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全面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7660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全面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全面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全面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全面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全面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全面总结.docx

《高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全面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全面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全面总结.docx

高中化学苏教版知识点全面总结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

结构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表现出强还原性。

物理性质

质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

化学

性质

与非金

属单质

钠在常温下切开后表面变暗:

4Na+O2=2Na2O(灰白色)

点燃

钠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白烟:

2Na+Cl2====2NaCl

化合物

与水反应,现象:

浮、游、球、鸣、红2Na+2H2O=2NaOH+H2↑

与酸反应,现象与水反应相似,更剧烈,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

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H2,再考虑NaOH与溶液中的盐反应。

如:

钠投入CuSO4溶液中,有气体放出和蓝色沉淀。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700~800oC

与某些熔融盐:

4Na+TiCl4========4NaCl+Ti

存在

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保存

煤油或石蜡中,使之隔绝空气和水

制取

通电

2NaCl(熔融)====2Na+Cl2↑

用途

1、钠的化合物2、钠钾合金常温为液体,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热交换剂

3、作强还原剂4、作电光源

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溶解性

易溶(同温下,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易溶

热稳定性

稳定

2NaHCO3△Na2CO3+CO2↑+H2O↑

碱性

碱性(相同浓度时,碳酸钠水溶液的PH比碳酸氢钠的大)

碱性

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碳酸

Na2CO3+H2O+CO2=2NaHCO3

不能反应

NaOH

不能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三、镁的性质

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密度小,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化学性质

与O2

点燃

2Mg+O2====2MgO

与其他

非金属

点燃

点燃

Mg+Cl2====MgCl2,3Mg+N2====Mg3N2

与氧化物

点燃

2Mg+CO2====2MgO+C

与水反应

Mg+2H2OMg(OH)2↓+H2↑

与酸

Mg+2HCl=MgCl2+H2↑

与盐溶液反应

Mg+Cu2+=Mg2++Cu

制取

MgCl2+Ca(OH)2=Mg(OH)2↓+CaCl2Mg(OH)2+2HCl=MgCl2+2H2O

通电

HCl

MgCl2•6H2O====MgCl2+6H2O↑MgCl2(熔融)=====Mg+Cl2↑

用途

1、镁合金-密度小,硬度和强度都较大2、氧化镁-优质耐高温材料

四、侯氏制碱法(由氯化钠制备碳酸钠)

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至饱和,然后在加压下通入CO2,利用NaHCO3溶解度较小,析出NaHCO3,将析出的NaHCO3晶体煅烧,即得Na2CO3。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物质种类

大多数酸、碱、盐,部分氧化物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CO2、SO2、NH3等

能否电离

不能

实例

H2SO4、NaOH、NaCl、HCl等

酒精,蔗糖,CO2,SO3等

(2)电解质的导电

①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在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②电解质的导电原理:

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③电解质的导电能力:

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越大,离子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3)注意: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而言,单质、混合物都不能称为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少部分

溶质微粒

离子

分子、离子(少数)

电离方程式

用“═”

用“”

实例

H2SO4、HNO3、HCl、KOH、NaOH、NaCl、KCl等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

NH3·H2O、CH3COOH、H2CO3等弱酸、弱碱和H2O

七、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①难溶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非电解质、氧化物均保留化学式。

②不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

固体与固体反应(实验室用Ca(OH)2固体和NH4Cl固体反应制NH3)。

再如:

浓硫酸、浓H3PO4与固体之间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③氨水作为反应物写NH3·H2O;作为生成物,若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可写NH3(标“↑”号),否则一般写NH3·H2O。

④有微溶物参加或生成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时:

a.若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

如Na2SO4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a2++SO42-=CaSO4↓

b.若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参加时,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

如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O2+2OH-=CaCO3↓+H2O;其二悬浊液,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

Ca(OH)2+CO32-=CaCO3↓+2OH-

c.常见的微溶物有:

Ca(OH)2、CaSO4、MgCO3、Ag2SO4、MgSO3。

⑤酸式盐参加的离子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弱酸的酸式根一律不拆。

如NaHCO3和HCl反应:

HCO3-+H+=H2O+CO2↑;强酸的酸式根HSO4-一般情况下要拆开。

⑥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离子方程式不仅要配平原子个数,还要配平阴、阳离子所带的电

荷数。

如:

FeSO4溶液中通入Cl2不能写成Fe2++Cl2=Fe3++2Cl-,必须写成2Fe2++Cl2=2Fe3++2Cl-。

⑦必须要考虑反应物间的适量与过量、少量的问题。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

①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

②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①看反应能否写离子方程式。

如不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②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尤其注意是否把有些弱电解质写成了离子的形式。

③看电荷是否守恒。

如FeCl3溶液加Fe粉,不能写成Fe3++Fe=2Fe2+。

④看是否漏掉了某些反应。

如,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若写成:

Ba2++SO42-=BaSO4↓,则漏掉了Cu2++2OH-=Cu(OH)2↓的反应。

⑤看产物是否符合事实。

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若写成2Na+Cu2+=2Na++Cu,则不符合事实。

⑥看反应物是否满足定量的配比关系。

(4)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不能共存的条件:

①生成沉淀,即结合生成难溶性或微溶性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

②产生气体,如结合生成CO2、NH3、SO2等气体不能大量共存。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2O、H2S、H2SiO3、H2CO3等。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3+和I-等。

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一)氧化铝(Al2O3)

氧化铝是一种高沸点(2980℃)、高熔点(2054℃)、高硬度的白色化合物,常用作耐火材料。

刚玉的主要成分是α-氧化铝,硬度仅次于金刚石。

1.与碱的反应(与强碱NaOH)

Al2O3+2NaOH=2NaAlO2+H2O

2.与强酸的反应(H2SO4)

Al2O3+3H2SO4=Al2(SO4)3+3H2O

1.两性氧化物:

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知识拓展

1.偏铝酸钠(NaAlO2)的性质

(1)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CO2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产生白色絮状沉淀,通入过量的CO2,沉淀不溶解。

(2)往偏铝酸钠溶液中加HClNaAlO2+HCl+H2O=Al(OH)3↓+NaCl

Al(OH)3+3HCl=AlCl3+3H2O

加入少量盐酸,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继续加入盐酸至过量,白色沉淀溶解。

2.氯化铝(AlCl3)的性质

(1)往氯化铝溶液中通入氨气

AlCl3+3NH3+3H2O=Al(OH)3↓+3NH4Cl

产生白色絮状沉淀,通入过量的NH3,沉淀不溶解。

(2)往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加入少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白色沉淀溶解。

(二)铝土矿中提取铝

制取金属铝的流程图如下:

流程图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

1.Al2O3+2NaOH=2NaAlO2+H2O

2.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冰晶石

3.2Al(OH)3Al2O3+3H2O

4.2Al2O34Al+3O2↑

二、铝的性质及应用

(一)铝的存在

自然界中铝以化合态存在。

铝的主要存在形式有:

铝土矿(Al2O3·nH2O),铝元素占地壳总量的7.45%,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二)铝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铝有良好的导电性(居金属第三,最好的是银),传热性和延展性。

铝合金强度高,密度小,易成型,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2.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一般与强酸反应(例如盐酸;稀硫酸等)

2Al+6HCl=2AlCl3+3H2↑

(2)与碱反应:

一般与强碱反应(例如:

NaOH;KOH;Ba(OH)2等)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与浓硝酸、浓硫酸的反应:

在常温下,铝遇到浓硝酸、浓硫酸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4)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强,可以跟不少的金属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如:

CuCl2、AgNO3等)

2Al+3CuCl2=3Cu+2AlCl3

(5)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

Fe2O3+2Al2Fe+Al2O3

(铝热反应用途①冶炼稀有金属②野外焊接铁轨。

(三)铝的应用

1.用于电器设备和做高压电缆

2.是重要的反光材料

3.野外焊接铁轨

4.铝合金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

三、规律总结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1.铁的冶炼

①原料:

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②反应器:

炼铁高炉

③反应原理:

用还原剂将铁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④工艺流程:

从高炉下方鼓入空气与焦炭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并放出大量的热

⑤生铁:

含碳量2%~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