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与保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3632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与保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程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与保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程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与保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程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与保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程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与保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与保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工程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与保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与保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与保险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可见,我国的建设工程法律框架设定的建筑物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主要区分两个阶段,一是工程质量保修期,二是损害赔偿责任期。

这与其他很多国家的建筑物竣工后质量责任体系不谋而合。

以下分述之。

(一)质量保修期内的责任

质量保修期内的责任是建筑物竣工交付后的第一个质量责任期。

我国法律规定,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满足法律规定以及合同约定的条件即可交付。

《建筑法》第61条规定:

“交付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有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并具备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

”保修书应当明确建设工程的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

质量保修期的责任主要落在施工方肩上。

国务院2000年1月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下称《质量条例》)第41条规定:

“如果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所以,对保修阶段的质量责任,可以作这样的理解:

在保修期内,只要发现质量瑕疵,不管有无损害,施工方均有义务进行修复,如果造成损失,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当然,如果质量瑕疵不是施工方造成的,施工方在履行保修义务后,可以向责任方追偿。

仅仅根据以上一条的规定,对于非施工方造成的质量瑕疵在保修期内引起的损失,施工方是否也应承担赔偿责任以及如何承担、如何追偿的问题尚不明确。

同样是建筑物竣工交付以后的第一个质量责任期,各国法律制度下的质量保修期的替代名称是多种多样,且期限也各不相同。

在法国,称“质量保修期”为“正式完工期限”(1978年民法典),期限为自交付之日起一年。

比利时和瑞典称之为“保证期”,通常为一年,结束时即为最终交付。

荷兰的保修期为3-12个月,澳大利亚、

新加坡、英国通常为六个月,瑞典为两年,加拿大的魁北克、葡萄牙则更长,为五年,但公用建筑的保修期为2年。

英国的JCT合同把从工程实际交付至最后完工的期限称为“缺陷责任期”。

FIDIC文本也是如此。

所谓“缺陷责任期”,实际上仅指从工程实际交付至最后完工之间的期限,由承包方对列入“实际完工证书”上的缺陷进行修复,并对在此期间显现的瑕疵进行免费维修。

但是取名为“缺陷责任期”,往往引起很多人误解,以为一旦该期限届满,承包商即不对工程缺陷承担责任,其实不然。

不管取什么名字,这段竣工后的特殊责任期间的期限长短因国而异,并非都是一年。

荷兰的保修期为3-12个月,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通常为六个月,瑞典为两年,加拿大的魁北克、葡萄牙则更长,为五年,但公用建筑的保修期为2年。

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40条具体明确了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

其中,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的最低保修年限,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屋面防水工程、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的最低保修年限为5年;

供热与供冷系统的最低保修年限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的最低保修年限为2年。

其余部位的最低保修年限由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如果竣工验收不合格,则由施工单位进行整修后再行竣工验收,直至合格后交付。

但是在很多国家,有四种不同情形的“交付”:

1、业主对竣工工程完全满意而接收交付工程;

2、非常不满意而不愿接收工程,要求整改后再验收;

3、业主接受工程,但对其中不完善之处与承包人达成减低工程价款的约定。

如果不完善之处是由第三方引起的,承包人通常可以向该第三方提起索赔;

4、最普遍的做法是业主先作有条件的接收,而这个条件是承包人必须自费尽速修复瑕疵部分,达到业主的要求。

此时颁发的完工证书应当载明所有应当修复之瑕疵。

比如,在英国,达到“实际完工”即可交付,建筑师会签发“实际完工证明”。

而在美国,工程达到“实质性完工”即可交付,在交付后的一定期限内,即“缺陷责任期”内,承包商有义务修复已发现的、和在该期限内发现的任何质量缺陷。

但是,不管是何种情况下的“交付”,工程交付即意味着工程施工阶段的结束和使用阶段的开始。

工程交付的法律意义表现为:

1、交付意味着保修责任的开始;

2、交付意味着承包商无权在未得到业主同意的情况下进入该物业;

3、在承包商提供履约保函的情况下,在此时开始考虑释放保函;

4、工程交付时以下问题一般得以解决:

1)实际交付工程与合同约定的标准之间的明显差异;

(2)未决的索赔与反索赔。

如在工程交付时未能解决,当事人至少应明确如何处理的立场。

在很多国家工程索赔时效从交付之日起算。

时效长短由法律规定或者由合同约定。

比如在瑞典,建筑合同一般约定业主必须在工程交付之日起30天内提出关于工程延期的索赔。

(3)工程款结算安排。

法国标准文本规定承包方应在工程交付之日

起120天内向业主提交尾款结算的具体金额。

瑞典规定为8个月内提交。

5、自工程交付后,业主开始承担保护建筑物不受意外损害的责任(如火灾、盗窃等)。

比较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其它国家的相对应规定可以发现:

我国立法根据决定整个合理使用寿命正常使用的建筑物的主要部位和非主要部位的不同情况,对保修期作了不同的规定,并且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保修年限由承发包双方在招投标过程中竞争以及在设定具体合同时约定的做法,是吸收了国外的先进做法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创造。

这些新规定值得承发包双方高度重视,也值得我们广大律师高度重视。

(二)损害赔偿责任期内的责任

质量保修期届满后,意味着另一种责任期间的开始,即进入损害赔偿

责任期间。

在有些国家这种责任为零。

如葡萄牙规定在政府作为业主的情况下,质量保证期后不存有损害赔偿责任。

但是在大多数国家,业主都可以在一段时期内向相关责任者要求损害赔偿。

保修期的损害赔偿责任的期限因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不同而不同,很多国家的制度本身也在持续变化。

以荷兰、法国和加拿大的魁北克为例:

荷兰民法典规定了二十年责任期;

而法国规定了十年责任期。

法国的十年责任期的责任范围为以下缺陷引起的损害:

1、影响道路、主要管道、基础、承重结构的坚固,隐蔽工程、与建筑物不可分的设备(其他设计要求有很多于2年的合同保证期)2、工程不符合使用目的。

另外,在加拿大的魁北克,非居住房屋和商业建筑的保修期后责任期为5年,而公用建筑则为30年。

与保修期内的责任形式不同,保修期内只要发现任何瑕疵,不管有无损害承包商均有义务修复,不修复将承担一定的后果;

但在保修期后的损害赔偿责任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要有损害才可主张赔偿,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损害都可以获得赔偿。

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如意大利、魁北克、西班牙、瑞典和英国,将损害分为微小损害和重大损害,只有重大损害才可追究责任。

当然,至于孰是“微小”孰是“重大”,这些国家的法律和实践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可以说因事而异。

比如在英国,对砖房裂缝水准的分类是根据这些裂缝对结构的影响水准来确定的,从而判断哪些是严重裂缝,哪些是微小裂缝。

尽管没有确切的标准,但各国建筑法律、法规的要求,合同明文或默示条款的要求,以及建筑物所在地特殊文化的需求,都是判断损害大小的一般依据。

我国《建筑法》第80条的规定表明:

我国立法对建筑物损害赔偿责任期的规定比较严厉,针对建筑物的地基和主体结构以及其他部位,即使在普通部位的保修期届满后,只要因质量不合格造成损害的,均可要求责任者承担赔偿责任。

这显然加重了建筑物的制造者包括承发包双方以及勘察、设计等相关各方的质量责任。

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因建筑物质量不合格而请求赔偿的案件将会大大增加。

当然,区别于保修期的责任主体,法律并未规定由施工方负责,而仅仅规定了“责任者”。

那么,哪些主体可能成为建筑法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期内的责任者呢?

二、建筑物竣工后质量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主体

因为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不一定依据合同而发生,因此按照建筑物在建设期间是否与业主有合同关系,在建筑物竣工后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一)与业主订有合同者,包括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

按照我国《建筑法》第24条的规定,业主有可能只与一个项目总承包方签订合同,也可能分别与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和设备采购各方签订合同,建筑法对业主与合同对方的工程质量责任都作了相对应的规定。

因此,在建筑物竣工交付使用后,按照《建筑法》第80条规定因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损害的责任者,就可能是与业主有各种合同关系的对应各方。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这些业主的对应方都有可能成为损害赔偿的责任者。

但国外的规定有例外:

意大利的民法典只规定了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的责任,这意味着施工单位必须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他建设参与者的错漏,否则将承担责任。

但在Emilia-Romagna地区这一原则已得到了适当的修订,该地区1990年有一项法律规定:

主要设计人、项目经理、承包人、技术监理、竣工检验人等应签署建筑物竣工的技术文件,声明该建筑物已符合建筑规范及使用要求。

如果政府监督员发现这一声明是不真实的,这些签字人都将被处以罚金。

此外,新加坡有一套截然不同的责任分担体系。

1989年《新加坡建筑管制法》引入了“有资格的人”、“注册检验师”和“现场监理人”的概念。

建设单位如果就施工方过错造成的损害要求赔偿,他可以直接向施工方索赔,也可以向上述“有资格的人”进行索赔,这样,施工方就可以免于承担责任。

(二)与业主没有直接合同关系者,包括:

1、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

在有些国家,当地政府部门有义务核查所有或部分建筑项目的质量情况。

我国目前体制下仍要求政府建筑管理部门对所有竣工建筑物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结果说明:

合格或者不合格。

但我国的《质量条例》关于“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的新规定将改变政府过去直接参与验收的做法,而将监督力度转移到施工图的审查和竣工验收资料的抽查。

在英国,法律规定了对政府部门的责任限制,而在有些国家政府部门的责任几乎为零。

如新加坡因为有“资格人”承担责任的机制,明确规定政府不必承担责任。

2、质量检测机构

我们可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

如果对建筑材料质量状况的错误鉴定结论导致建筑物质量瑕疵,瑕疵责任由谁来承担?

比如在我国,对商品混凝土的检测通常需要委托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水泥制品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测,按照我国的合同法和建筑法,使用该产品进行施工的一方仍应对建筑物瑕疵承担责任,然后由承担责任方再依据委托检测的合同自质量检测机构索赔。

3、分包商

按照英、美合同法上“合同相对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