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论文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4036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论文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学化学论文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学化学论文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学化学论文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学化学论文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论文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学化学论文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论文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化学论文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浅谈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66

浅谈化学教师的认识误区及成因70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代延锐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

在化学教育中积极进行创造性人格、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开展以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造能力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

“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

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这段话发人深思。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探求的欲望和动机,教师应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这种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

这样,学生在疑与思的循环和矛盾中,一直面临"

愤悱”情境,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和积极亢奋的思维状态。

设计问题情境的方式有:

1、引而不发式。

由教师设计和引发思维过程,让学生实现和展开思维活动。

由于学生亲自参与和经历了化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逐渐体会化学思维的特点,了解了化学思维的策略、方式和方法,掌握和实践化学思维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矛盾揭示式。

提出一些自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辨析和思考来解决矛盾。

学生必须经过更深层次的思考,索隐探微,左串右联,方能形成思维合力;

3、出其不意式。

创设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互相逆反或将学生已有知识置于一个全新陌生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惊奇中迫切地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4、似是而非式。

提出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还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

二、发展求异思维拓宽思维领域

  求异思维也就是发散思维,它是全方位多角度从各个层次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

求异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在解决问题时,能有较多的机会得到正确答案,容易在某一发散点上形成新的突破,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成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多方开阔学生思路,拓宽思维领域。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式有:

1、实验改进型。

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现有实验装置或原理进行改进或完善,将装置中仪器进行变换或替代。

就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来突破以往的知识框框。

思维不是停留在一个点或一条线上,而是在一个三维空间内左冲右突,上通下达,得出的结论才会是全新的;

2、多重答案型。

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的试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比较和探索,鼓励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3、一题多解型。

化学中存在着很多可用多种途径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知识的方法,从多种角度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的思维多向发展,从而开阔思路。

同时,多解的目的在于优化方法,也就是说,寻求多解之后,还应善于从众多解法中选择出最佳解法,以突出思维的创造性;

4、一题多变型。

教师将某一问题(母题)变换条件、变换提问方式、变换因果关系等,进行一系列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正及反、由表及里的操作,使母题衍生出一系列新问题(子题),让学生解答,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根据思维效益定律:

100>

100×

1,即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100次的效果比对100个问题每个只思考一次的效果要好得多。

显然,一题多变训练能获得最佳思维效益。

三、模拟科研思路熟悉创造规律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

“独创性─并不是首次观察某种新事物,而是把旧的、很早就是已知的、或者是人人都视而不见的事物当新事物观察,这才证明是有真正独创头脑。

”学生所学知识都是前人已发现的真理或创造的经验。

这些真理或经验若由学生本人象科学家那样从未知开始研究,也就是重复科学家的研究思路,也是一种创造过程。

学生通过对科学研究思路的模拟,不仅亲自获取了新知,而且也熟悉了创造发明的规律,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有:

1、以化学史料作为研究课题。

教师选择化学史上著名的实验或著名的发现事例,并将其进行简化浓缩,设计编制成课堂教学中富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在短期内走完科学家经过多年才走完的路程。

就拿初三化学课绪言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对化学课较陌生,对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界取得的成就不了解的特点,教师应灵活运用讲座法和实验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先研究德贝莱纳的“三元素组”、迈尔的“六元素组”、纽兰兹的“八音律”,在此基础上,再研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

这样做虽说不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和创造,但对学生熟悉创造发明的思路,给学生提供思维模型还是很有益处的;

2、以课本知识作为研究课题。

将课本知识由灌输式改为探究式,让学生模仿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来获取课本知识。

例如,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第一节《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课文概要地介绍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水与生命的关系。

该内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教材,可以采用"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的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获取知识,并结合自己报刊中看到的有关资料,就当地的水资源、水污染、节约用水等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学生阅读课文后的心得体会,最后教师再利用图片、投影,放映录象带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上述这样对课本知识进行“活化”处理之后,课本知识不再单纯是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载体;

3、以略高于课本的知识作为研究课题。

这类课题研究一般适用于课外活动。

教师选择一些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但又是学生"

跳一跳”可以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设计研究途径和方案,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运用实验进行探索,记录必要的现象与数据,再分析归纳,概括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撰写小论文。

实践证明,这类专题研究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四、重视思路演示暴露思维过程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应注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能逐步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活动。

1、教师正面介绍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思考问题时,可以教给学生如下步骤:

⑴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⑵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实际意义?

⑶这个问题应该从何处着手分析?

⑷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基本方法?

⑸利用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据是什么?

⑹这些方法哪一种(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比较简捷可行?

⑺最后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它的意义及应用范围和条件如何?

⑻还有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生按着这一思路去思维,就有章可循,也会对思维产生浓厚兴趣。

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会养成,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2、教师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声化、有形化。

思维过程有声化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精心组织和设计的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有形化是指将思维过程中的关节点、转折点等板书出来。

思维过程的有声化和有形化就是思路演示,它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思维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听”和“看”教师如何思维时,从中受到思维方法和规律的熏陶浸染。

思路演示实际上就是教师提供思维示范,因此,教师本身必须提供有理、有节、有序的、新颖、求异、求优的思维过程,切忌展示的思维过程凌乱无章、随意性强;

3、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

在提问时,学生不仅要给出答案,还要给出思维过程。

这样,教师就可以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随时给予学生以方法上的引导、点拨和调整,将学生的思维“逼”上正路。

  当然,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通过一、两次实验或活动就能培养起来的,他要求学校、各科教师、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共同努力、密切配合。

作为一个化学教师,首先自己要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不怕麻烦,不畏艰苦,乐于奉献,勇于开拓。

在每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个实验中都不忘向学生渗透创新思想,不断激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细胞,同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

要相信,教师的每一次教学,哪怕只是一、两句点拨性的话语,都有可能激励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智慧的火花。

我们更应该相信:

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可低估,学生的创造意识更不可被埋没!

 

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前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强化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这要求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构建合作学习等新教学模式。

笔者就高中化学探究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历时10周的初步教学实践写成此文。

二、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分为4部分即引入问题阶段合作探究阶段组际交流阶段实践应用阶段。

1.引入问题阶段。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精心设疑激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之中。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所感溶的境界使他们产生合作探讨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相互讨论交流。

其次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便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或任务布置给每个小组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明确如何开展合作交流。

2.合作探究、组内交流阶段。

合作小组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制订开展活动计划学生查找信息发现问题独立思考;

随后学生把自己的思考结果与组内的成员交流得出组内的结果每个小组交给全班一份关于他们讨论结果的报告。

小组成员要明确只有每个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规定的任务才算整个小组完成了任务。

3.组际交流阶段。

在各小组汇报结果后各组之间可互派成员交流组间可以提出质疑;

教师巡视并进行仁当指导。

教师对各小组汇报的情况做出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教师对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加益裸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加以详尽的解答。

4.实践应用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将所获得的知识合理建构并能独立运用。

教师设计好相关的练习对小组进行评价注意反馈。

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多解、多变问题进行分析小结在提炼出解题中运用的思想方法后深化推广以激励学生进一步积极探索合作钻研的欲望。

三、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

本探究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实验是以寿县迎河中学高二年级4个班的学生作为主体实验时间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前10周使用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评价实验结果(因高二第一学期中段重新分班纸笔考试成绩无可比性)。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经过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