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高中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也有一些单纯总结解题的方法,如等效法、整体法等,但是都只是一些零星的见解,不够全面,不够系统。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
我们准备研究力学、电学、运动学、动力学等都适用的解题方法,从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和哲学的思维方法三大类方法入手,每大类方法中又有几种具体方法,将每种方法细细阐述,如等效法,还要将等效法应用的各种情况作一一总结,并配典型例题来说明各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细细看来,物理解题方法也正是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如物理中的等效法,模型法以及假设法等等。
学生通过学习物理解题方法可以培养自身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为以后走上科研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另外,物理解题方法中有好多方法就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如逆向思维法,极端思维法等等。
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建立更广泛、更完善的智能结构。
研究成果的推广有利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能够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二:
“关于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润安公学物理组
一、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究其原因:
其一是初、高中物理知识存在着台阶:
初中物理只是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定性分析,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对其作定量分析.其二,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改变。
虽然初、高中物理课程都在改变,但处理好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高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为高校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3
理论基础与意义:
1960年,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
由于初中教材比较浅显,很多内容适合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而高中教材深度变大,该怎样传承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不同学段教法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杜威的现代教学论的认识。
实践意义:
目前我国高考竞争激烈,因而高中应试教育气氛也相当浓厚。
而初中课程改革实施后,由于物理所占比例少,学生和部分家长对物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高一物理教与学历来成为高中的难点,老师普遍感觉教学更加吃力。
同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必然使高中物理教学出现新的问题。
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条件
1、“天时”:
高中新课程改革刚开始,虽然有些省市的课改走在了前面,但关于初高中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研究还不算多,新课改迫切需要有关方面的研究作为借鉴与指导。
2、“地利”:
公学很好的软硬件设施是我们的研究的丰富的资源基础。
3、“人和”:
学校领导支持,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且关系融洽。
四、课题基本内容
4
1(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研究.
2(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的研究.
3(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研究.
4(高中物理教学评价对师生影响的探究.
五、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座谈
2、文献研究法:
查阅文献,通过Internet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
建立部分高一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4、比较研究法:
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5、经验总结法:
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八、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2月
召集课题组成员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明确各自任务,课题开题
第二阶段:
开始阶段2008年2月----2008年5月
1(广泛查阅资料,阅读新教材,研究新课标。
2(各小组讨论并设计调查问卷,学生成长个案记录表。
3(挑选学生个案研究对象
第三阶段:
深入阶段2008年7月----2008年12月
5
1(通过查阅、调查以及实践,收集素材。
以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了解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现状,查阅在初中阶段学习成长情况,了解学生在高中各科学习情况及探究其他学科学习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等。
总结以往高中物理旧教材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并对之进行反思。
研究高中学段物理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并(转载自:
CspeNgBo.cOm蓬勃范文网:
高中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同时,在高一\高二分别挑选学生作为跟踪个案由各成员分别负责。
2.整理分析,得出阶段成果。
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以上的素材收集在每学期末写出阶段小结或案例或论文。
3(具体安排补充:
(1)每学期进行2次左右问卷调查并及时统计,每月至少对学生个案记录1次
(2)2008年1月----2008年9月,完成物理初、高中教材差异,知识要求差异的研究,
完成教学评价对师生影响的研究,总结衔接手段。
(3)2008年1月----2008年10月,完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研究,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研究,并加以实践,总结有效教学手段。
第四阶段:
结题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6
资料整理、讨论总结,呈现研究成果。
各成员写出学生成长案例、感受、论文等,课题组长完成结题报告。
九、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素材资料库:
本课题研究的各种调查方案和数据(放到网站上)
2、论文:
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或教学设计(争取汇编成集)
十、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朱佩玉
成员—李金生梁超
网络保障:
赵亮
十一、课题经费安排
本课题研究经费1500元,经费安排如下:
调查、差旅费:
500元
课题人员各项活动费:
1000元
篇三: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1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摩擦力在当代,工、农业生产活动中应用了大量机器。
机器的广泛应用,使摩擦力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如何利用有益摩擦及避免有害摩擦是节省能源的重要途径,而摩擦力又以各种方式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摩擦力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进行研
7
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以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为切入点,运用中学物理所学的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研究分析摩擦力受何种因素影响,力求得到一些课本所没有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有关力学知识。
本课题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组员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写论文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而组员间的配合也是对我们的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考验。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验证滑动摩擦力受正压力及动摩擦力因素影响,并探索其它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2、研究影响静摩擦力的因素。
3、定性研究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新浪网、课外书籍中采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实验研究法通过动手做实验进行定量研究。
五、研究计划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此阶段为理论分析阶段。
明确研究的目的和
8
意义,为接下来的实验验证阶段确定研究方向。
本阶段计划用七周,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此阶段为实验验证阶段。
通过一系列实验,结合组员间的讨论定下论文初稿,再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行补充修改。
最后形成正式的研究报告、论文。
本阶段计划用十三周时间,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进行实验研究,取得实验数据。
2、整理、总结研究结果。
3、撰写论文。
4、成果展示。
[二]任务分工
1、查阅资料:
XX
2、准备开题报告:
3、撰写论文:
XX、XX
4、成果展示:
全体组员
六、可行性分析
1、课题本身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多种书籍都曾进行探讨,有较充分的资料来源,且涉及的力学知识与中学物理教材紧密相连,使我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论
9
基础,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
2、可利用每周学校研究性学习时间,周末及寒假进行研究活动,时间充足。
3、活动所需经费不多,活动工具简单,都能由组员自行解决。
4、全体组员对课题有浓厚的兴趣以及信心把研究做好。
七、预期成果:
论文
八、成果表达形式:
文字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人类生活、生产中,摩擦力无处不在。
摩擦力按其性质可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
不同性质的摩擦力,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亦不相同。
我们组选择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进行研究,并粗略研究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研究至今,已取得一些成果。
首先对于滑动摩擦力,从课本中知道它与正压力成正比。
我们组员采取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准确验证了在动摩擦因数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这一结论。
但因为动摩擦因数较难控制,只粗略验证了在正压力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系数成正比这一结论。
由此,我们仍可得出f=μN这一公式。
那么动摩擦因数由什么决定呢?
我们知道动摩擦因数反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反过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决
10
定了动摩擦因数,而动摩擦力是两个有不光滑接触,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动摩擦因数也不是单独由某一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决定的,而是由两个有相互作用摩擦力的物体的接触面粗糙程度决定的。
假如我们拿一支笔,一段小绳,把绳子缠绕在笔上,我们会发现绳子缠绕的圈数越多越难拉动,如果绳子之间有重叠的话,则更是难以拉动。
这中间是否存在其它影响摩擦力的因
素呢?
我们分析得到:
绳子在笔上每绕一圈,绳子与笔之间就多了一圈(无数多个)接触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多了无数处,即有更多的地方产生摩擦力,所有的摩擦力叠加在一起,便使合力增大了。
若绳子中有重叠,则不止绳子与笔之间,连绳子与绳子之间也会有相互作用,阻碍对方运动。
且这时绳子与笔的压力除直接与笔接触的绳子的压力外,也包括绳子与绳子之间的压力,这样摩擦力便急剧增大,以致难拉动绳子。
生活中,船靠岸时总是用绳子绑住岸上的桩,也是采用多绕几圈绳子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的。
但这里面并不包括除正压力及动摩擦因数以外的其它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对于静摩擦力,其产生原因是因为物体间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