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5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5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7.12.1.doc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总体规划 1

第一章现状研究 1

一、现状概述 1

二、现状分析结果 3

三、GIS分析 4

第二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5

一、景观资源概况 5

二、景观资源评价 7

三、规划建议和对策 8

第三章规划总论 10

一、规划目的 10

二、规划指导思想 10

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本 10

四、规划范围与规划性质 11

第四章分区规划 12

一、原则 12

二、布局 12

第五章风景环境容量分析、游人容量及生态原则 13

一、环境容量分析及游人容量 13

二、生态原则 14

第六章专项规划 15

一、保护培育规划 15

二、风景游赏规划 16

三、典型景观规划 20

四、旅游设施规划 23

五、基础工程规划 25

六、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28

七、分期发展规划 31

第七章实施措施 33

一、管理体制 33

二、管理保障体系规划 33

三、政策、资金 33

附表1幕燕滨江风貌协调区内单位面积表 34

附表2幕府山植被恢复绿化工程一览表 34

附表3南京市幕燕地区景观资源欣赏价值评估表 35

附表4南京市幕燕地区景观资源历史价值评估表 35

附表5南京市幕燕地区景观资源游憩价值评估表 36

附表6南京市幕燕地区景观资源科学价值评估表 37

附件一幕燕滨江风貌区现状景观资源介绍 38

附件二幕燕滨江风貌区诗词、楹联选 40

42

前言

幕(幕府山)燕(燕子矶)地区是南京主城北部重要的绿色屏障,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四大结构性绿地之一,是主城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十年来,幕府山由于开山采石给地形地貌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1998年,市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幕府山地区停止开山采石,幕府山山体、植被开始得以改善和恢复;2001年,幕燕市级风景名胜区成立。

2002年4月,南京市规划局会同市园林局、幕燕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开展了幕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国际方案的征集工作。

美国G70集团、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应邀参加了方案的征集。

2002年7月,经专家组评审,一致同意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2号方案为优秀方案,其方案研究全面,尤其是利用数字技术,分析研究地形特征、风景资源,为规划方案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12月,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受市园林局的委托,在2号中标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对其进行修改完善,进行《南京市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合理的保护和整合风景区景观资源,引导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法律保障。

在2006年12月7日市长规划审批专题会议上,将《南京市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进行了汇报,为了使幕燕地区的景观建设与整个滨江地区的开发更好的结合,将《南京市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确定为《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

该规划中对于风貌区用地范围的界定,根据2001年7月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幕燕风景名胜区规划用地范围研究》规划用地边界图确定,华宏D地块根据规划局划定的红线进行了调整。

总体规划中对重点地段燕子矶古镇风貌、纬一路入口、滨江湿地景观区等,进行了详细的功能定位,具体的布局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专题研究。

2007年10月,为了解决项目融资问题,加块推进幕燕地区的滨江环境整治,根据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会议纪要(2006年42号)精神、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2007年14、47、49号)精神,将白云石矿1075.08亩土地进行收储,挂牌出让,作为商业休闲、旅游配套用地;金陵科技学院幕府校区土地划拨到幕燕地区环境整治项目公司名下,作为居住开发用地;73857部队仓库码头规划迁至风貌区滨江带内。

为了能更好的指导风貌区的建设,加快推进项目进展,进行了此次总规修订。

此次修订对风貌区的分区、道路系统以及旅游设施配套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2007年11月1日,在市园林局召开了《南京市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修订)方案的专家咨询论证会。

会后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

规划期间得到了市园林局、规划局等部门及幕燕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部分总体规划

第一章现状研究

一、现状概述

(一)概况

1.地理位置、面积

幕燕滨江风貌区位于南京市城北的长江之滨,江岸全长近6公里。

区域交通便利,水陆交通发达,东与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和绕城公路相接,西与南京长江大桥相连,纬一路、和燕路由西向东从风貌区南面穿过;南京长江二桥、地铁迈皋桥终点站和即将修建的滨江路、京沪高速铁路过江隧道等,更为本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幕燕滨江风貌区是主城绿地系统四大结构绿地之一,是南京主城区北部重要的绿色屏障,也是反映南京历史人文景观与大江风貌的窗口地区。

风貌区规划面积700.07公顷。

2.地质地貌

该地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主要由河漫滩平原、岗地、低山、平地组成。

河漫滩平原地势低平,海拔4-7m,分布在幕府山北坡与长江岸线一带,长江多年平均水位5.5m,汛期平均水位7m左右;岗地海拔20-50m;低山主要为幕府山,海拔最高205m(已开采),现存最高峰海拔199.3m;平地主要分布在幕府山东面,多为居住、工业、仓储等建设用地。

此外,还有江岸附近的断块构造、江水冲蚀而成的独特江岸地貌和开山采石而形成的众多矿坑。

3.气候水文

1)气候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富,热量充裕,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为15.4℃,一月最冷,月均气温1.7℃,7-8月最热,月均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1106.5mm,降水多集中于6月中旬至7月中上旬的梅雨季节,年均降雨日数为120天,年均雾天31.9天。

2)水文

该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

地表水除长江外,另有北十里长沟及一些小型水库。

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类孔隙水、裂隙溶洞水、裂隙水。

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要类型,最大单井涌水量可达3000m3/日;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幕府山山坡、山脊一带碳酸盐岩层区,其天然总量为58.5万m3/年。

4.土壤

区内地表的各类岩土体主要有人工填土、亚粘土、粉细砂、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基层岩,它们的地基承载力分别为8~9t/m2、15~18t/m2、150~180t/m2,承载能力多较强,表明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当丰富。

5.生物

1)植被

区内山林基本为七八十年代后逐渐生长起来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植被类型主要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总体看来除局部地段的采石场、垃圾场造成严重破坏外,幕府山植被尚好,但植物种类不是很多,植被色彩单调,除雪松、黑松、马尾松外,还有盐肤木、黄连木等少量秋色叶树种及结缕草、白茅、芦苇、河八王、野古草、鸭嘴草、狗牙根等水土保持植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不多。

从1999年开始至今,幕燕风景区管理部门对采石场、裸崖进行了植被恢复的绿化工程,至今已完成了八期,绿化面积达到210.68万M2,植物品种达到70多种。

2)动物

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有绿啄木鸟、啄木鸟、斑啄木鸟、红嘴蓝鸟、画眉、八哥、大山雀、棕头雅雀、大杜鹃、家燕、金腰燕、黑枕黄鹂、黑卷尾、灰卷尾等。

(二)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1.社会状况

目前幕燕滨江风貌区内共有居民1809户,合计4356人,其中大部分为城镇人口,总计1535户,3661人,农村户数274户,仅695人。

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进驻企业20余家。

2、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权属

1)土地利用现状

幕燕滨江风貌区内各类土地利用分布较为凌乱,各种厂矿企业、工业、仓储及为厂矿配套的居住用地与山体相互间杂,其中山林绿地和露天矿用地为用地主体,面积约为545.08公顷,占总面积的77.9%;工业用地面积57.44公顷,占总面积的8.2%,主要包含三部分:

东部以新联机械厂和火花塞厂为主;中南部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和曙光机械厂为主;西部以白云石矿(华宏公司)厂区为主;仓储用地面积18.31公顷,占总面积的2.6%,主要有:

长航燃料供应基地、燕子矶油库、炸药库等;居住用地除各厂矿配套的居住用地外,还有燕子矶镇燕子矶村、永安村,多为三类居住用地,面积43.62公顷,占总面积的6.2%。

此外,风貌区内还有城北水厂、烷基苯水厂等的取水口、变电站、铁石岗公墓等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18.70公顷,占总面积的2.7%;冶金技校、南栖厨师培训学校等公共设施用地,面积3.09公顷,占总面积的0.4%;几处军事及保安用地5.40公顷,占总面积的0.8%。

对外交通及道路用地5.66公顷,占总面积的0.8%。

目前用于风景游览的公共绿地仅有2.77公顷,占总面积不到0.4%。

2)土地权属

幕燕滨江风貌区总面积700.07公顷,其中国有土地474.77公顷,集体土地225.3公顷,景区地跨栖霞、下关两区。

目前的土地状况是,土地归国家所有,使用权为各家单位瓜分,红线内土地管理权除原白云石矿开采区的生产用地约133公顷的土地于2005年7月14日一次性移交给南京市幕燕风景区管理处外,其余均不属于风貌区,这对风貌区的建设与管理非常不利。

3、游人量及经济收入

燕子矶公园年均客流量约在7万人次,但购票人数只占三分之一,多为持老年证、年卡、军人证的游客。

2005年公园门票收入为60万元。

4、周边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村、居民区用地状况

幕燕滨江风貌区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主要有:

白云石矿(华宏公司)厂区、金陵科技学院、新联机械厂、华德火花塞有限公司、城北水厂、上元门水厂、港务一公司、联珠小区、烷基苯水厂、燕子矶中学等(详见附表1)。

居住用地主要集中于沿和燕路西侧纵深500米的地段内,另有吉祥村、晓庄村及小市街道、五塘村等散乱分布的村镇居民点。

(三)人文风景资源状况

幕燕滨江风貌区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的旅游胜地,该区现有省级文物1处,市级文物4处,其主要资源有:

陶行知墓、燕子矶、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观音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遇难处、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宏济寺石刻等。

(四)基础设施现状

1、对外交通

引导游人进入风貌区的主要外部交通是:

南边为南京城市快速路——纬一路;东北边为南京城市主干道——和燕路和燕笆公路,使这些道路成为景观路,作为风貌区的景观铺垫,并在这些道路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