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Word格式.doc
《新课改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Word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
(二)现代教师观
: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式、研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具体要求包括:
A、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指出达到目标的途径。
B、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C、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D、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E、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F、和学生一起探寻真理,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
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不仅是教学者还应该是研究者,要精通教学理论和分析教学理论,并可以独立完成教育行动研究。
(3)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教师要开发教育资源,包括开发校外和校内的教育资源;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进度和结构;
教师还要有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教师的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课堂。
所以教师不仅是学校的教师而且是社会的一员,所以教师应是开放型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三)现代创新观:
1、破除知识中心观念。
不能一味的相信知识,要对原有的知识提出质疑,不是说不要积累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破除教师权威观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学实践中有很多不当的教师权威现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起着负面作用。
3、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要意识到态度比答案更重要,并且要对学生有创意性的答案持赞赏态度。
(四)现代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再也不能被动的听从课程的指令,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设置课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的实质是交往,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
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更重视获得真理的过程。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个性空间和时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方式改革
(一)
教学方式改革:
1、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2、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外社区综合教学模式。
3、由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社会知识。
4、教材中的知识由脱离生活的知识→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知识。
(二)学习方式改革:
1、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主动探求知识。
2、只注重学习教材中的理性知识→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良好人格的获得。
3、只注重与书本结论一致的知识的获得忽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三)
现代学习方式主要有: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
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
主动、合作与独立、问题与探究性。
三、新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各种需要,是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
(二)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的实施。
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三)新课程在个性发展上的实施。
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独特性。
(四)新课程在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实施。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六、课程评价改革
(一)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
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二)现代课程评价的特点: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综合化。
全面素质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5、更注重评价过程。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三)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A、从筛选、评比到诊断、帮助发展。
B、从辅助知识学习到全面育人。
C、从客观冷静到人性关怀。
D、从单一的评价标准到多元个性的评价标准。
E、从单一的评价主体到多元的评价主体。
F、从单一笔试评价到多种评价方式。
G、从游离于教学之外到融合于教学之中。
(四)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方法:
1、建立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要涉及学生的全面素质,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情感、态度、习惯、价值观的获得。
2、教师要采用多样、有效的评价方法。
方法要多样化,包括日记、成长记录、情境测验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3、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反映学生的进步过程和结果。
4、学生成绩的评定尽量采用等级制,不得将成绩公布或成绩排队,评语应采用激励语言,或描述学生的潜力,不可只提及学生的不足。
5、每学期结束时,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并明确、简要的引导制定学生下阶段的学习目标。
(五)新课程改革下的考试的宗旨:
1、目的:
发现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2、内容:
涉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方法:
形式多样,笔试考试和实际操作测验相结合。
4、成绩评定:
实行等级制,甚至不设总分而改为各项评定,而且必须遵守“不公布成绩和进行成绩排队。
”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