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3216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乐清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乐清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乐清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乐清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乐清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乐清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浙江省乐清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乐清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乐清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3.范仲淹《四民诗》说:

“吾商则何罪?

君子耻为邻。

”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

这说明

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5.管子曰:

“若岁凶旱水泆(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

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其倡导的经济理念是

A.重农抑商,以固民本 B.农商并重,以均贫富

C.国家调控,以工代赈 D.开源节流,与民休息

6.《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基本仍属小农经济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7.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根本的社会变化”主要体现在

①文官政治取代了前朝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

②封建制度内部孕育出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

③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④封建社会继续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

A.①③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秦始皇在③完成国家统一B.东周从①迁都到②

C.④在元朝被誉为天下第一大港D.宋太祖在②“杯酒释兵权”

9.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

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新航路开辟

10.有学者发现:

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

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

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11.“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

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

”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

12.19世纪开始时,美国发明家惠特尼为政府大量制造滑膛枪,有访问者对惠特尼的这种革命性技术的基本特点作了恰当的描述:

“他为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制作了一个模子。

据说,这些模子被加工的非常精确,以至于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

”惠特尼的“革命性技术”

A.揭开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B.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C.诠释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D.改进了滑膛枪的结构

13.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工业总产值一直居于世界首位B.18世纪中国近代工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C.中国工业化程度呈逐步降低趋势D.19世纪中国与西方工业化水平逐步拉大

14.以一定时期内的一大强国为基轴,以绝对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史的普遍规律(如下图所示),这种国际体制

A.工业革命后开始形成B.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

C.一直以欧洲为核心国D.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15.《蜜蜂的预言》是18世纪初一位荷兰医生写的一个蜂群的兴衰史。

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这个蜂群兴旺发达。

后来他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

后来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

下列关于这一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竭力鼓励出口,控制商品进口D.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保护主义

16.如图,对下边“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④D.①②③④

17.“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归功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的年收入,以及来自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的年收入。

”所体现的史观是

A.唯物史观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D.文明史观

18.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

由此可以推断(  )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

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19.“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

”该思潮盛行于

A.新航路开辟时期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0.15世纪末教皇以穿过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附近的子午线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两半球内新发现的土地分别划归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

这两个国家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B.法国和西班牙

C.荷兰和英国D.法国和英国

21.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雇工经营与土地出租的收益比较表。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

22.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

”由此可见

A.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破坏B.传统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

C.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D.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

23.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100

153

A.2B.31

C.73D.193

24.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

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

这些措施

A.有利于推动贸易的发展B.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便利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25.洋务运动中随着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产生如下结果:

“以湖北一省而论……实因轮船畅行,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

而襄樊一带行店关闭,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

”对此有人批评洋务运动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也”。

这段史料说明

A.社会的转型发展往往伴随着部分群体的苦痛

B.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不堪

C.近代航运企业夺利于民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

D.片面追求经济变革而不动政治体制只能失败

26.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1861年又成立了专门同外国打交道的机构“总理衙门”。

从时代发展潮流看,这些外交机构的成立

A.适应了列强统治的需要B.说明中国平等步入国际社会

C.标志国家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27.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

“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织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一年之内,不准续添。

”这表明

①该规定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

②中国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③要真正发展中国工业必须推翻封建制度

④该规定顺应了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④

28.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

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原放款而效果不宏。

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

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

A.清末“新政”时期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29.下图为中国工业发展初(1872~1911年)创办的厂矿(食品、矿冶、纺织、机器四个行业)数量统计柱形图。

根据所学,图中从行业l到行业4的顺序依次应该是

A.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

B.机器业、矿冶业、食品工业、纺织业

C.矿冶业、纺织业、食品工业、机器业

D.机器业、食品工业、纺织业、矿冶业

30.对于京张铁路的修建,其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19世纪末由中国人自行施工建造的一条铁路

②由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

③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工程完成出色

④为减缓坡度设计了“人”字形路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40分)

31.城市,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

北宋都城的万千气象,从不同侧面折射了北宋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