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状况分析及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514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状况分析及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状况分析及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状况分析及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状况分析及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状况分析及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状况分析及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状况分析及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状况分析及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x

2003—2010年,中国对东盟投资累计达到113亿美元,年均增长80%,高于中国全部对外投资年均增速16个百分点。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仅2011年1—8月,中国对东盟投资就达11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前8年的合计。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占中国对外投资总流量的比重从2003年的4.2%降至2005年的

1.3%,此后逐年上升,至2010年达到6.4%的最高水平。

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中,新加坡占

41%,柬埔寨、泰国分别占8.9%、8.5%,印尼、老挝分别占7.6%、7.3%,东盟主要国家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分别只占2—3%,文莱最低,比例只有0.2%。

从变动趋势看,柬埔寨、缅甸、新加坡投资比例上升,印尼、老挝投资比例下降。

2010年,各国投资比例出现明显大幅波

动,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投资比例比上年大幅度提高,而新加坡、印尼投资比例大幅下降。

从中国对东盟存量投资的行业和国别分布看,电力、煤气和供水27.8亿美元,占19.3%,主要分布在新加坡、缅甸、柬埔寨;

批发和零售业18.7亿美元,占13.1%,主要分布在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泰国;

制造业19亿元,占13.3%,主要分布在越南、马来西亚、泰

国;

采矿业占12.8%;

金融业占12.3%,主要分布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8.2%,主要分布在新加坡、越南、老挝;

农业占3.7%,主要分布在老挝、越南、印尼;

科技占2.1%。

二、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双方间投资不均衡。

在双向投资领域,尽管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投资额一直在增加,但是,在投资市场上始终没有占据主要地位,双方均没有成为对方的主要投资伙伴,双向投资额不仅总量不高,而且投资不均衡。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8月,中国和东盟双向投资累计近900亿美元。

其中,东盟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额673亿美元,占全球实际对华投资总额的6.1%。

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投资累计只有223亿美元。

东盟对华投资远远多于中国对东盟投资,东盟国家对中方投资少表示担忧。

投资比重相对较低。

2010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达143亿美元,只占中国全部对外投资的4.5%。

其中,新加坡就达到60亿美元,占了近一半,缅甸19亿美元,泰国、印尼

和柬埔寨分别只为10亿美元左右。

这与中国与东盟2010年2928亿美元的贸易规模,以及

9.8%的对外贸易比重很不相称,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区和经济战略纵深地位不相适应。

2009年,中国企业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也仅占东盟利用FDI比重的3.8%,远低于欧盟、美国和日本。

投资环境存在缺陷。

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以及东盟国家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差距明显,对于相互投资领域合作的目标、开放的承受能力不尽相同,在这一地区至今仍存在一定的、甚至是严重的投资壁垒。

①特别是管制过严的法制环境使外资望而却步,影响到双边的投资和贸易发展。

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薄弱,公路、铁路、港口、水利、电力设施落后。

这些国家土地私有化程度高,征地拆迁成本高,难以建成规模大、条件好的产业园区,水电成本较高,有些大企业甚至要自己供水和发电,政府对产业发展也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

领土争端影响合作。

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边界、领土、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矛盾和争端,双方信任度不够,影响着该地区的投资与开发。

如合作勘探、开发南海海域的油气和矿产资源、海上交通、旅游合作以及海洋环保合作,直接涉及到南海主权和领土纠纷。

虽然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动宣言》,但对南海问题的解决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加上近期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不断插手南海问题,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解决难度加大。

三、扩大对东盟投资的条件

(一)中国与东盟优势互补

东盟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参与开发和利用东盟国家储量丰富而我国相对缺乏的自然资源,有利于缓解国内能源资源的供需矛盾。

在东盟国家中,除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新加坡和文莱以外,大部分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特别是东盟新四国(柬、老、缅、越)。

而近年来我国中东南沿海劳动力成本和地价不断上升,通过对东盟的产业转移,一方面可以带动国内生产设备、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出口,扩大市场占有率;

另一方面也能为东盟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

(二)投资合作领域十分广阔

近年来,中国资本明显加大了进入东盟国家的力度。

以中石油、中海油、华能、华电、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企业已经在东盟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集团等企业均在东盟投资勘探油气资源,华为和中兴两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屡屡在泰国、印尼等国拿下大单。

目前,东盟各国都在大规模开展机场、铁路、公路及住宅建设,中国企业在这些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也纷纷通过并购东盟国家当地银行进入雅加达、泗水、马尼拉、曼谷等大城市。

(三)华商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从人文联系来看,东盟国家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集中、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东盟国家华人华侨2500万人,占全球3500万华人的70%。

东盟国家华商控制了当地的经济命脉,各国排名前列的大企业均掌握在华人手中。

华商对中国充满感情,成为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经贸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也愿意为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提供帮助。

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展开经济合作时,容易得到当地华人的支持,相似的文化传统使得中国企业与当地政府交流障碍减少,降低沟通成本,容易提高投资的收益。

(四)CAFTA为投资提供了便利

2009 年8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简称《投资协议》)。

根据《投资协议》,投资者及其投资能够享受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公平和公正待遇。

对征收、损失补偿和投资转移的规定更加全面和具体,降低了投资的政治风险。

争端解决机制更加完善,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在投资促进和投资便利化方面也有相应的举措。

《投资协议》在内的有关协议的履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规避贸易壁垒带来了便利。

四、促进对东盟投资的建议

(一)提升投资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中国政府应支持优势企业投资东盟的制造业、交通、通信等领域,积极参与渔业、林业、农业、电力、能源、矿产等方面的深度开发合作。

对于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的石油、天然气、矿石、煤炭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大型项目,中国企业应与东道国一起联合开发,分担风险、共享收益。

对于一些大型的高速公路、高铁、港口、通信、电力项目,可以大力发展BOT等方式的投资。

中国机电产品具有明显优势,可以通过并购或绿地投资方式进入东盟市场。

(二)促进差异化发展和产业内合作

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关税减让的有利条件,促进区域内产业的配套发展。

完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协调机制,实现利益分配的相对平衡,避免双方间的恶性竞争。

当务之急是积极协调产业政策,制订、实施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使区域内的上下游产业能相对得到合理分工,在保证必要的竞争以促进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增强经济互补性和竞争力。

(三)通过对东盟投资拓展“走出去”的空间

东盟已与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分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东盟还与印度、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实施了零关税政策。

中国企业可以利用东盟与其他国家签署的自贸协议和其他优惠贸易安排,推进中国企业到东盟设厂,将中国出口东盟的商品进行二次加工,改变其原产地属性

后再出口至其他与东盟签署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实现多个优惠政策的叠加,从而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优惠贸易延伸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四)完善投资促进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尽快建立双边税收情报交换、征管互助等机制,解决所得税的双重征税问题。

降低企业把境外权益资源运回国时涉及的货物税、所得税和运输保险费,从而支持企业把权益资源拉回国内,满足国内的能源和资源需求。

加强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建设,根据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实际情况,调整银行布局结构,真正落实“内保外贷”、项目融资等关键金融支持手段。

扩大民营企业的境外流动性贷款规模,加大对地方中小企业境外投资贷款贴息的扶持力度。

注:

①例如,马来西亚支持外资投入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但不鼓励进入服务业、传统农业和建筑业,限制进入石油、天然气,对外商持股比例也有限制,通常不能超过30%。

(刘立峰,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