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7370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9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docx

《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docx

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中药炮制是随着____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

2.中药材必须经过____才能人药。

3.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____,____,____.;

4.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凡药____,贵在____,不及则____,太过则____”

5.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____。

6.“凡有修合,依法炮制”始见于____。

7.治半夏最早记载在____。

8.中药炮制中的“炮”是指____,“制”是指____。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我国古代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本草纲目》B.《神农本草经》C.《雷公炮炙论》

D.《炮炙大法》E.《修事指南》

2.提出“雷公炮制十七法”的是()

A.陈嘉谟B.缪希雍c.李时珍D.雷敩E.张仲岩

3.中药炮制理论形成时期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E.清代;

4.“作蘖、作曲、作豉、作大豆黄卷、芒硝提净等法”载于()

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神农本草经》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E,《得配本草》

5.将“父咀”改为“细切”始于()

A.《证类本草》B.《肘后备急方》C.《炮炙大法》

D《本草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

6.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炮制的专目是

A.修事B.修拣C.炮炙D.炮制E.修治

7.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清代炮制专书,收录药物有()

A.232种B.300种C.439种D.1892种E.526种

8.最早的炭药是()

A.地榆炭B.血余炭C.槐花炭D.蒲黄炭E.荆芥炭

    9.《本草蒙筌》“制造资水火”中载有“除劣性降下”的制法为(

 A.酒制B.麸制C.醋制D.童便制E.蜜

 10.首先提出炭药止血理论的作者是()

  A.葛可久B.李东垣C.李时珍D.张仲岩E.王好古

  

(二)B型题

 A.修治B.炮制C.制造D.炮炙E.修事

 11.《金匮玉函经》证治总论例中药物炮制称()

 12.《本草蒙筌》“制造资水火”中药物炮制称()

  13.《本草纲目》药物正文炮制项称()

 14.《雷公炮炙论》药物正文中炮制称()

 15.《修事指南》药物正文中炮制常称()

  A.439种B.300种C.232种D.185种E.1892种

 16.《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药物()

17.《雷公炮炙论》收录药物()

 18.《修事指南》收录药物()

19.《本草纲目》收录药物()

20.《炮炙大法》收录药物()

 (三)C型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21.饮片生产、检验的法规是()

  22.饮片厂的环境保护法规依据是()

  23.饮片质量具体检验标准的依据是()

 (四)X型题

   24.我国古代中药炮制专著有()

 A.《雷公炮炙论》B.《雷公炮制药性解》

C.《神农本草经》D.《炮炙大法》E.《修事指南》

 25.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是()

 A.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B.探讨炮制原理

 C.改进炮制工艺D.制造全国统一炮制设备;E.制订饮片质量标准

26.《本草纲目》记载的炮制方法有()

A.火制B.制霜C.加辅料制:

D.制曲E.水火共制

  27.雷公炮炙十七法不含的方法是()

    A.镑B.润C.炙D.炮E.泡

 三、改错题

1.“秫米汤”中的治半夏是经修治过的半夏()

2.清代是在1645年至1915年()

 3.《素问·缪刺论》中所说的“角发”“燔治”即是当今的血余炭()

4.用五倍子制备百药煎的方最早记载在《本草纲目》()

 5.学习研究中药炮制,应牢记“继承是手段,发扬是目的”和“继承不泥古,创 新不离宗”()

 6.《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7.“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始载于《本草经集注》()

    8.《炮炙大法》是我国古代第三部炮制专著()

    9.古代炮制十七法就是雷公炮炙十七法()

    10.汉代五药之有毒者是指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磁)石()

    四、简答题

    1.简述中药炮制发展的四个时期。

    2.明代陈嘉谟对中药炮制有何主要概括论述?

    3.简述中药炮制及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五、问答题

    1.《雷公炮炙论》在炮制上有何贡献?

    2.《本草纲目》在炮制上有何贡献?

    3.《炮炙大法》在炮制上有何贡献?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中药原始社会2.炮制3.净制切制炮炙4.制造适中功效难求气味反失5.中药的发现和应用火的发现和应用酒的发明和应用陶器的发明与应用6.《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邪客》篇8.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C2.B3.D4.C5.D6.E7.A8.B9.D10.

    

(二)B型题

    11.B12.C13.A14.D15。

E16.D17.B18.C19.E20.A

    (三)C型题    21.B22.D23.A

    (四)X型题

    24.A、D、E25.A、B、C、E26.A、B、C、D、E27.B、E

三、改错题

    1.√2.X应改为:

清代是在1645年至1911年。

3.√4.X应改为:

.用五倍子制备百药煎的方最早记载在《本草蒙筌》。

5.√6,√7.X应改为:

“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始载于《本草蒙筌》。

8.X应改为:

《炮炙大法》是我国古代第二部炮制专著。

9.√10.√

    四、简答题}

    1.中药炮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2世纪),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公元17世纪至18世纪),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现代(公元19世纪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

    2.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资水火”中指出: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拄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人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

    3。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

    五、问答题}

    1.答:

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教总结了前人炮制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撰成《雷公炮炙论》三卷,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

    

(1)书中记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如去甲土、去粗皮等净制操作;切、锉、切制操作;阴干、晒干等干燥方法;浸、煮、等水火制法;同时广泛地应用辅料炮制药物,如用苦酒浸、蜜涂炙、同糯米炒等法。

}

    

(2)该书对炮制的作用也作了较多的介绍。

如大黄用蒸来缓和其泻下作用。

莨菪、吴茱萸等含有生物碱,用酷制可以使生物碱成盐,而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

对挥发性药物茵陈,指出“勿令犯火”,即防止高温处理。

对某些含鞣质药物,如白芍等需用竹刀刮去皮,知母、没食子勿令犯铁器等。

}

    2.答: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大型的药学著作,载药1892种。

}

    

(1)专列有“修治”专目。

在“修治”专目中,综述了前代炮制经验,还有很多药物,如木香、高良姜、茺蔚子、枫香脂、樟脑等炮制方法则是李时珍个人的经验记载。

}

    

(2)在炮制方法上有所发展,对前代有问题的方法,也加以指正。

}

    (3)全书记载炮制方法近20种,有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加辅料制、制霜、制曲等法。

其中多数制法,至今仍为炮制生产所沿用,如半夏、天南星、胆南星等。

}

    3.答:

缪希雍所撰《炮炙大法》是继《雷公炮炙论》之后第二部炮制专著。

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

    

(1)用简明的笔法叙述各药出处,采集时间,优劣鉴别,炮制辅料,操作程序及药物贮藏。

    

(2)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

炮、姓、博、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搬、瞧、曝、露十七种方法,即称雷公炮炙十七法。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

一、填空题

    1.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是_____。

    2.传统制药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具体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3.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等。

    4.所谓“毒”主要指的是____。

    5.____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药。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的论述载于()

    A.《汤液本草》B.《炮炙大法》C.《修事指南》

    D.《雷公炮炙论》E.《医学源流论》

    J.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称为()

    A.相反为制B.相资为制C.相畏为制D.相恶为制E.相杀为制

    3.张仲景在《伤寒论》白虎汤中的甘草是()

    A.炙甘草B.生甘草C.粉甘草D.甘草梢E.甘草皮

    4.“升者引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的论述源自()

    A.缪希雍B.李时珍C.张仲岩D.雷小E.陶弘景

    5.叙述栀子“用仁去心胸热,用皮去肌表热,寻常生用”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

    A.《医学入门》B.《本草便读》C.《雷公炮炙论》

    D.《炮炙大法》E.《神农本草经》

    6.叙述香附“人血分补虚童便浸炒;调气盐水浸炒;行经络酒浸炒;消积聚醋浸炒……走表药中,则生用之”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

    A.《本经逢原》B.《修事指南》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E.《太平圣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