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7553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32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32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32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32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2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docx

《32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2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docx

32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

1.掌握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多媒体课件

【导入】

展示苏东坡《题西林壁》

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观察旅游景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讲授新课】

一、把握观赏时机

探究问题: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在什么季节观赏?

2.“北京香山红叶”“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分别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3、“黄山云海”“青海湖鸟岛”应选择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

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

2.“香山红叶”在秋天观赏,“泰山日出”在早晨日出之时,“钱塘江潮”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左右的晚上。

3.观赏“黄山云海”宜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而观赏青海湖鸟岛宜选择每年的4月或5月。

归纳:

通过探究学习,我们可以看出:

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有些景观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观赏时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图3.10青海湖鸟岛

通过图文信息,我们必须明确景观观赏应把握好时机。

5月份是去青海湖鸟岛观鸟的最佳时间。

案例①钱塘江大潮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到:

钱塘江大潮发生的时间在中秋节前后,传统的观潮胜地为海宁县盐官楼。

思考并讨论:

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

点拨:

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

形似喇叭。

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涌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

另一方面,当潮水进入钱塘江时,横亘在江口的一条沙坎,使潮水前进的速度突然减慢,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形成后浪推前浪,潮头也就愈来愈高。

另外,在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间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涌进的方向大体上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

2.何时才能观赏到最为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点拨:

农历八月十八。

活动白居易在登上庐山时发现:

“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盏开。

”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点拨:

白居易诗句说明了山上的春季比山下来得迟,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气温的垂直差异。

归纳:

常见景观欣赏观赏时机把握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且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北国风光——冬季

随天气而变化的自景观

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

特定时间出的自然景观

钱溏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青海湖候鸟——五月;大理蝴蝶会——三月;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淞——特定的气象条件

二、选择观赏位置

(一)距离

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是很重要的。

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观可得(图3.7)。

山中的峡谷、幽洞、一线天之类的景观,则要置身其中,近而观之,方知其妙。

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总之,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图3.7武陵源群峰

通过读图,认识到:

选择观赏距离的重要性。

在进行景观欣赏时,要根据欣赏的对象,选取不同的距离,对于高大雄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雄伟峻秀的峰峦、大江大河,要想观赏到全景,应采取远眺的方式,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而对于较小的景观,如山中的峡谷、山洞、一线天之类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归纳:

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

观赏位置选择

高大山峰

庐山(赣)、黄山(皖)、泰山(鲁)、武陵源群峰(湘西北)

远眺、俯瞰

地貌的酷似造型

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安微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

特定的观赏位置

山中的峡谷、溶洞、一线天

长江三峡(渝、鄂)、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

置身其中近观

桂林的芦笛岩溶洞

一线天

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加、美两国间,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赞比亚、津巴布韦两国间,赞比西河上)、黄果树瀑布(贵州境内,北盘江上)

适当距离仰观

(二)角度

观赏景观的角度不同,产生的审美效果也不同。

景观特点不同,宜选择的观赏角度也不同。

旅游者在观赏风景时,要选择好角度。

可正面观赏,也可侧面观赏;可平视、仰视,也可俯视。

探究活动:

1、观赏大江大湖和比较小的湖沼池塘时,选择的观赏位置有何不同?

2、观赏瀑布,应采取什么角度效果最佳?

点拨1、江河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佳,湖海以旷景取胜。

因此,观赏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俯瞰全景之貌,兼收远眺之趣。

对比较小的湖沼池塘,观赏地点不宜过高。

因此亭、榭、廊、阁等建筑,多低临水面,并在水边铺小路,以供游人欣赏和休憩。

2、观赏瀑布应在适当距离远观,以兼收其形、声、动之美。

说明:

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某种形象。

图3.8洞庭湖与岳阳楼

图3.8告诉我们:

观赏洞庭湖这样水域广大,视野开阔的大江大湖,需登高楼方知其胜景。

与图3.8展示的内容类似的还有滇池与大观楼、长江与黄鹤楼、赣江与滕王阁等。

(三)动态

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图3.9漓江

图为风景如画的漓江,乘舟游漓江,可以欣赏到两岸变幻无穷、奇异优美的自然景色。

宛如“人在画中游”。

说明:

观赏长江三峡、武夷山等也宜乘船(筏)观赏。

归纳:

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

观赏位置选择

江河湖海

洞庭湖、长江、滇地

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岳阳楼一岳阳,黄鹤楼——武汉,滕王阁一南昌,大观楼一昆明)之上俯览远望

湖沼池塘

济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

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水边铺小路近观俯视

山水有机组合景观

漓江山水、长江三峡

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三、抓住景观特色

探究活动:

景观观赏前如何了解景观特点?

点拨:

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如景观介绍、导游图等),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景观特色。

不仅要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还应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

例如:

河北赵县赵州桥(又名安济桥)

1.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

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相同。

在景观观赏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如景观介绍、导游图等),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景观特色。

不仅要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还应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

图3.12赵州桥

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学习,掌握以下知识:

1、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建于隋代,为单孔石拱桥。

其拱肩加拱的“敞肩拱”桥型,是世界桥梁史上之首创。

2、观赏赵州桥,必须首先了解该桥科学而巧妙的设计,否则,只会把它看成是一座普通的小桥。

3.特点、原理——为单孔石拱桥。

石拱跨度大而弧型平。

大石拱上两端建两小拱,既减轻了大拱及地脚的载重,又起泄洪功能。

桥身巨大空灵,稳固坚轻,寓秀美于雄伟之中,巧夺天工。

4.历史文化价值——建于随代,其拱肩加拱的“敞肩拱”型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

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相同。

只有对景观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赏,深化已有的认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案例②从构景手法欣赏园林

通过对案例②的学习,掌握以下知识:

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有:

主配、层次(障景法、隔景法)、框景、借景。

欣赏园林时,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2.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其原因是:

适应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结构布局的节奏韵律。

满足感官的需要,又能适应心理上的需要。

有助于在整个观赏过程中保持饱满的情绪。

3.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构景手法

做法与效果

举例

主景

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

故宫以太和殿、孔府以大成殿为主景,其余为配景

配景

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障景法

多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利用一些景物(假山、屏风、竹林等)阻碍另一些景物,达到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红楼梦》中大观园入园处

隔景法

利用墙、廊、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为不同的景区,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景观层次和旅游者的想像

苏州园林

框景

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看到的范围内,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

苏州园林

借景

借园外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

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颐和园借四山宝塔

图3.13框景

从图中可以看出:

框景是框景是园林中的局部特写,是利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看到的范围之内。

活动:

图3.14北京大观园

阅读《红楼梦》中对大观园入园处的描写和图3.14,说明大观园入园设计所采用的园林构景手法及其用意。

点拨:

障景一般出现在园林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人口处,常利用假山、屏风、竹林等来实现。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入园设计采用的就是障景法,以假山为障。

障景的目的就是避免一入园便对整个园景一览无遗,因而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1.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事例:

寺庙与塔

寺庙

地理位置

位于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中

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林地区,小山岗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

人文含义

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与佛教中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一致。

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的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

五台山寺庙(教材图4.17)

大理三塔(教材图4.18)

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图3.15佛寺

通过五台山中的佛寺景观,说明:

自然风景区中的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图3.16塔

以大理三塔为例,说明:

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小山冈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修建宝塔,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重要的构景。

2.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

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例如——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