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1896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调研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东汉意图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3.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

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

唐末的财政机构改革

A.有利于遏制藩镇势力过度膨胀

B.协调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D.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4.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

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

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

A.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

B.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C.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

5.1843年中国城镇人口为2072万人,占总人口的5.1%到1894年,中国城镇人口增至2351万。

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至6%。

至1949年,城镇人增至5765万,所占比重增至10.6%。

材料反映了

A.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

B.农村破产导致人口向城市迁移

C.西方列强侵略阻碍城市化发展

D.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

6.下表摘编自清末重臣戴鸿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国考察后撰写的《出使九国日记》。

由此可知戴鸿慈

参观地

感想

伦敦博物馆

吾国宫内宝物,流传外间者不少,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

美国总统故居

诚哉!

不以天下奉一人也

德国

中国“观望不前,未知用电之理”,实属可耻

A.是立宪派代表

B.主张民主共和

C.反对清朝统治

D.充满爱国情怀

7.1948年10月8日《申报》报道,有钱人家纷纷出游、上海附近各风景区人满为患。

饭馆里如果一天不客满,反而成了怪事,舞厅里人头涌动。

据此可推知当时

A.币制改革推动了经济复苏

B.上海地区出现了抢购风潮

C.国统区人心浮动危机加深

D.战争出现走向和平的转机

8.1950年统计数据显示,辽宁本溪和鞍山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80%,沈阳拥有2000多家工厂,200多种工业。

这些工业中心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

这说明当时

A.苏联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

B.巩固国防安全十分迫切

C.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

D.急需进行工业布局调整

9.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真正的知识是对“是什么”的探讨。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

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

A.否定了人的本性B.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

C.体现了理性精神D.成为民主制的理论基础

10.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

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

这表明文艺复兴

A.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

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

C.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

D.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

11.下图是英国1600年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

万)。

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

―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

B.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

C.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

D.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

12.20世纪80年代,社会党领导人密特朗就任法国总统之日,特地前往象征法兰西思想和精神圣地的先贤祠为三位先贤进献了三支玫瑰,其中一枝献给了19世纪40年代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政治活动家。

密特朗此举的意图是

A.帮助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B.积极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C.强调第三世界在法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

D.突出社会党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雍乾三朝除了宣扬武功的方略外,还编写字典、韵书、类书及经书的集解,动员了不少当世的学者,从而引导了学术界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乾嘉学派,顾炎武、戴震、段玉裁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对传统文化原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考订和诠释,在经史子集等方面,都有不少突破性的成果和总结性的成就。

乾嘉学派的许多学者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注重具体分析的方法,讲求言必有据、无证不信的态度,为由传统学术研究向近代学术研究转化提供了沟通的桥梁。

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形式上是对《孟子》中的主要名词进行诠释,实际上则是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层次的检讨和批判,甚至于“考据”出了“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的道理。

但不可否认的是,乾嘉学派内部党同伐异、壁垒森严的门户之见及脱离实际的倾向,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17世纪中期,伦敦重新成为英国科学活动的主要中心,对科学感兴趣的人数大大增加。

1660年,十二位英国科学家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学会。

皇家学会标举的工作是“数理实验秩序之学”。

这一批学者彼此切磋,推动了学术界发展实证科学。

皇家学会第一任会长是天文学家瑞恩,后来担任过会长职务的学者,还有牛顿、赫胥黎、波义耳等人,都是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皇家学会的会籍,须由三位会士推荐,经全体会士投票,始得成为新会士。

这一个学术团体集结了学术界的精英,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拱之功。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学派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其学术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与中国乾嘉学派相比,英国皇家学会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1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建军初期,南昌起义部队实行了政治指导员制度。

政治指导员的任务是负责军中的党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协助指挥官完成战斗、给养、管理、训育等各项任务,一切工作以争取军事胜利为主要目标,其在军中的地位低于同级指挥官。

1927年9月,毛泽东对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进行了“三湾改编”,正式建立了党代表制度。

党代表制度在全军推行。

1928年中共六大前后,中共中央多次指示红军仿效苏联,废除党代表制度,改为政治委员制度,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肯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1930年10月,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突出强调“红军中只允许党在政治上唯一领导”。

——摘编自王建强《红军由党代表制度到政治委员制度的变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革命时期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因。

15.(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1755年~1804年)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宪法的起草人之一,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

材料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

当时,英国凭借其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对新生的美国进行了打击。

“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建国者讨论的焦点。

在美国出现了两条道路,分别是以托马斯·

杰斐逊为代表的农业立国政策,以及由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鼓吹的发展制造业政策。

杰斐逊的观点与南部种植园园主不谋而合。

种植园主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

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同时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1791年12月,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著名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他指出,美国要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绝对不能走小农经济之路、执行重农主义政策,一定要走工业化的道路、建成一个工业国。

而且美国当时的工业属于“幼稚工业”,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所以必须采取政府干预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然而汉密尔顿的提议并未得到重视。

1789年,美国《关税法案》规定进口税率仅为9%,远不足以保护新生的制造业。

——摘编自唐逸如《美国制造业的崛起之路》

(1)根据材料,指出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立国方略的不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汉密尔顿关于发展“制造业”的观点

三、论述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变化(节选)先秦时期:

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秦汉时期:

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卜、简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隋唐时期:

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升”。

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两宋时期:

“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

元明清时期:

忽必烈力主的“测羊肉”火锅风行全国,“乳扇”也由蒙古大军带到大理;

朱棣迁都后,实现了“南京板鸭”与“北京烤鸭”的混搭。

美洲马铃薯、玉米成为底层国人充饥的主食。

顺治、康熙时代的“满汉全席”则将中华饮食文化推向新高度。

——摘编自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材料中商王代表天统治部众以及周王“天子”的称呼明显是集权的思想体现,说明商周时期出现了集权的倾向,A正确;

敬天保民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思想,B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阶级矛盾的激化信息,C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商周时期集权的思想倾向,并不是说明贵族政治色彩浓厚,D错误。

2.B

根据材料“东汉都城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可知体现的是东汉延续了西汉时期宣扬的儒学正统思想,B项符合题意。

秦的暴政主要和政治制度及指导思想有关,A项排除。

西汉灭亡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项排除。

东汉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不符合史实,D项排除。

3.C

根据材料“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可知体现的是权力的转移,而且盐铁、度支和户部的出现,为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产生的较大的影响,C项正确。

唐朝灭亡于藩镇割据,即唐末的财政机构改革没有遏制藩镇的膨胀,A项排除。

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分割相权,B项排除。

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

【点睛】

材料“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是解答该题的关键,结合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知答案。

4.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一条鞭法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战国以来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因此材料中的现象体现的是政府调整的是赋税缴纳方式的改进,A选项符合题意。

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