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作用doc 11页Word文件下载.docx
《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作用doc 11页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作用doc 11页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部审计的职能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
而这些变化亟需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来评价内部审计工作,以促进内部审计水平的提高。
作者由此提出了利用平衡计分卡对内部审计绩效进行评估的设想,并期望通过有益的尝试,有利于优化内部审计流程,提升内部审计效能,帮助企业增加价值,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简单介绍,作者认为其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估的启示包括如下几点:
首先,在建立内部审计评估指标时,应该树立战略管理的思想。
将以前差错纠弊的短期目标转到独立客观的鉴证与咨询活动,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经营的长远目标上。
其次,重视非财务目标,以优化组织各个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协调整个价值链作为绩效评估的重心。
作者而后给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方案设计:
首先,确定战略目标。
需要对内部审计的任务、使命、财务情况及怎样能让被审计部门满意有一个深入了解,有单纯注重差错纠弊转为关注整体服务,从而实现战略目标(如图)
其次,如何进行四个层次的目标分解及指标设计,如下图:
最后,分析各个层面内在的关系。
通过这些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确认每一层面目标的核心绩效推动因素,并将其联系起来,绘制通向战略目标的途径。
作者认为:
平衡计分卡的运用,可以一定层度上缓解内部审计长期以来缺乏科学“评估标准”的压力,对内部审计的理论与实践帮助很大。
当然,同时,平衡计分卡应当根据内部审计目标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完善评估体系。
(袁雷整理自《中国审计》2007第5期,作者柳秋红,林翰)
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
伴随着内部审计日益收到关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希望能通过内部审计职能的优化来促进整个组织的改善。
为了解内部审计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内审实务水平的进步、提升内审人员专业素养及公众的认识,作者提出并倡导了以下现代内部审计的十大理念:
一、内部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内部审计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控制机制;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受托责任的孪生兄弟,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执业秘诀;
三、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
四、内部审计是透视公司的窗口,是公司治理的守门员,是组织治理主体可依赖的、极具价值的资源;
五、确认和咨询是内部审计的两大服务领域;
六、积极营销内部审计,努力扮演企业变革代理人角色;
七、坚守独立性和客观性,导读重视客观性管理;
八、建立健全以控制和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执业人员要恪守准则、超越准则;
九、以企业管理的理念管理内不审计部门,致力于内审部门建成一个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
十、融合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公司治理审计,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袁雷整理自《审计研究》2007年2期,作者:
王光远)
基于并行审计技术的内部审计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普及,特别是“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为嵌入式并行审计在内部审计活动中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本文介绍了并行审计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基于事件驱动的内部审计模式——嵌入式审计。
作者首先介绍了并行审计技术的由来、特点,并指出并行审计技术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和使用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并行审计技术需要嵌入企业信息系统内部,而嵌入企业管理流程活动中,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排斥;
第二,并行审计技术应用过程需要和企业信息化同步进行;
第三,并行审计技术实施成本较高,对传统审计而言,不能有效提高审计的收益成本比。
针对这些原因,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并行审计技术在内部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前面分析得出并行审计技术可行的基础上,作者构造了创新性的嵌入式并行审计技术审计,如图:
相比传统并行审计技术,嵌入式审计表现初新的特征:
第一,传统的SCARF技术首先要确定在哪些点嵌入审计程序,而对审计程序嵌入点的考虑则是通过符合性测试得到的。
而在这一模式下,是基于事件设计嵌入审计程序。
第二,审计过程与控制过程的融合。
传统的审计职责并不包括控制职能,特别是在外部审计过程中。
第三,传统的SCARF,主要应用于数据的实质性测试,担在实现和“事件驭动”系统的集成后,同样可以胜任符合性测试。
第四,综合报告的呈报。
同样,嵌入式并行审计技术的应用中,也面临着现实条件的限制:
首先,必须基于较为完备的企业星系化环境。
其次,必须在信息系统开发之前,统一规划,统一设计;
第三,报告生成器的维护和使用成为这一系统应用成败的关键;
第四,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障这一模式得以实现的基本要素。
(袁雷整理自《审计研究》2007年2期,梁丽瑾、续慧泓)
2004~2006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活动综述
2004~2006年是国际内部审计得到快速发展的三年,作者张玉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在这三年中IIA组织开展的专业实务玉理论研究活动。
首先,在IIA活动概述部分,作者总结了IIA全球总部的主要业务活动为:
制定战略计划;
增强全球内部审计执业界领导能力;
重视IIA与全球各分会的关系,为分会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专业知识管理和全球化职业培训;
开展以技术为基础的网上学习(TBL);
不断完善全球审计信息网络(GAIN)。
同时,IIA还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实务活动:
开展全球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的培训与检查工作;
指导信息系统环境下的技术审计。
其次,介绍了三年中国际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概况:
包括IIA研究基金会(IIARF)三年的研究活动及成果;
04~06年IIA国际大会的专题成果,包括:
04年IIA悉尼国际大会,05年IIA芝加哥国际大会,06年IIA休斯敦国际大会的议题及成果。
(袁雷整理至《审计研究》,2007年2期,张玉)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基于深沪390家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本文以2004年的截面数据为研究窗口,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经营业绩愈好,财务报告质量愈高和聘用“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越有动力披露内部审计信息;
而财务状况异常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偏大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审计信息的可能性则较低;
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公司规模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
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对国内外学者在内部审计信息披露力面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第二部分是研究设计,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并建立模型;
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对数据进行说明;
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建议。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提出两个假设:
H1经营业绩越好的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内部审计信息的概率越大;
H2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其对外披露内部审计信息的可能性大,被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公司其披露概率会显著降低。
另外,作者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选择了一系列控制变量,具体列表如下:
最终,作者得出结论: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受到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的显著影响,其表现在于:
经营业绩愈好,财务报告质量愈高和聘用“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越有动力披露内部审计信息,而受到证监会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偏大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审计信息的可能性则较低。
(袁雷整理至《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5期,作者施卓晨)
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的内部审计探讨:
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后,直接面对国际国内的公众投资者,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符合外部监管的要求。
而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离不开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因此,国有银行必须改进内部审计体制和模式,以便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问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其次阐述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再次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响,在此基础上,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就如何改进内审计提出建议。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认为内部审计是提升公司价值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内控因素的关键因素;
是加强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
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手段。
而后,作者总结了我国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不同模式。
第四部分,作者提出了基于公司治理的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的思考:
首先需要革新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
其次,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
第三,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规范系统;
第四,要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与范围;
第五,创新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式。
最后,作者认为内部审计应该抓住银行改制的契机,参与银行改制过程的决策、监督和评价活动,提供准确、及时、权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从幕后走到前台,在银行各项工作中发挥特殊作用,赢得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袁雷整理自《当代财经》2007年1期,姚瑜琳,吴勇文)
基于价值链的内部审计新思路
在本文中,作者从内部审计的演进入手,并结合价值链管理的概念,提出: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组织管理中的监督环节和价值链管理的内容,以价值链思想为指导,可加强企业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
作者主要从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重点、主线和审计风险模型等几个方面审视基于价值链的内部审计新思路。
在对内部审计的相关内涵进行细致分析之后,作者同时指出以价值链思想为指导从事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企业:
首先,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其次,内部审计工作应取得管理层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
最后,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袁雷整理自《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4期,田中禾、刘祥娟、张晓芳)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本文填补了将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与财务控制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的空白,从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关系模型出发,就内部审计制度对财务控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改善公司财务控制。
在进行实证的时候,作者提出了三个假设:
假设一:
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利于财务控制运用及其改善;
假设二:
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有利于提高财务控制效果;
假设三:
审计委员会的有效运作(以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来代替)能够改善财务控制效果。
而后,作者选取了经常适用的四项措施分析被调查公司的财务控制效果,即:
向分支机构委派财务主管、制定分支机构财务制度、限额审批制度、会计检查,作为因变量的定量标准。
并且选用逻辑(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
模型表示为:
经过分析、检验,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能够较好的促进公司财务控制效果的改善;
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有助于改善公司财务控制效果;
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有利于提高财务控制效果。
(袁雷整理自《当代财经》,2007年2期,程新生,孙利军,耿炜雯)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于绩效评估探索
——内部审计参与绩效评估的思考
本文论述了公司治理于内部审计、绩效评估的关系;
分析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