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7175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究.docx

《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究.docx

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究

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研究

摘要: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突出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遗址从属于前者。

从1964年《威尼斯宪章》到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再到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关注不断深入,研究也日益增多。

良渚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最密集的分布区为杭州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镇,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以玉器为最大出土特色。

作为一处非常重要的史前遗址与一项非比寻常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加之在良渚遗址上的各项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良渚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陆续开展,考古报告也在跟进出版。

2008年,良渚博物院正式开始对外开放,成为全民了解良渚遗址的窗口。

2009年,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动工开建,预计10年内建成,开放为一个开发、保护、利用和展示良渚遗迹的“美丽洲”公园。

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入申遗倒计时。

2013年,《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对良渚遗址给予了各方面的评估与规划。

这些都说明我们开始将良渚真正作为一项文化遗产来认真看待。

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是良渚遗址利用的重中之重,它最终将以何种姿态呈现令人期待。

本文通过考察分析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探究其对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文化遗产;国家遗址公园;良渚遗址

ResearchoftheConstructionofLiangzhu

NationalRelicsPark

Abstract:

Culturalheritageistheantiqueswhichhavehighhistorical,artisticandscientificvalues.FromVeniceCharter(1964)toConventionConcerningtheProtectionoftheWorldCulturalandNaturalHeritage(1972),thendevelopedtoNaraAuthenticityDocument(1994),wecandiscoverthatinternationalcommunityisputtingmorefocusontheprotectionandutilizationofculturalheritage,andtherearemoreandmorerelevantresearches.LiangzhuSite,belongstotheNeolithicAge,locatedinLakeTaihuarea,andmostdensedistributionareasareTownsofLiangzhu,AnxiandPingyao.Liangzhuhasmanykindsofrelics,suchasvillages,tombs,sacrificialaltarsandsoon,andthemostfamousandspecialonesareitsjades.Asaveryimportantpre-historicalsiteandextraordinaryculturalheritage,inrecentyears,theworkimplementedonLiangzhuisfocusedbythepublic.From1980s,thearchaeologicalexcavationhasbeenlaunched,andarchaeologicalreportshavebeenpublishingsincethen.In2008,LiangzhuMuseumopenedtothepublic.In2009,LiangzhuNationalRelicsParkstartedconstructing,andplannedtofinishbuildingin10years.In2012,LiangzhuSitewasaddedtothelistofWorldHeritage.In2013,TheComprehensivePlanningfortheProtectionofLiangzhuSiteaccomplished.Inconclusion,webegintoviewLiangzhuasaculturalheritage.TheconstructionofLiangzhuNationalRelicsParkisthecorepartintheutilizationofLiangzhuSite,andwearelookingforwardtoitscompletion.ThetaskofmypaperisgettingtheexperiencefromtheconstructionofLiangzhuNationalRelicsParkthroughinvestigationandanalyzation.

Keywords:

cultureheritagenationalrelicsparkLiangzhuSite

第一章前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964年《威尼斯宪章》将历史古迹的范围从单个建筑物扩展到具有历史见证力的城市或乡村,同时提及古迹修缮的规定;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做出了明确定义;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提出文化遗产的价值要放到其相关文化背景下来看待,同时也受到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影响。

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从1987年开始有了自己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并自2005年左右起,文化遗产的概念在社会范围内逐渐得到理解和深入,国家文物局也在该年发表了《国家文物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二稿)》,提出建立起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

回顾过去,中国在世界遗产申报、保护、监测、利用、管理等工作中均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良渚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遗址,内涵丰富,从1936年施昕更发现以来,考古发掘工作和保护工作就一直进行着。

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保护和利用受到极大重视。

作为遗产利用的重点项目,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值得关注。

目前,中国的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具体工作尚且需要各相关学科学者们的研究。

因此,本文以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为研究对象,进行简单论述和探讨,总结具有借鉴价值的建设经验,希望能够以此促进未来的国家遗址公园建设。

(二)相关概念

1.良渚遗址与良渚文化

良渚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遗址,因首次发现于杭州余杭区良渚街道而得名,其分布范围广布太湖流域,距今5300-4000年左右,出土的玉器最具特色,陶器也十分精致。

柴尔德将考古学文化定义为“一批总是反复共生的遗存类型——陶器、工具、装饰品、葬俗和房屋样式”[1],也就是说,每一种考古学文化都要从其出土器物的组成来独立表述。

因此,良渚文化指的是分布于太湖流域的、以良渚遗址为代表的、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璧、琮、钺等玉器出土为特征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2.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利用

文化遗产分为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两大类,即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者属于人类学范畴,故在此不予讨论。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它又可分为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三类。

良渚遗址属于不可移动文物一类中的古遗址项,即“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2]

除了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这最基本的三大价值以外,文化遗产还具有衍生的旅游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国家价值等潜在的价值,一处文化遗产在施以保护措施之后,我们会对其进行利用,目前最为普遍的做法是将其三大价值融入到旅游价值中,再通过旅游价值表现出来,最终转变为经济价值,升华为社会价值和国家价值。

(三)研究现状

1.国际文化遗产研究概述

文化遗产的概念起源于欧洲,最初指的是单个具有纪念性或者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及其保护与修复。

1964年《威尼斯宪章》将其范围扩大至“具有历史见证力的城市或乡村”,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开始有了新的突破。

“1976年通过《内罗毕建议》,1977年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1987年通过的《华盛顿宪章》,都提出了有关历史地段的问题。

与《威尼斯宪章》相比,这些宪章对遗址提出了更大范围的历史环境保护和更高层次的文物传统传承的要求”。

[3]1972年,国际社会基于对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及其所面临的破坏与威胁的重视,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这一文件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做出了明确的定义,规定了国际社会对各缔约国的文化遗产都负有责任,同时还谈及了“世界遗产委员会”这一官方组织的成员国组成问题,以及“世界遗产基金”的来源、申请和使用事宜。

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提出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共同组成了世界遗产的多样性,都应该受到尊重,文化遗产的价值要放到其相关文化背景下来看待,同时也受到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影响。

2.国内文化遗产研究概述

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从1987年第一批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到2016年湖北神农架、左江岩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现已拥有50处世界遗产。

在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我国逐渐建立起了从宪法到刑法再到文物保护法这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社会从2005年左右开始对文化遗产逐渐形成概念,关于文化遗产的研究较多地聚焦于考古学方面,但近年来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旅游开发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并且深化、细化至个案研究。

(四)本文研究方法

研究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离不开文献资料,目前该方面的资料丰富,遗址群考古报告、遗址保护总规划文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文件、余杭区委遗址相关文件以及其他与良渚遗址保护、申遗、管理、研究有关的通知和文件都已查找收集完毕。

此外,本研究将结合实地探访考察法,亲身到访莫角山遗址,并与良渚考古站、良渚博物院和良渚遗址管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沟通交流。

第二章良渚遗址综合分析

(一)良渚遗址概况

1.地理位置

良渚文化遗址广泛分布于太湖流域,最密集的地区位于太湖流域的东南部、东部和东北部,也就是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即良渚、瓶窑、安溪三个镇之间的遗址的总称。

良渚遗址的经纬度取整大致为30°N,120°E,整体看来位于杭嘉湖平原的中部偏西北的位置,其东北方向为塘栖镇。

2.自然环境

良渚遗址因地属我国地势第三阶梯的东部沿海地区,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雨充沛。

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且植被覆盖率高。

良渚遗址群的北部为大遮山,其山体基本位于良渚王城范围之外。

遗址群的南部为大雄山,相比大遮山而言,大雄山山体较小,正好被划入良渚王城范围之内。

西侧分布有乌山、凤山、窑山、汇观山等山丘。

良渚遗址西侧及西南侧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北苕溪、中苕溪、南苕溪在良渚王城范围内交汇,最终合并为东苕溪,大体呈“西南——东北”方向斜穿良渚王城。

3.遗址群组成

良渚遗址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

莫角山遗址为宫城区,是良渚古城遗址的中心,其西北方向的反山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