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策手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7522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23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国策手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富国策手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富国策手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富国策手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富国策手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富国策手稿.docx

《富国策手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国策手稿.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富国策手稿.docx

富国策手稿

目录

序1

——有为而无为,无为即有为1

第一部分经济理论研究篇2

第一章国民经济发展理论研究3

第二章国民收入分配理论研究6

第三章需求定律和吉芬定律研究9

第四章2008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研究11

第五章黑箱理论在政府定价实践中的应用14

第六章反垄断理论研究18

第七章公众企业治理研究21

第二部分经济政策研究篇24

第八章系统性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研究25

第九章普惠制社会保障体系研究28

第一节和谐共赢的基础教育机制研究28

第二节和谐共赢的养老保险机制研究33

第三节和谐共赢的房地产政策研究35

第四节构建普惠制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39

第十章系统性产业政策研究42

第一节头疼医头南辕北辙42

第二节出口退税政策该寿终正寝了47

第三节和谐共赢的粮食政策研究50

第四节和谐共赢的金融体制研究54

第五节系统性能源政策方案研究57

第十一章和谐共赢的医疗体制研究61

第一节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分析61

第二节基本药物制度是想当然的好制度65

第三节构建系统化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研究68

第四节和谐共赢的医疗价格机制研究71

第五节和谐共赢的公立医院改革研究75

第十二章地方热点行业机制创新研究79

第一节城市出租车管理的和谐共赢模式79

第二节和谐共赢的城市供水机制研究84

第三节和谐共赢的殡葬业管理机制研究88

第四节和谐共赢的公车改革研究91

第五节和谐共赢的城市垃圾处理研究97

第十三章和谐共赢的反腐倡廉机制研究103

致谢107

——有为而无为,无为即有为

《富国策》是任凌云先生突破了世界经济学理论流派之争,以国民经济和谐共赢发展为宗旨,研究撰写的一部涵盖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政府机构改革的经济学理论专著。

该专著解决了世界经济学的理论难题——“市场还是政府”的问题,确立了和谐共赢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提出了和谐共赢的经济政策建议,构建了服务于市场经济的政府机构体系,一个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就。

任凌云先生的《富国策》跳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流派、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流派、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流派的派系之争,突破了“市场还是政府”“市场多些还是政府多些”的争论,用“有为而无为,无为即有为”的哲学思想科学概括了国民经济发展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有为而无为”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个方面是政府的有为如果是想用政府替代市场作为,就可能会引起政府和市场的乱为,从而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无为。

过去中国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用计划管理经济,结果导致市场的无为,最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也就是说政府的有为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无为的结果。

现在中国在教育、医疗、房地产、供水、殡葬业等社会热点难点行业改革的失败也是因为政府的有为导致市场的乱为,引发结果也是无为——人民群众都不满意。

比如,保障性住房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就是典型的政府想替代市场发挥作用的两个制度,初一看都是好制度,其实是想当然的好制度。

这个问题,任凌云先生在《基本药物制度是一个想当然的好制度》和《和谐共赢的房地产政策研究》中有详细深刻的研究。

另一方面就是如果政府的有为是为了通过政府的有为达到自身的无为,让市场有为,反而会取得和谐共赢的效果,进入“有为而无为,无为即有为”的状态。

“无为即有为”就是说政府不直接管理(或少管理)经济,市场机制就会自动的发挥作用,反而能够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也就是说政府的无为成就了市场的有为。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巨大成就证明了政府逐渐从经济管理中退出,让市场调节经济是正确的,也证明了“无为即有为”的经济思想的正确性。

但是现实中各种组织(包括政府、企业、个人)都不愿意遵循市场规则,总是希望获得超越市场之外的暴利,比如腐败、垄断、黑社会等就是典型。

因此需要政府有为,但是这里的“有为”是为了“无为”,是要让各种组织不成为市场规则的破坏者,从而让市场有为。

“有为而无为,无为即有为”既是《富国策》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将是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第一部分

第一章国民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市场机制主导下经济危机的特点、成因和市场经济自我修护功能,以及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调节经济的措施对经济危机的控制作用、局限性以及原因,揭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市场机制效率高但导致收入分配不公;政府管理经济的效率低、对资源浪费大。

进而提出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既要依靠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又要正确使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保护市场机制运行有效性的观点。

关键字:

经济危机收入分配市场机制政府调控

一、市场机制下的经济危机和原因分析

1、市场机制下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Economic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衰退危机。

其特点:

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

在自由市场机制主导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经济社会发展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市场机制主导下经济危机都是商品过剩危机,发生为危机时间间隔是越来越短,到了1929~1933年大萧条时,市场机制已经无法自我修复了。

2、经济危机的原因

市场上的所有商品就像一块大蛋糕,每一个人都有它对应的消费份额,你的份额就是你的收入。

如果需求不足、商品总量上销售不畅,那就只有一个原因:

这就是有人没有从市场上拿走属于它们的消费份额!

为什么没来拿呢?

因为形成了需求沉淀,商品与货币总是同时反方向对流,因此,如果商品不动,肯定是有人群将对应的货币储存了起来,不管这钱现在在什么地方,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它没有流动!

每一个生产循环都会产生需求沉淀,积累多了就会产生危机!

为什么会形成需求沉淀?

就是因为收入分配不公,富人收入太多,正常消费消耗不了自己的收入。

从本质上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市场机制下的经济发展中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造成的,是市场体制的自由竞争自由分配既有提高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好处,也有导致劳动成果的不均衡分配的坏处的特性造成的。

二、市场机制对经济危机的自我修复

从100多年市机制主导的世界国民经济经济规律看,世界经济都能够自动地从危机中走向复苏,再高涨超过以往经济发展水平,说明市场机制会诱发经济危机,但是其有具备对经济危机的自我修复功能。

市场机制对经济危机是这样自我修复的:

主要通过商家的打折促销流到了老百姓的口袋里,是变相提高了工人的货币购买力,把资本家消费不了的消费份额转给了老百姓消费,从而缓解危机。

就是说、如果老板不在公司里给工人加工资,那么它就要到市场上给工人加工资!

资产缩水是上帝在进行银行转账,这种修复的本质就是让穷人、富人的财富均衡化,是让所有人都变得没有钱,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有非常强的破坏性。

通过自我修复后,经济社会发展都比前一周期达到更高的水平,这主要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市场机制对经济危机的自我修复功能是有局限性的,1929年的大危机市场已经无法自我修复了,结果就产生了凯恩斯主义。

三、凯恩斯主义应用成果和原因分析

1、凯恩斯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危机

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

这些经济危机属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只有三次,即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并且危机的来势没有过去那样凶猛,萧条和复苏两个阶段,界限不清;高涨阶段经济增长乏力,有时还发生曲折和波动。

从表现形式看,整个周期是由危机、“回升”和高涨三个阶段组成的,而不象过去那样由四个阶段组成。

并且这些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与能源危机联系在一起,都是典型的短缺危机。

2、凯恩斯主义成功的原因

为什么说凯恩斯主义使二战后危机冲击力下降能够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措施阻碍了危机的展开。

具体来说,起到了以下几个作用:

①固定资本投资幅度下降不大。

政府实行减免税收,加速折旧,以及其他各种优惠待遇,去鼓励投资,再加上科技革命不断开展,要求固定资本加速更新,还有就是政府搞了大量公共设施建设。

所有这些,即使是在危机期间,也使固定资本投资的下降幅度不大,从而缓和了危机的恶化。

②个人消费需求下降幅度较小。

消费信贷的扩大,社会保险制度的改进,以及工人组织程度提高,抵抗资本家降低工资的力量增强,使消费的下降遇到了阻力,从而减轻了危机的严重程度。

③由物价暴跌转为物价上涨。

政府在货币金融上和财政上实行膨胀政策,在危机期间,物价不仅不下跌,反而大幅度上涨,缓和了危机的冲击力量。

凯恩斯主义的措施为什么会起到这些作用呢?

从本质上讲,就是部分的解决了分配不公的问题。

第一,政府大量公共投资,实际上是让没有钱的人也能够消费(公共产品消费是不花钱的);第二,社会福利制度,实际上就是把富人的钱通过税收再以社会福利形式发给穷人;第三,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把民众存款贬值,其实质还是把富人的钱贬值,因为穷人多贷款,富人多存款,间接实现了资产的转移。

四、凯恩斯主义失效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1、凯恩斯主义失效的表现

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延缓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是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诱导了投资,增加总需求,但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作为支持,加大货币发行量是最常用的手段。

我们知道经济总量到达顶峰之后是不能再增长的,结果是经济停滞不前再加上通货膨胀,就“滞胀”了。

以20世纪70年代初期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为导火线,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滞胀”(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的困境。

面对“滞胀”,凯恩斯主义政策束手无策。

2、凯恩斯主义失效的原因

为什么面对“滞胀”,凯恩斯主义政策束手无策?

凯恩斯主义问题就出在过分依赖政府:

国家干预过度、政府开支过大、人们的理性预期导致政府政策失灵引发了“滞涨”。

在这个过程中,凯恩斯主义只注意消灭市场机制导致劳动成果的不均衡分配的坏处,忽视了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力,忽视了政府配置资源浪费大的特点。

因此,凯恩斯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危机都是短缺性经济危机,以前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计划经济,短缺性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结果导致这些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崩溃了。

五、新自由主义的作用与失效分析

1、新自由主义的作用

在全球确立了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地位。

经济市场化波及全球,国际资本在全球的运作有了越来越可靠的制度保障。

由于新自由主义的蔓延,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致力于追求市场机制的完善,而非市场经济国家则纷纷谋求建立市场经济制度。

90年代以来,原苏联、东欧国家几乎是齐步走式地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

从拉美、亚洲到非洲,各类经济模式国家几乎都无一例外地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发挥基础作用。

各国的“经济市场化”进程,等于是在规范“行车规则”。

维持世界经济28年的快速发展。

使欧美国家经济从高膨胀、低增长走了出来,维持经济28年的低膨胀高增长,至到这次金融危机爆发,超出了以前任何一个经济周期。

2、新自由主义起作用的原因

确立了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地位,又通过税收、信贷、社会福利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收入不平衡的问题。

3、新自由主义失效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新自由主义失效的表现就在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

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就是收入分配的不均和政府对公司治理中的所有者缺位的漠视,其本质是信息不对称行为的漠视。

新自由主义过分推崇市场的作用,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