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7476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永昌县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永昌县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永昌县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永昌县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永昌县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永昌县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甘肃省永昌县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永昌县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永昌县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甘肃省永昌县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1语文期末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本试卷取消了选做题,请考生务必注意答题要求。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珠算的命运

简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诞生于中国春秋时期的珠算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珠算申遗成功让中国人五味杂陈。

无论何种心情,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珠算和算盘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最为严重的现实是,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以“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还可减轻学生负担”为由,将珠算取消。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成熟和消亡一样,珠算被更为快速和简便的计算器和计算机取代是事物的一种新陈代谢,没有必要伤感。

但是,珠算之于计算器并非电报之于电邮、短信、QQ等,会被后者完全取代。

相反,珠算之于计算器犹如纸媒之于数字化媒体,可能是一种相互弥补和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你存我亡的关系。

原因在于,珠算和算盘中存在许多永续发展的或青春常在的要素。

珠算要代代相传而不为计算器所完全取代,就需要被使用,要从使用它的人们中获得灵气和新生。

今天,以电脑、网络、智能电话、电子游戏、谷歌和XX等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数字技术是首先通过影响大脑,然后才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才使世界得以改变。

中国的研究则证明,人们在使用算盘进行珠算时,大脑也在不断接受新的刺激,正如人们在使用数字技术一样。

珠算特有的技巧,如左右手拨珠可以有效地开发孩子的左右脑、启迪智力、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

在这些方面,珠算甚至优于数字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孝威等人从2008年至2009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通过磁共振、脑电图测试,对哈尔滨市30名学过珠算、30名没有学习过珠算(共60名)儿童进行珠算学习和使用的研究,结果证明,珠算能提高学生的智商、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表象能力。

其实,学习和使用珠算还具有数字时代所不具有的优势,尤其是在特殊时期和环境下,例如战争、灾难(如地震)、断电、野外等环境,计算器和计算机不能发挥作用了,简便的珠算还能发挥巨大作用。

而且,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使用珠算既是防止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性痴呆),又是矫正该症状的有力工具。

只要中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还在使用算盘和珠算,珠算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是一种可以与现代数字技术相提并论和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而且这一技术还会因可持续发展而永葆青春。

中国珠算入选世界“非遗”,这当然是一种荣誉,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中国珠算不被社会淘汰,如何能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如果我们只是沉浸于中国珠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那除了自我欣赏之外,中国珠算离消亡的命运也就不远了。

加上珠算,我国将拥有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世界前茅。

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都是缺乏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遗产,我们的保护更多的是一种拯救,使其不至于迅速消亡。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3期)

1.下列关于“珠算命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珠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中国珠算虽已入选“非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珠算应用越来越少,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C.中国珠算虽在现实中缺乏生命力,濒临消亡,但并非没有发展前景,因为中国珠算存在许多永续发展的或青春常在的要素。

D.中国珠算的应用功能被取消,主要是因为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取消珠算教学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电脑、网络等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技术,同中国珠算一样,首先通过影响人们的大脑,然后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B.珠算还具有数字时代所不具有的优势,无论战争、灾难(如地震)、断电、野外等环境,珠算都能不受影响,继续发挥作用。

C.珠算能提高人们的智商、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表象能力,这不仅停留在理论上,也已被现代科学实验所证明。

D.珠算在防病方面也起着一定作用,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使用珠算既能防止某种病症,也是矫正这一症状的有效工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珠算和我国入选的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是一种可以与现代数字技术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

B.中国珠算与数字技术相比,珠算特有的使用技巧可以有效地开发使用者的左右脑,并在防病等方面明显优于现代数字技术。

C.珠算被更为快捷的现代计算工具取代是正常的新陈代谢,但珠算却不会像电报一样被取代而消亡,反而能随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D.我国已拥有30多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些不能成为我们自我欣赏的理由,如何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才是关键。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国珍,黄岩人。

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

世以贩盐浮海为业。

元至正八年,国珍杀怨家,遂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亡入海,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道。

太祖已取婺州,使主薄蔡元刚使庆元。

国珍谋于其下曰:

“江左号令严明,恐不能与抗。

况为我敌者,西有吴,南有闽。

莫若姑示顺从,藉以观变。

”众以为然。

于是遣使奉书进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文绮百匹。

太祖复遣镇抚孙养浩报之。

国珍请以温、台、庆元三郡献,且遣次子关为质。

太祖却其质,厚赐而遣之;复使博士夏煜往,拜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弟国瑛参知政事,国珉枢密分院佥事。

国珍名献三郡,实阴持两端。

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已。

太祖察其情,以书谕日:

“吾始以汝豪杰识时务,故命汝专制一方。

汝顾中怀叵测,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欲却我官爵则称老病。

夫智者转败为功,贤者因祸成福,汝审图之。

是时国珍岁岁治海舟,为元漕张士诚粟十余万石于京师,元累进国珍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分省庆元。

国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谢太祖,绝无内附意。

及得所谕书,竟不省。

吴元年克杭州。

国珍据境自如,遣间谍假贡献名觇胜负,又数通好于扩廓帖木儿及陈友谅,图为掎角。

太祖闻之怒,贻书数其十二罪,复责军粮二十万石。

国珍集众议,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皆言不可从。

有丘楠者,独争曰:

“彼所言均非公福也。

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

公经营浙东十余年矣,迁延犹豫,计不早定,不可谓智。

既许之降,抑又倍焉,不可谓信。

”国珍不听,惟日夜运珍宝,治舟楫,为航海计。

九月,太祖已破平江,国珍乃遣子关奉表乞降。

太祖览而怜之,赐书曰:

“今者穷蹙无聊,请词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

”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选自《明史列传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藉以观变藉:

凭借

B.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觇:

侦察

C.汝顾中怀叵测顾:

只是

D.既许之降,抑又倍之倍:

背板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B.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C.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D.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国珍杀死仇家获罪,他与兄弟方国璋、方国瑛、方国珉一起逃亡到海上,聚集数千部属,开始抢劫过往船只。

B.朱元璋不但没有接受方国珍的人质,而且还给予厚赐送还人质,另授予方国珍兄弟数人官职,想借此探听他的虚实。

C.方国珍能洞悉周边形势,江左难以对抗,吴、闽又构成威胁,所以只能表面顺从,以此为契机来观察形势。

D.方国珍屡屡食言,朱元璋对其有怨恨,但还是赦免了他的罪过,并封赏他食禄而不赴任的虚职,显示出君王的器量。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已。

②国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谢太祖,绝无内附意。

及得所谕书,竟不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诗经·氓》中比拟女子容颜润泽的比兴句是,。

11.苏轼在《赤壁赋》中“,”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1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自己人生理想志趣的千古名句是,。

注:

选做题中的第三大题即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取消,请考生解答第四大题即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并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第12题题号后面的方框涂满、涂黑。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25分)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

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

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

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

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

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

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陶渊明的仕逢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

可惜好景不长。

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

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

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

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

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

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

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