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教学方案Word格式.docx
《简易方程教学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方程教学方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
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板书:
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你能举例说几个等式吗?
三、认识方程
2、教学P1例2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提问:
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
2、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标准分成两类。
(1)按照等式和不是等式分成两类;
(2)按照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分成两类。
(3)找出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的“X+50=150、2X=200”。
介绍: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
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那X+50>
100、X+50<
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用图形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2练一练第1题。
要求学生先在等式下面画线,再把方程圈出来。
集体交流: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追问:
y-28=35、5y=40为什么也是方程?
(说明:
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用y等
其它字母表示。
)
8+x、x+4V14为什么不是方程?
2、完成P2练一练第2题。
(1)说明:
每个等式中的图形表示的是未知数,能改写成字母表示吗?
你写出怎样的方程?
还能用什么字母?
(2)让学生举一些方程的例子。
方程是怎样的式子?
说明:
方程是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式子,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完成P6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看题,想想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看线段图列出方程。
集体交流。
4、完成P6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数量关系,并集体交流。
引导:
会用方程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看图写方程。
集体交流,追问:
你觉得看图正确列方程的关键在哪里?
指出:
方程表示的是具体情境里的数量关系,所以关键是找准其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依照数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内容?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一课时)
(总第2课时)
教材p2〜P3例3、例4、P2试一试、P3练一练、P6练习一的第3〜5题。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步骤;
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
回顾一下,什么是方程?
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等式和方程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学P2例3。
(1)出示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个50克的砝码,师问:
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
天平会平衡吗?
生:
两边一样重,会平衡。
师问:
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一下天平平衡吗?
(学生写完后板书:
50=50)
(2)师操作:
只在天平的一边放上一个10克的砝码。
问:
天平还会平衡吗?
怎样才能恢复天平的平衡呢?
不会平衡,在另一边也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
(3)师在天平的另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问:
现在天平会平衡吗?
你能用一个等
式表示一下现在天平两边重量的关系吗?
(板书:
50+10=50+10)强调:
如果只在天平的一边加上砝码,天平就不会平衡。
也就是50+10不等于50。
(4)(初步归纳等式的性质)指着等式50=50和50+10=50+10问:
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答不出也不要紧)
(5)依次出示第二、三、四组天平图,师:
观察天平图,说一说天平两边物体的重量各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完成图上的填空吗?
师:
同桌讨论一下。
50=5050+10=50+10
x+a=50+a50+a-a=50+a-a
师指着板书问:
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内讨论一下。
2、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
(1)指导归纳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板书并让学生齐读。
(板书课题:
等式性质)
(2)问:
你觉得这个等式性质里哪些字词比较重要?
为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重要的词:
两边、同时、同一个数。
并强调这些词为什么重要。
(4)让学生模仿例题写两组等式。
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5)指导学生完成P3“试一试”。
3、教学P3例4。
(1)问:
你能知道图中的X克是多少克吗?
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引导根据等式的性质让学生学生说出:
把方程两边都拿掉10克。
然后问:
你能用一组等式来表示一下刚才的过程吗?
X+10=50
X+10—10=50—10
X=40
补上“解”后指出:
为什么要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10?
为什么可以在等式两边同
时减去10?
依据是什么?
指导学生看书上的P3例4,介绍检验。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
(5)完成P3〜4练一练第1、2题。
第一题提醒学生检验,(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2、在O里填运算符号,在上填数。
(1)X—15=15
解:
X—15O=15O
X=
(2)X+25=70
X+25O=70O
3、在O里填上“>
”、“<
”或“=”。
(1)当X=18时,X—18O36
18+XO36
X—9O27
(2)当X=8时,48+XO58
X+8016X—18+10O0
4、完成p6练习一第5题。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图意,明确付出的x元减去116元,还剩下84元;
x米加上3.5米
等于6米。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指名板演。
四、课堂小结
P4练习一第4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二课时)
(总第3课时)
教材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的第6〜8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
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
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一个重要性质,哪位同学说说看?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
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
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5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X2
3x=60►-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
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
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完成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6
1、出示P5例6。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
你是怎么想的?
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
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
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完成P5练一练。
解方程:
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X9X-1.4+1
3、完成P6第7题。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
4、完成p7第8题。
(加★的要求检验)
X+0.7=14★0.9x=2.45x十9=90
五、课堂小结
P4练习一第6题。
教学后记: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练习课(第一课时)
总第4课时)
教材p7练习一第8〜13题。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
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准备:
一、基础练习
1、什么是方程?
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
3、解方程。
带“★”写出检验过程。
76+X=91X-54=182.1X=0.84★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小结:
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二、综合练习
1、完成p7练习一第9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交流:
每题结果你是怎样想的?
按x的值计算结果,这里哪几个是
不等式,哪几个是等式?
如果要使这里x+14等于74,x十5等于0.2,那x各要等于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