厚层细、中粒砂岩为主。

场地内坡地上残坡积土层厚度多小于1.0米,且多数地段基岩裸露,谷地内冲洪积土层厚度一般在10米左右。

第四系土层强度较低,均匀性较差,需作处理后方可作为坝基持力层。

(1)庆中庵厂址

庆中庵厂址位于忠县向斜与方斗山背斜之间。

厂址场地范围内岩体中裂隙较发育,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自然边坡稳定,厂址场地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