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七章第22讲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616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七章第22讲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七章第22讲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七章第22讲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七章第22讲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七章第22讲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七章第22讲限Word下载.docx

《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七章第22讲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七章第22讲限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七章第22讲限Word下载.docx

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解析: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A、B两项错误;

该反应有气体参与,改变压强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D项错误。

答案:

C

2.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W)=3v(Z)   B.2v(X)=3v(Z)

C.2v(X)=v(Y)D.3v(W)=2v(X)

对于任意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其数值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v(W)∶v(X)∶v(Y)∶v(Z)=3∶2∶4∶3。

v(W)=v(Z),A错误;

3v(X)=2v(Z),B错误;

2v(X)=v(Y),C正确;

2v(W)=3v(X),D错误。

3.(2015·

上海卷)对于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A项,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是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影响更大,所以对该反应来说,对逆反应速率影响更大,错误。

B项,合成氨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正确。

C项,减小反应物浓度,使正反应的速率减小,由于生成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逆反应速率不变,错误。

D项,加入催化剂,使正反应、逆反应速率改变的倍数相同,正反应、逆反应速率相同,错误。

B

4.把0.6mol气体X和0.4mol气体Y混合于2.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X(g)+Y(g)nZ(g)+2W(g),测得5min末生成0.2molW,又知以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

L-1·

min-1,则n值是(  )

A.1B.2

C.3D.4

v(W)==0.02mol·

min-1,又因v(Z)=0.01mol·

min-1,即v(W)∶v(Z)=0.02∶0.01=2∶1,故n=1。

A

5.合成氨反应:

N2(g)+3H2(g)2NH3(g) ΔH=-92.4kJ·

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升高了温度

B.t2时使用了催化剂

C.t3时增大了压强

D.t4时降低了温度

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升高,但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达到新的平衡之前,正反应速率应增大,A不对;

加压,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加,C不对;

降温,正逆反应速率瞬间即降低,D不对。

6.(2014·

全国Ⅰ卷)已知分解1molH2O2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I-―→H2O+IO-(慢)、H2O2+IO-―→H2O+O2+I-(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

mol-1

D.v(H2O2)=v(H2O)=v(O2)

由题意可知I-为反应的催化剂,反应的反应热是反应物能量和生成物能量的差值,反应的反应热为-98kJ·

mol-1,所以B、C错误;

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关,所以I-浓度越大,速率越快,A正确;

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水不能用来表示反应的速率,且过氧化氢和氧气速率比为2∶1。

7.NH3和纯净的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NH3(g)+3O2(g)2N2(g)+6H2O(g),现向一容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H3和3molO2,4min后,测得生成的H2O占混合气体体积的40%,则下列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不正确的是(  )

A.v(N2)=0.125mol·

min-1

B.v(H2O)=0.375mol·

C.v(O2)=0.225mol·

D.v(NH3)=0.250mol·

设4min时,生成6xmolH2O(g)

     4NH3(g)+3O2(g)2N2(g)+6H2O(g) n(总)

起始/mol43007

变化/mol4x3x2x6x

4-4x3-3x2x6x7+x

据题意,则有:

=0.4,解得:

x=0.5

则4min内H2O的变化浓度为Δc(H2O)==1.5mol·

L-1,v(H2O)==0.375mol·

min-1,再由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为v(N2)=0.125mol·

min-1,v(NH3)=0.250mol·

min-1,v(O2)=0.1875mol·

min-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8分)

8.(14分)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______,Y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s后的某一时刻(t1)改变了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象的是________。

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

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

C.t1时刻,缩小了容器体积

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

(1)分析图象知:

Δc(Z)=0.79mol·

L-1,

v(Z)=0.079mol·

s-1,Δc(X)=0.395mol·

L-1。

Y的转化率α(Y)=0.79×

100%=79.0%。

(2)由各物质转化的量:

X为0.79mol,Y为0.79mol,Z为1.58mol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2,则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

(3)由图象可知,外界条件同等程度地增大了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增大X的浓度,升高体系温度均不会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B错误。

(2)中的解析可知,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或增大压强,均可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C正确。

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D正确。

(1)0.079mol·

s-1 0.395mol·

L-1 79.0% 

(2)X(g)+Y(g)2Z(g) (3)CD

9.(15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

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反应:

2N2(g)+6H2O(l)4NH3(g)+3O2(g)。

常温下,在恒压密闭容器中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通入2molN2,请在下图中画出正(v正)、逆(v逆)反应速率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

(2)碳单质在工业上有多种用途。

例如焦炭可用来制取水煤气、冶炼金属,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

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NO和活性炭(无杂质)反应生成气体A和B。

当温度在T1℃时,测得各物质平衡时物质的量如下表:

物质

活性炭/mol

NO/mol

A/mol

B/mol

初始

2.030

0.100

平衡

2.000

0.040

0.030

在T1℃时,达到平衡共耗时2分钟,则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

min-1;

当活性炭消耗0.015mol时,反应的时间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分钟。

(3)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

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g)+3H2(g)CH3OH(g)+H2O(g) ΔH<0

某科学实验小组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在0~8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mol·

②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

与实线相比,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曲线Ⅱ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

(1)恒压时,充入N2,由于H2O为液体,平衡右移,但平衡后与原平衡速率一样。

(2)由表中数据可得v(NO)==0.015mol·

min-1,此时消耗活性炭0.03mol,当消耗0.015mol活性炭时,由于前一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大于后一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所以反应时间小于1分钟。

(3)①前8分钟内,v(H2)==0.375mol·

min-1,所以v(CO2)=×

0.375mol·

min-1=0.125mol·

②升温,平衡左移,n(H2)增大,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

加压,平衡右移n(H2)减少,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

(1)

  

(2)0.015 小于 (3)①0.125 ②升温 加压

10.(2016·

济南模拟)(14分)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

xA(g)+2B(s)yC(g) ΔH<

0。

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0~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

(2)根据图示可确定x∶y=__________。

(3)0~10min容器内压强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推测第10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

第16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

①减压;

②增大A的浓度;

③增大C的量;

④升温;

⑤降温;

⑥加催化剂。

(5)若平衡Ⅰ的平衡常数为K1,平衡Ⅱ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______K2(填“>

”“=”或“<

”)。

(1)v(A)=(0.45mol·

L-1-0.25mol·

L-1)÷

10min=0.02mol·

(2)根据图象分析及物质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得知,x∶y=1∶2。

(3)根据

(2)得知,正反应方向是体积增大的,故压强变大。

(4)10min后化学反应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