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实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4254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实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实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实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实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实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实例Word文档格式.docx

《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实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实例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实例Word文档格式.docx

主要见于电解食盐,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

氯气对人体的作用有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种。

急性中毒临床上又可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重度中毒。

其表现为:

(1)氯气刺激反应:

出现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2)轻度中毒:

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有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两肺有干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罗音;

(3)中度中毒:

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

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或胸痛,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

(4)重度中毒:

临床上表现为①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罗音;

②严重窒息;

③中、重度昏迷;

④卒死;

⑤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只要具有其中一项即为重度氯气中毒。

氯气对人体的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眼结膜、皮肤方面的刺激症状及神经衰弱综合证、氯痤疮,牙齿酸蚀症等。

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从事氯气作业。

氯气中毒的防治要点有:

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保持管道负压;

2含氯废气需经石灰净化处理再排放,也可设氨水储槽和喷雾器,在跑氯时和中和氯气;

3检修时或现场抢救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4执行预防性体格检查。

实例1某区镇办水厂,加氯消毒工艺较为原始,即用液氯钢瓶置于水泵吸水口滴加消毒。

1984年12月9日下午6时许赵某(男,34岁)当班抄表时,嗅及氯气间有氯气味,查见钢瓶接头处橡胶管破裂,遂戴防毒口罩去关钢瓶,未成,即上门通知有关同事请求帮助时,因胸闷、咳嗽、心悸继而昏倒在同事家里,即由同事送往医院救治。

当日下午7时许,同事万云祥(男,47岁)在上岗帮助关阀维修后离开时,因呼吸困难、剧咳,小便失禁而昏倒在厂门口,也被送往医院救治。

赵、万二人均被诊断为急性氯气中毒。

原因分析:

生产工艺落后,操作原始,个人防护用品性能不佳或使用不当是造成本次氯气中毒的主要原因。

实例21984年12月13日,上海某化工厂生产漂粉精工段操作工朱某在通漂粉液时,事先未放置冷水,又未检查阀门开关,等到发现4号氯气桶飘出强烈刺激的氯气味时,桶内浆液已经外溢,通氯已超过工艺用量。

朱某赶紧用水去冲,大约冲洗了了5分钟,在冲洗过程中,含有浆液的污水溅在他的套鞋内,现场环境的严重污染和氨气的大量逸散,造成氯气中毒。

事故原因分析:

化工生产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生产的全过程应严格控制,精确计算原料的使用量,细化操作过程的每一步。

该操作工未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事先未检查阀门开关,导致通氯量超过标准,在发生浆液外漏时,违反常规用水进行冲洗,造成一起不该发生的氯气中毒事故,暴露出患者对安全卫生知识方面的薄弱。

实例31984年8月28日上午6时,某染化厂二车间合成工段液氯钢瓶和管道装置连接处的隔膜阀损坏,氯气外溢,工人章某赶忙上去修理,情急之下未戴防毒面具,致使,该患者因氯气中毒引起肺水肿住院治疗。

氯气泄漏时,抢修人员首先应做好个人防护,配戴好防毒面具,氯气量大时,应配戴供氧式防毒面具。

抢修中,应充分利用现场机械通风设施,降低空气中氯气浓度。

实例4上海某染化厂需要拆迁,在拆迁过程中与浦东某公司达成协议,由其处理染化厂的废酸和废碱。

8月21日该公司借用某纺运单位的槽车(包括1名驾驶员和装卸工)前来运走该染化厂9吨废硫酸(浓度70%),并将其中的7吨送至有关工厂进行处理,此时槽车内还余2吨废硫酸。

8月22日上午11时,该公司准备再用该槽车将染化厂一车间剩余的废硫酸装入槽车内,并打算先移送至该染化厂生化车间进行中和处理。

当日下午1时45分,槽车开至一车间硫酸泵口,此时该车间空无1人,槽车装卸工在染化厂无人在场的情况下,擅自将槽车皮管误放入该车间次氯酸钠贮槽,并将槽车阀门打开,这时余存槽车内的废硫酸返流至次氯酸钠贮槽,瞬时产生了的剧烈化学反应,氯气大量外溢。

在整个事故发生和抢救过程中,共有13名职工和消防队员发生不同程度的氯气吸入刺激反应。

事故发生原因:

染化厂对有毒物质管理不善,次氯酸钠槽和硫酸泵口未设置明显标志,某纺运单位装卸工不了解化学危险品装卸的有关规定,在不明情况下未经厂方同意,擅自将废硫酸误放次氯酸钠贮槽,造成了此起氯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实例51996年2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上海某农药厂装卸液氯钢瓶时,从本厂码头用卡车将液氯钢瓶驳至厂内三氯化磷存氯场地(每只钢瓶载重量1000公斤),车子倒入地下斜坡车道后,将钢瓶滚至地面。

由于车子装货面与地面有位差,该位差用一个橡皮垫圈作避震。

当装卸工胡某和候某在装卸第四车最后一只钢瓶时,钢瓶从卡车上滚至地面平台上时橡皮垫圈跳了一下,钢瓶斜转滚下时,撞到边上一只氯气钢瓶的针形阀,导致针形阀齐根开裂,大量氯气外溢。

厂消防队员迅速赶至现场抢险,跑氯得到有效控制。

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共有43人不同程度氯气吸入,其中有2人属氯气轻度中毒。

装卸钢瓶平台高度与橡皮垫圈位差5CM,钢瓶落地时发生碰撞,导致钢瓶阀门根部断裂,氯气外泄;

其次钢瓶缺少钢瓶阀门安全帽,违反“氯气安全规程”,同时装卸现场不规范,通道不畅等。

厂方加强化学危险品装卸管理,装卸现场应配置必要的抢修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实例61987年5月14日晚上10时,某乡镇化工厂操作工在混甲酚车间加料。

混甲酚车间位于氯乙酰氯车间的下风侧,由于氯气塔氯气外逸,造成下风侧的混甲酚车间操作工作曹某中毒。

事故原因:

设备跑、冒、滴、漏,未及时检修。

实例71987年9月17日上午8时左右,某自来水厂尹某发现加氯工段氯气钢瓶的开关不能关紧造成氯气外逸,随即上前进行修理,由于吸入外逸的氯气而发生中毒。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卫生意识和教育,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案例81987年10月7日,奉贤县某漂染厂运进五吨次氯酸钠,存放在新建水泥池东侧小格内,仅仅过了二天,次氯酸钠液体大部分已渗漏至西侧的大格内。

10月20日上午,该厂又运来十三吨碱式氯化铝,拟放至水泥池的大格内,但发觉大池内已渗漏有次氯酸纳,即派人清除,但未能清除干净。

有关人员即认为二种溶液均含氯,又都是水净化剂,放在一起不会有问题。

于是即于当天上午9时30分左右开始用泥浆泵将碱式氯化铝灌入池中,约5分钟左右(这时已灌入碱式氯化铝一吨多),管理员杨某发现池内泛气泡,并有黄绿色气体逸出。

于是,厂长朱某与厂三废处理人员裴某前去探望,刚上水泥池顶盖不久,突然发生爆炸,裴某及朱某分别掉入池内。

车间主任朱某闻声赶来,欲翻墙进去抢救,但因毒气太浓而绕道过来抢救。

此时,厂长朱某已撑起身,将其救出后能自行用自来水冲洗;

裴某掉在池内,被拉出时已口吐血性泡沫、昏迷,裴某在被送医院途中即死亡。

杨某在奉城医院诊断骨折即送市六医院,厂长朱某因急性重度肺水肿而送县中心医院救治,在现场抢救过程中车间主任朱某及另二名抢救人员因受氯气刺激感到不适,留观于医院。

厂方不了解化学物品贮存保管有关规定,错误地将碱式氯化铝放在含次氯酸钠的同一水泥池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氯气,同时产生一氧化二氯爆炸性气体,导致发生爆炸,此外在抢救和事故处理过程中,也未按照职业卫生防护要求,佩带跟人防护用品,结果造成职工1死6伤的惨剧。

实例91987年7月23日上午9时30分,上海某制药厂胺基物操作工周某在SMZ车间操作时吸入氯气中毒。

这主要是由于胺基物反应中需不断地通入氯气,因加氯超量,使氯气经安全阀外逸,受当天风向影响,反流入车间,导致周某中毒。

生产设备工艺设置不合理。

实例101994年10月21日,中国水产上海某公司第二分公司辛某及奚某清洗二只原用于消毒的0.5吨液氯旧钢瓶。

他们将钢瓶倾斜放在地面,在瓶两头分别接上橡胶管,注水清洗,观察到水由黄变白,认为瓶内已无氯气,拔下进水管时,突然有氯气喷出,两人吸入氯气。

经诊断,奚某为急性轻度氯气中毒,辛某为氯气吸入。

中毒原因分析:

该公司领导缺乏防护意识,钢瓶清洗方法不当.操作工人思想麻痹,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这些均是造成中毒的原因。

实例11上海某化纤厂浆粕车间一年一度的大检修又要开始了。

1986年10月13日上海,浆粕车间副主任吩咐代理工长陆某,安排人员清洗漂洗工段的高位槽,包括盐酸池和次氯酸钠池,每个池的容积约为9个m3,陆随即将任务派给了四位工人,两人一组,分别清洗盐酸池和次氯酸池。

盐酸池和次氯酸池内留有残液,冲洗后各形成约一吨左右的废水,清洗完毕,两组工人几乎同时开阀放水。

由于下水道平时就有堵塞,流水不畅,因此,两股废水冲到下水道后积聚在一起,混合后便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氯气。

氯气从阴沟中逸出,并逐渐扩散到车间男子更衣室和过道处,导致在场的十多名员工不同程度地吸入氯气,分别出现咳嗽、流泪、气急、胸闷、恶心、头昏、心悸、流涕等症状。

这些员工纷纷来到医务室就诊,厂医给他们服用了氨茶碱后,将其中9名症状较重的员工送往医院治疗,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轻度氯气中毒。

事故原因,主要是厂方没有制订清洗化工料槽的安全卫生操作规程,车间副主任和代理工长在布置任务时,也都没有讲清冲洗池槽的要求和有关的防护知识,清洗盐酸池和次氯酸池时也没有安全卫生干部到现场监护,而4名清洗工人均不是漂洗工段的工人,是临时召集起来的,缺乏相应的防护知识,上述原因凑在一起,便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实例131997年7月25日下午3时左右,上海自来水公司某水厂请上海某控制机器有限公司(合资企业)来该厂加氯车间检修、测试在线的DR-20K电子磅称,下午3时10分左右,日班的加氯工使用氯气钢瓶仓库的3吨行车,起吊在电子磅称上的氯气钢瓶,由于该行车单边刹车不灵,致使被吊钢瓶晃动,碰擦相邻钢瓶,引起钢瓶互撞,撞击到最后一只接在加氯歧管上的钢瓶,脱离支架,造成DN10mm连接管拉脱,引起液氯泄漏,当时在场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关闭氯气电动阀,切断加氯机氯源,3时45分左右,漏氯得到控制。

在抢险过程中,有3名职工轻度吸氯,被送往有关医院观察治疗,诊断为氯气吸入。

由于行车安装质量存在问题,刹车不灵,加上加氯设备本身的缺陷,在处理液氯泄漏过程中,现场人员又未佩带个人防护用品,厂内缺乏运输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危险物品操作时现场也无监护措施等,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氯化氢中毒

氯化氢,HCl,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呈白色的烟雾,易溶于水,成为盐酸,能与多种金属及非金属作用。

工业上接触氯化氢的行业有化学、石油、冶金、印染等。

氯化氢对人体的影响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

急性中毒多见于意外事故中,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咽痛、眼痛、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有的有咯血。

严重者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等病症。

长期在超过15mg/m3浓度的环境下操作,会造成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变。

对于氯化氢的防治,应做好局部通风排毒,同时加强个人防护。

实例11984年2月25日上午,上海某试剂厂锑盐小组,两名早班工人观察到通氯反应锅温度记录仪指示为80℃,即将200公斤锑块投入反应锅,检查温度记录仪指示温度仍在下降,又继续投入锑块322公斤。

此时他们发现有少量气体溢出,再次检查温度时,发现温度记录仪已达130℃。

两名操作工刚撤离现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和部分氯化锑液体冲出加料口外溢,并随风扩散,处于下风侧的该厂化验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