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南京都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都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作共赢错位发展
以合作、开放促发展,注重优势互补,突破行政壁垒,加快城际开放、交流与合作,推动城市间要素自由流动与分工协作,整体谋划都市圈发展,把握好各成员城市之间及各市与圈域整体间的关系,凸显各市优势特色,推动圈域差异化发展。
科技创新快速发展
面对都市圈土地资源紧缺、农业生产空间受限、环境压力上升的实际,发挥南京创新要素与科教资源集聚优势,提升圈域自主创新能力,集成最新最前沿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及装备,全面提高水土、能量、生物资源的利用率,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实现圈域农业快速发展。
市场主导有序发展
坚持市场在现代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功能,壮大主导市场,培植新兴市场,先行先试产业转型转移、跨省合作等方面的市场新机制;
发挥南京在整合核心竞争要素和配置圈域资源中的引导作用,提升都市圈现代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共同开创都市圈现代农业协同有序发展的新局面。
引擎突出统筹发展
从南京国际化都市定位的实际出发,把提升南京现代农业市场竞争力作为统筹圈域农业发展的强力引擎,突显南京在科教、理念、机制、服务、市场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通过要素合理配置,实现圈域整体与各市共同提升、互促共进,走出一条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圈域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第二章基础条件分析
1、自然资源环境
地理位置
南京都市圈总面积63007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江苏省西南部和安徽省东部部分地区,地跨北纬29°
57′~34°
06′、东经117°
10′~119°
58′之间,东接苏锡常地区、上海市,西靠合肥市及中原经济区,北临陇海铁路大动脉与山东省,地处长江流域中下游,浩浩长江自西南向东北穿过都市圈。
气候条件
南京都市圈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的区域,雨量充足,光照适中。
都市圈年均降水量在906~1429.6mm之间,年日照时数在1784.1~2411h之间,年均气温在14~16℃之间。
地貌土壤
南京都市圈自南向北由丘陵区向平原区过渡,长江以南的宣城、芜湖、马鞍山、南京和镇江属于丘陵地区,滁州、扬州属长江下游平原区及江淮丘陵地区,淮安地处黄淮平原地区与江淮平原地区。
都市圈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土,也有潮土、黑土、基性岩土和石灰岩土等类型。
水文水系
南京都市圈自南向北地跨钱塘江、长江、淮河三大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面积最大。
洪泽湖、高邮湖、太湖、固城湖水系是主要的湖泊水系;
其他重要水体还包括滁州地区的滁河、纵穿淮安与扬州腹地的京杭大运河、淮河干流水系的主要支流,以及白马湖、石臼湖等较大湖泊。
2、社会经济条件
地理经济区位
南京都市圈地处我国东部长三角和中部皖江城市带结合部,沿江、京沪两大经济大动脉和运输大通道交汇于此,具有统筹东中部地区发展、传递放大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门户作用。
道路交通体系
南京都市圈交通优势显著。
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扬州泰州机场、淮安涟水机场3座民用机场,镇江、扬州、马鞍山、滁州四个城市已规划轻轨直达禄口机场。
拥有京沪高铁、沪宁高铁、宁杭高铁等高速铁路和京沪铁路、宁芜铁路、宁启铁路、新长铁路、宁洛铁路、沪宁铁路、宁芜铁路等铁路线,拥有南京南站、镇江南站、扬州站、滁州南站、马鞍山东站等近50座火车站。
以南京为核心,以宁沪、宁杭、宁芜、宁合、宁洛、宁淮、宁通等高速公路为框架,都市圈各市各区县全部实现高速连通。
水运在都市圈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以长江航道、京杭大运河为水运动脉,建设有南京港、镇江港、扬州港、马鞍山港和滁州港等港口。
圈域经济发展
2012年,南京都市圈圈域生产总值1952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5%,人均生产总值5.74万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9.53亿元,较上年增长11.95%;
第二产业增加值9989.79亿元,较上年增长12.83%;
第三产业增加值8282.55亿元,较上年增长17.27%。
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6.56:
51.98:
41.47调整到6.40:
51.17:
42.43,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
2008年以来,圈域生产总值和农业总产值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其中,生产总值由2008年的10262.19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9521.8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17.43%,排名全国圈域经济体的前列;
2012年圈域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4.15%,略低于近5年年平均增长率。
都市圈农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1241.0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165.35亿元,年增长率14.93%,略低于圈域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2012年较上年增长11.95%,略低于近5年年平均增长率,农业总体上进入“稳量、提质、增效”阶段。
2012年,都市圈成员城市中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为最大,达720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46亿元;
扬州、镇江次之,分别为2933和2631亿元;
滁州、宣城两市最小,分别为971和758亿元。
3、农业产业发展
3.1农业产业现状
2012年,南京都市圈圈域种植业产值1147.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0%,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81.1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056.32万亩,水稻播种面积2187.28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494.53万亩,两种作物在8市中均以淮安市和滁州市的播种面积为最大。
圈域蔬菜种植面积629.03万亩,蔬菜总产量1346.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在8市中以淮安市为最大。
2012年,南京都市圈圈域林业产值65.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总造林面积39517公顷。
宣城市林业产值最高,为19.11亿元,芜湖市和淮安市次之,分别为9.52亿元和9.18亿元。
2012年,南京都市圈畜牧业产值459.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2%,肉类产品总产量为152.54万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为91.96万吨;
圈域生猪出栏总量达1109.23万头,滁州市和淮安市出栏较多;
家禽年末存栏总量达12685.76万羽,宣城市存栏最多。
2012年,南京都市圈渔业产值372.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2%,水产品总产量161.47万吨;
圈域渔业养殖总面积551万亩,扬州市和滁州市较大;
圈域设施渔业养殖面积82万亩。
圈域共被认定4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即安徽省南陵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江苏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徽芜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圈域拥有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企业(园区)382个,被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即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和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
圈域现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9个,即浦口区雨发生态园、南京傅家边现代农业园、高淳银林生态园、句容市九龙山庄、宁国市千秋畲族休闲园区、宁国市安徽恩龙林业集团有限公司、芜湖市大浦乡村世界、南陵县丫山花海观光园、凤阳县藤茶山庄,全国3星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园区)26个。
圈域共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4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130个,被认定的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6个,即江苏扬州宝应县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安徽省宁国市南山食品产业园、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安徽省滁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安徽省广德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认定的农业部定点市场13家,具体包括江苏南京果品中心批发市场(南京农贸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高淳水产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江苏南京白云亭农产品批发市场、江苏南京应天水产有限公司、江苏省扬州阿波罗花木批发市场、扬州联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江苏淮安清江蔬菜批发市场、安徽芜湖长江园农产品交易市场、安徽芜湖三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安徽马鞍山市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安徽省和县皖江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安徽宣州中心市场和安徽省滁州乌衣粮油批发市场。
圈域共有“三品”总数5895个,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9个,即“老山”蜂王浆冻干粉、“苏垦”大米、“红太阳”咸鸭蛋、“新象”小麦粉、“盱眙龙虾”龙虾、“女山湖”大闸蟹、“詹氏”山核桃、“金玉”滁菊和“敬亭绿雪”绿茶。
3.2农业发展分析
农业比重变化趋势分析
2012年,南京都市圈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49.53亿元,较上年增长11.95%;
占圈域生产总值的6.4%,较上年下降0.16%。
2008年以来,圈域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745.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49.5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由2008年的7.26%下降到2012年的6.4%,年均降幅3.1%,其中2009-2010年的降幅较大,为7.7%。
总体来看,都市圈第一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较小,且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说明圈域三产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生产正从量的增加逐渐转向质的提升。
农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2012年,南京都市圈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优势明显。
2008年以来,都市圈农业结构变化较为平稳,其中种植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呈平稳上升趋势,年均增幅分别为1.37%和1.33%,种植业比重由2008年的50.2%上升到2012年的53.0%,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则由2008年的3.4%上升到2012年的5.6%;
而林业、牧业和渔业比重基本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林业、牧业比重下降较为明显,年均降幅分别为5.1%和4.1%,渔业比重下降较缓,年均降幅为0.57%。
总体来说,近5年都市圈农业产业结构正逐步得到调整,种植业稳步提升,牧渔业受到限制,林业则以生态功能发挥为主。
各市农业产值比较分析
2012年,圈域种植业总产值最大的为淮安,达289.28亿元,最小的为马鞍山,仅63.93亿元;
林业总产值最大的为宣城,达19.11亿元,最小的为马鞍山,仅1.82亿元;
畜牧业总产值最大的为滁州,达109.52亿元,最小的为马鞍山,仅18.9亿元;
渔业总产值最大的为扬州,达102.74亿元,最小的为宣城,仅19.78亿元;
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最大的为芜湖,达30.02亿,最小的为滁州,仅5.57亿元。
各市农业结构分析
2012年,圈域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最大的为淮安和镇江;
林业则是宣城和芜湖;
畜牧业为滁州,淮安、宣城和镇江次之;
渔业则为南京、扬州和马鞍山;
农林牧渔服务业则以芜湖为最高。
第三章战略规划
1、发展定位
服务长三角、同城化一体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长江三角洲先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坚持“四化同步、错位合作、市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