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8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461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8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8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8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8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8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8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语文 8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8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8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o/nà

o,xiá

n/dà

n。

答案:

B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

会面。

B.列坐其次次:

次序。

C.或取诸怀抱或:

或者。

D.向之所欣向:

以前。

A项,“会”是“集会”的意思;

B项,“次”是“旁边”的意思;

C项,“或”指有的人。

D

3.对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③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④及其所之既倦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①助词,的;

②助词,用于主谓间;

③代词;

④动词,往,到达。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D项,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列”分别指“排列”和“一一摆出,全部举出”。

B项,“集”分别指“诗集”和“聚集、会集”。

C项,“一”分别指“一样”和数词“一”。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所以游目骋怀

⑤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⑥亦将有感于斯文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D.②④⑥

②“以为”,文中的意思是“把……作为”。

④“所以”,文中的意思是“用来”。

⑥“斯文”,文中的意思是“这次集会的诗文”。

排除这三句即可。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向上看,宇宙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

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因为没有精神寄托,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何况人的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B项,“因寄所托”的翻译不正确,应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岁:

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穷尽。

C.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暂:

一时。

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

经过。

D项,由:

原因。

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作者生发“死生亦大矣”感慨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③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D.②⑤⑥

在这六句话中,①是当时的客观景物描写,不是作者生发感慨的原因,③是不同的人的不同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也不是作者生发感慨的原因。

排除这两句即可。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

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B项,“因此要及时行乐”的说法有误。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参考答案:

(1)以前所感到欣慰的事,顷刻之间变成了旧迹。

(2)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

《溪音》序

[清]朱仕琇

杨林溪水出百丈岭。

岭界于南丰、建宁二邑。

水初出,小泉也。

南迤十里,合众流,溪品扼之,水始怒,轰豗日夜,或作霹雳声。

人立溪上,恒惴憟。

稍南益夷,临溪居人亦益众。

未至杨林数里许,水遂无声。

然溪道益回多曲,里人名之曰巧洋。

建宁方言,呼水曲曰洋。

杨林在巧洋南三里,溪水三面抱村如环。

筠园①世居其地。

村多杨木,故曰杨林。

而溪上群山,多松槠,杂他果卉,弥望郁然。

中夜风雨四至,水潦声与群木声相乱,悲壮激越,中杂希微,如钟鼓既阕而奏管弦丝竹之音。

时或晨雾淅沥,居人未起,箨陨沙颓,萧屑有无②。

缘溪独游,其听转静。

至于春秋朝夕虫鸟之号,平林幽涧樵采之响,里巷讴吟和答,舂抌机杼,鸡犬之鸣吠,远近断续,随风高下,一切可喜可愕之音咸会于溪。

筠园家溪上,授徒溪西之草堂,往来溪侧,辄闻溪音,感而写之,于是其诗愈富。

筠园方壮时,以诗名天下。

尝游太学,观京师之巨丽。

所涉黄河、长江,湠漫汹涌,骇耳荡心,足以震发诗之意气。

顾以不得志,困而归。

年几五十,回翔溪上,其诚有所乐耶?

昔之学艺者患志不精,乃窜之无人之地以求其所为寂寞专一者,一旦得之,遂能役物以明其志。

今溪之幽僻而筠园乐之,意岂异此耶?

余尝序筠园诗,以为得高岸深谷之理。

今读所补琴操古歌,益渊邃,正变备具。

至效陶诸什③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不可知也。

其涵澹萧瑟④,抑亦得于溪之所助者多也。

昔孔子教人学诗之旨,审于兴、观、群、怨,而末不遗夫名物。

筠园诗益富,不自名,归功于溪,集既成,以是名篇,故余得详其原委云。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有删改)

注:

①筠园:

《溪音》的作者朱仕玠,筠园是他的号。

②有无:

似有似无。

③效陶诸什:

仿效陶渊明的作品。

④涵澹:

涵养淡泊。

萧瑟:

寂寞凄凉。

这里指不慕名利,自甘寂寞。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溪品扼之,水始怒          扼:

阻碍。

B.筠园家溪上,授徒溪西之草堂家:

定居。

C.尝游太学,观京师之巨丽游:

游学。

D.余尝序筠园诗,以为得高岸深谷之理序:

序言。

D项,“序”,名词活用为动词,“为……作序”。

12.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效陶诸什/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不可知也

B.至效陶诸什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不可知也

C.至效陶诸什/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不可知也

D.至效陶诸什则无/怀葛天之遗风/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不可知也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

至于仿效陶渊明体各篇,那简直是无怀氏、葛天氏的遗风。

他阅历世事越来越深,日日涵养自己的志趣,走古人的路,几乎是只往前行,不管它至于何处。

可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重要实词和虚词断句。

A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仕玠名满天下,怀才不遇。

他年轻时曾游历京城,足迹遍及长江黄河,但最终未施展抱负,后来退居杨林。

B.朱仕玠志趣高雅,心怀坦荡。

他沉浸在幽静的溪畔,涵养志趣,追慕陶渊明,赏景赋诗,忘却世俗,乐在其中。

C.朱仕玠热爱生活,不屈命运。

他定居于溪畔草堂,欣喜于天籁,并把这种感受诉诸笔端,以期施展抱负。

D.本文写景生动,寓理于景。

文章描写了动人的溪音,表现了它对朱仕玠的影响,也含蓄地点出了创作的源泉。

C项,“朱仕玠热爱生活,不屈命运”“并把这种感受诉诸笔端,以期施展抱负”理解不符合文意,在文中没有依据。

C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以不得志,困而归。

(2)筠园诗益富,不自名,归功于溪,集既成,以是名篇。

(1)但是因为不得志,处境艰难而回到家里。

年纪将近五十了,徘徊在溪上,他内心里真快乐吗?

(2)筠园的诗作更丰富了,不让自己扬名,却归功于溪水,诗集编成后,拿“溪音”作篇名,因此我得详详细细地叙述它的本末。

参考译文:

杨林的溪水出自百丈岭。

这岭在南丰与建宁二县的交界处。

水刚流出来时,是一道小泉。

向南斜行十里左右,汇合了许多小河的水,由于溪口狭小阻塞,水变得汹涌起来,日夜不停地轰响,有时响如霹雳。

人站在溪岸上,常常感到恐惧战栗。

稍南,水平缓一些,临溪居住的人也就多起来。

离杨林只有几里了,那水便无声无息了。

然而溪道却更加回绕,多弯曲,村里人称它为巧洋。

建宁的方言,称水曲为洋。

杨林在巧洋南面三里处,溪水像环一样三面环抱着村庄,筠园世代居住在这个地方。

村子里多杨树,所以称为杨林。

而溪上群山,多松树槠木,间杂着其他花卉果实,远远望去郁郁葱葱。

半夜风雨从四面来,地上的流水声与众树木的声音相互交杂应和,悲壮高亢,清远之中,夹杂着一种空虚寂寥、似有似无的音响,好像是钟鼓的声音完结了而继以管弦丝竹声音一样。

有时或者早上的露水淅淅沥沥,村里人还未起床,笋壳丢下,泥沙坍塌,那声音萧疏细微,似有似无。

沿着溪水独自游览,听起来转觉静寂。

至于春秋早晚,虫鸟的鸣叫声,树林深涧樵夫砍树的声音,里巷中讴歌吟诵互相和答的声音,舂米织布的声音,鸡鸣狗叫的声音,远远近近,断断续续,随风高下,一切使人可喜可愕的声音都在溪口里聚集。

筠园的家建造在溪口上,他在溪西的草堂教书,来来往往于溪畔,常常听着溪音,一有感触便写出来,于是他的诗作也就多了起来。

筠园在壮年时,他的诗就名满天下。

曾经游太学,观赏过京师的伟丽。

他涉过黄河、长江,江流河水壮阔无际,汹涌澎湃,惊耳荡心,足以奋发他诗的意气。

但是因为不得志,处境艰难而回到家里。

从前学艺的人担忧志趣不专不精,于是跑到没人的地方,来求他所谓的寂寞专一。

一旦得到这种境界,就能借助山川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现在处在幽僻的溪畔,筠园却以之为乐,他的意趣难道和这有什么不同吗?

我曾经为筠园的诗集写过序言,认为他的诗风雄浑深得高岸深谷的理趣。

现在又读所补的琴曲、古歌,更加渊懿深远,正体变体各种风格全都具备。

至于仿效陶渊明体各篇,那简直是无怀氏、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