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7515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docx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docx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

1.土壤成分的构成

实验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气和腐殖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分析综合水平。

3、从小使学生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分析综合水平。

实验器材:

烧杯、玻璃棒、铁罐头盒、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土块、水。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一:

1、将烧杯中加入五分之三容积的水。

2、把干土块放进烧杯中。

3、观察烧杯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

水中持续有气泡冒出来。

分组观察:

用手摸有什么感觉?

说明土壤含有什么?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A教师小结:

土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

不同环境中的土壤中潮湿水准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水准也不相同。

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

B土壤中含有空气。

把干土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

有什么现象发生?

说明了什么?

C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

实验二:

1、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散,直到与水混合均匀为止。

2、把烧杯放在桌子上静置,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3、待土沉淀后,从烧杯外仔细观察。

提出问题:

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拌,再用劲搅一搅,然后把烧杯放在桌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当绝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仔细观察沉下来的土是不是分层?

分几层?

不同层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实验结果:

水中的土沉淀后大致分为两层。

下层的、颗粒比较大的是沙子,上层的、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

讨论:

下层颗粒比较大的是什么?

上层颗粒比较小的是什么?

小结:

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颗粒比较大的是砂,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

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D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用酒精灯加热土壤。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闻到了什么气味?

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三:

1、安装好方座支架,然后放上一片石棉网。

取少量土壤捣碎后放在铁罐头盒内,将盒放在石棉网上。

点燃酒精灯,给盒内的土壤加热。

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

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

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学生实验、讨论。

(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能够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

板书,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

教师小结:

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这些成分都与植物的生长相关系,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具备的条件,腐殖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长、固定的地方,水、空气、腐殖质都要贮存有砂和粘土中。

土壤的这些成分搭配得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长得好。

2.种子发芽了

实验目标:

1.能实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

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土壤溶液澄清液,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各种种子(超市购买),豌豆种子及豌豆苗(不同时期),土壤,栽培容器等

实验步骤:

1)种子的选择及准备:

选用黄豆、绿豆植物的种子,实行发芽实验。

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

2)种子实行实验前,均置于水(只要不是高温的)中2小时实行催芽

3)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有没相关系呢?

为了证明我的猜想准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1.要改变的条件:

水不改变的条件:

光照

实验方法:

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种子的变化

观察到的变化(时间)

试验组

对照组

种子膨大

12

20

种皮破裂

16

36小时

出现根

3天

不成活

出现叶

一星期

不成活

2.要改变的条件:

温度不改变的条件:

水光照

实验方法:

给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中,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

种子的变化

观察到的变化

试验组

对照组

种子膨大

12

24

种皮破裂

16

32

出现根

3天

5天

出现叶

一星期

11天

3.要改变的条件:

光照不改变的条件:

水温度

种子的变化

观察到的变化

试验组

对照组

种子膨大

12

12

种皮破裂

16

16

出现根

3天

3天

出现叶

一星期

一星期

光照组和黑暗组的实验记录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七.结论讨论.

种子发芽的条件

种子发芽除了本身发育完全的内在条件外,尚需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配合才能实行。

所谓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线等。

(一)水分:

水分是种子发芽所绝对必须的。

有了水分,种子贮藏的养分才能水解产生作用,细胞也才能膨胀伸长。

(二)氧气:

种子开始活动就要实行呼吸作用,也就需要氧气。

所以播种时浇水太多,种子反而会腐烂,就是因为缺氧的原故。

只有少数水生植物的种子,能在缺氧状况下发芽。

(三)温度:

植物种子的发芽温度能够从0-40℃的范围,但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发芽适温,也就是最适合于发芽的温度。

对同一种植物的种子来说,在适合发芽的温度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

(四)光线:

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3.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实验目标:

1.了解植物的根适合环境的特性:

向地性。

2.知道环境对植物根的生长有影响。

3.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的向地性和向水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水平和想象水平。

4.在亲历播种种子的过程中对学生实行生命价值观的教育。

5.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实验一:

植物的向地性。

实验器材:

玉米或各种菜豆种子、纸巾、塑料袋、铁架台。

实验步骤:

1、把纸巾连续对折三次,打湿纸巾,把玉米种子的胚根按上、下、左、右的方位放在纸巾上面。

(注意纸巾不能弄的太湿,不然容易破,太干又不能为种子发芽提供充足的水分。

2、从纸巾的一段开始卷,把种子卷在里面。

3、保持纸筒的朝向,放入一个塑料袋中,封上袋口后悬挂起来。

(注意袋

口不要封的太紧,否则空气进不去,种子可能不发芽。

4、坚持观察,一直等到长出根为止。

做好观察记录。

种子摆放方向

根的生长方向

第一粒种子

第二粒种子

第三粒种子

第四粒种子

5、小结:

种子发芽后根是向地下生长,这种特性叫植物的向地性。

4、植物的向水性。

实验目标:

1、知道植物为了适合环境具有向水性的特性,了解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2、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大胆设计对比实验,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水平和观察水平,以及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水平。

3、在设计对比实验中,愿意与人合作、交流,形成注重证据的意识。

实验器材:

发芽的菜豆、锯末、盒子、盛水容器、棉线。

实验步骤:

1、把发芽的几粒菜豆分别放在盒中相同的位置。

2、在两个盒子里分别铺上一层锯末,洒上水,使锯末湿润。

3、在一个盒子的一侧放一个盛水的容器,把三股棉线的一端浸在水里,另一端埋在锯末里,将水引向锯末里。

(见书P10)

4、四五天后,扒开覆盖在菜豆上的锯末,观察两个盒中菜豆根的生长情况。

小结:

根会朝有水的地方生长,这是植物的向水性。

8.圆珠笔为什么能伸缩

实验目标:

1、能发现使圆珠笔芯伸缩的原因是弹簧,通过实验能发现弹簧的特性。

2、能举例说出与弹簧有类似特点的物体,回做物体弹性实验,并能感受到弹力的存有。

3、能根据实验现象说出什么是弹性和弹力。

4、乐于与同学合作。

交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敢于提问。

实验器材:

圆珠笔、气球、篮球、足球、钢尺、橡皮筋、海绵、竹条。

实验步骤:

一、研究笔芯能伸缩的原因。

1、先按压几次笔芯能伸缩的圆珠笔,猜想笔芯为什么能伸缩?

2、要验证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学生说出方法后,让学生将圆珠笔拆开,看看里面有什么?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防止弹簧弹出伤到眼睛)

3、当学生发现有小弹簧后,引导学生观察是不是里面的弹簧在起作用?

怎样验证?

4、弹簧为什么能使笔芯方便地伸缩呢?

弹簧究竟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玩弹簧,说说新的发现。

(要求学生注意安全)

师:

能够拉、扔、压弹簧,注意弹簧有什么现象发生?

你的手在压、拉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小结:

用手拉,弹簧会变长。

松手后弹簧又回到原来的长度。

用力压,弹簧会变短。

松手后弹簧又回到原来的长度。

在拉压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当用手向外拉弹簧的时候,弹簧有一种力在向里拉;当用手向下压弹簧的时候,感到弹簧有一种力在向上顶。

这就是弹簧的特点。

5、动手玩橡皮筋、气球、篮球、钢尺、拉力器、竹条、塑料尺等,反复拉、压、按这些物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记录在表格中:

物体

做法及发生的现象

橡皮筋

钢尺

气球

竹条

蓝球

拉力器

竹条

小结: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拉弹簧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力。

像弹簧、橡皮筋等物体这样,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发生变化,取消力后,有恢复原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9、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

实验目标:

1、会做笔杆上橡胶套的对比实验,能根据实验现象说出橡胶套的作用。

建立摩擦力的慨念能说出什么是摩擦力。

2、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及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是什么。

3、能积极主动地做各项对比实验,体验探究的乐趣和与人合作的快乐。

实验器材:

中性笔、木块、木板玻璃、砂纸、毛巾、平板测力器。

实验步骤:

用对比实验实行研究。

1、用两支同样的,笔杆上有橡胶套的比得笔,将其中一支笔的橡胶套取下来,然后用两支比得笔分别试一试,一只手捏住笔杆一端,另一只手捏住笔杆,从一端滑向另一端,反复比较体验。

说出有什么不同感觉?

2、分别将两支笔用两只手按在桌子上,向前推动有什么不同?

(感觉到有橡胶套的笔向前推动比较困难,好像有一种力防碍着向前滑动。

3、提出问题实行猜测:

从问题“橡胶套为什么会增大摩擦力”入手,推测是什么原因。

如:

软的、不光滑、表面粗糙等。

4、设计实验:

是不是这些原因增大了摩擦力,想一种办法做实验证明。

看谁想出的办法好?

5、实验证明。

教师从学生说出的各种方法中选一种便于研究的方法实行实验。

用木板、玻璃板、砂纸、毛巾等放在同一块木板上用弹簧称拉,记录每次的拉力各是多少。

做好实验记录:

第一次拉力

第二次拉力

第三次拉力

平均值

木板

毛巾

橡胶

玻璃

砂纸

小结:

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10.各种各样的纸

实验目标:

1、能通过各种各样纸的观察,发现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会用各种感觉、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实行实验和研究。

3、能举例说出纸的各种特点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

红色墨水、橡皮檫、火柴、直尺、放大镜、各种纸等。

实验步骤:

1、你见过哪些纸?

这些纸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2、分小组借助各种工具找出各种纸有哪些不同。

讨论:

你们小组打算从哪些方面怎样研究这些纸的不同?

1)颜色:

用眼睛看,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

2)软硬:

用手试,不需要借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