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会发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7144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记在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会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书记在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会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书记在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会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书记在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会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书记在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会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记在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会发言.docx

《书记在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会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记在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会发言.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记在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会发言.docx

书记在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会发言

书记在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会发言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推进农业“两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各地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把农业“两区”建设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的主抓手、主平台,按照“抓落实、保质量、建机制”的要求,加强整合,创新机制,真抓实干,农业“两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农业“两区”建设初具规模。

到XX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7.16万亩,其中通过省级验收的粮食生产功能区6个、面积2.20万亩,通过市级验收的30个、面积6.00万亩;启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32个、特色精品园76个,其中通过省级验收的主导产业示范区4个、特色精品园4个,通过市级验收的主导产业示范区6个、特色精品园24个。

二是农业“两区”建设初见成效。

通过农业“两区”建设,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全面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XX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29.98亿元,增长4.2%;农业增加值75.96亿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35元,增长16.5%,突出体现在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幅增长,XX年为3606元,同比增长21.7%,比重为37.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最直接的是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达2603元,同比增长22.1%),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00.2万亩、总产量79.31万吨,市和衢江区、开化县被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县);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在农业“两区”内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健全质量监管和检测体系,农产品无公害认证率达到100%,新增绿色食品11个、无公害农产品25个,常山胡柚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认定百强农业龙头企业23家、百强专业合作社、百强家庭农场各20家。

三是农业“两区”建设初具特色。

在推进农业“两区”建设过程中,各地依托地方特色,注重规划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两区”建设模式。

衢江区建立实体化的现代农业综合区管委会,强势推进莲花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建立了可看的样板、培养了可推的典范、树立了可学的榜样;龙游县建立富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公司化主体运作,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农业“东南西北中”产业布局框架;开化县主打生态品牌,充分利用特扶项目,助推农业“两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柯城区依托区域优势,创新废弃园地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江山市把农业“两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休闲农业三者有机结合,促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并尝试创意农业,用彩色水稻把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种”到稻田里,打造了全省第一道美丽的稻田艺术风景线;常山县紧紧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大力建设胡柚文化博览园、油茶文化博览园、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三大主题公园”,提升了主导产业发展层次。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业“两区”建设的覆盖面不广,还是停留在点上,与省里的要求还有距离,与发达地区比还有距离,特别是在规模上、效益上的差距还很明显。

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两区”建设不平衡,存在“重现代农业园区、轻粮食生产功能区”问题;二是农业“两区”建设总的投入偏少,基础设施水平偏低,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三是农业“两区”规模化水平低,推进土地流转的难度越来越大;四是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还不够,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经营主体偏少,普通农民难以平等参与和分享现代农业建设成果的边缘化倾向问题更加突出;五是农业“两区”的保护机制尚未建立;六是农业“两区”的科技支撑能力仍然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覆盖率不高。

为此,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要看到问题,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努力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进展、新的突破、新的成效。

二、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农业“两区”建设水平

今年是农业“两区”建设的深化年,重点是要“聚合力、健体系、出成效”。

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突出重点,创新举措,狠下功夫,加快推进,全面提升农业“两区”建设水平。

(一)要在整合资源要素上下功夫,着力夯实农业“两区”建设基础。

投入大、周期长、融资难是农业“两区”最明显的特点,也是推进难度大的直接原因。

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土地、政策、资金等资源要素,整合到农业“两区”这个大平台,实现资源要素投入从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转变。

一是要整合土地资源。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既是推进农业“两区”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农业“两区”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为此,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和发动,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引导鼓励园区内农民通过转包、出租、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储备交易平台、园区土地储备制度,筹措园区土地流转专项周转资金,促进土地向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和集中,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另一方面,要结合低丘缓坡开发、低效园地开发和柑桔“减量提质”工程,不断拓展农业“两区”建设的发展空间。

二是要整合政策资金。

加强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省级农口项目资金存量部分的70%要统筹用于农业“两区”,增量资金要全部用于农业“两区”;同时要发挥好小型农田水利、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着力完善农业“两区”基础设施,提高农业“两区”装备水平。

三是要整合社会资源。

以项目为抓手,有计划、有重点地包装、储备一批项目,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政策激励、项目带动,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金参与到农业“两区”建设中来,从而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业主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建设投资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两区”建设。

(二)要在主体培育上下功夫,着力增强农业“两区”建设活力。

农业“两区”建设关键在于主体,活力也在主体。

今年要继续深化实施新型农业主体“三个百强”培育工程,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农业“两区”建设的主力军。

同时,要加快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和农业种养大户,支持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园区创业,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在主体培育上,要正确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粮食生产功能区与现代农业园区的主体关系。

要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做到各有侧重。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但因种粮比较效益差,主体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为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建设机制。

对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在政策、资金、项目上予以倾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二是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关系。

在工商企业投入农业优势日益显现的同时,也带来农民被边缘化的问题。

为此,各地要围绕激发农民积极性,积极探索培育扶持一批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以土地为纽带,通过入股、出租、反租倒包等方式,让农民参与到农业“两区”建设中来,让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钱”,“一手拿租金、一手拿薪金,年终拿股金”,共享农业“两区”建设成果。

(三)要在产业提升上下功夫,着力做好农业园区“接二连三”文章。

农业本身是“接二连三”的产业,一头接着二产、一头连着三产,既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又需要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来提升发展。

我市农业产业特色明显,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与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还很大,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

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跳出农业抓农业、坚持用工业化、市场化的理念抓农业,突破长期以来局限于种养殖低端环节的传统束缚,做好农业“接二连三”文章,着力建设一批农产品种养、加工、贮藏保鲜、物流、休闲观光等多功能有机融合的农业“两区”,形成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格局。

一是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生产发展,做强一产。

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

二是着力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做大二产。

充分考虑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弱质性,切忌简单以“亩产论英雄”,围绕柑桔、生猪等大宗农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解决大宗农产品“卖难”问题。

市里已组织调研,以市区共建的形式,选择合适区域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农业“接二连三”打造平台。

三是要拓展农业功能,做活三产。

依托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优势以及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做好与旅游业的结合文章,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努力构建农业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生产、加工、流通、服务有机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要在健全体系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农业“两区”支撑能力。

一是要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各地要在现有“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加强服务条件及能力建设、组织和链接各类社会化服务资源等途径,加快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做到“功能多元、场所固定、社会配套、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今年,全市计划建设29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其中建设8个示范性中心。

各地要因地制宜,规划引导,加大投入,重点推进。

结合农业“两区”建设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鼓励其与农业“两区”管委会合署,具体负责农业“两区”的规划实施、项目建设、日常管理等,为农业“两区”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

同时,也要结合产业特色,建设仓储冷藏、物流等各具特色的单体服务中心,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二是要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

农业“两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业科技进步。

市里将制定出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加快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两区”内的转化应用,重点推广一批优质、高产的农业新品种,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农业新技术,“千斤粮万元钱”、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等高效农业模式,推动农业“两区”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的先行区;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两区”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借助外部优势科研力量突破我市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并积极整合现有农业科研资源,加强对农业“两区”建设的科技支撑和服务能力。

三是要建立健全管理运行保护体系。

对农业“两区”要采取编号、分类管理和电子化管理,并上图入库,防止各类建设侵占,不断提高农业“两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要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办法,有效解决“重建轻管”和建成后的正常运行与保护问题,探索建立农业“两区”管理运行保护的长效机制。

(五)要在农村改革上下功夫,着力增强农业“两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要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依法依规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不断创新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提高土地流转率,有序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同时,要稳妥开展农户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试点,激活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资金、资源流向农业、农村,加快推进农业“两区”建设。

二是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

总结推广粮食订单质押贷款、专业合作社抱团贷款、行业协会互助基金联保贷款、各类农村创业贷款等信贷支农模式,逐步破解农民融资难。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鼓励和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两区”建设和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支持力度。

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加大力度,扩大范围,保障农业“两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三、加强领导,强化保障,确保完成全年农业“两区”建设任务

今年,我市农业“两区”建设任务是建设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各20个,争取完成省级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8.31万亩,力争1个现代农业综合区、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精品园通过省级创建验收。

与去年比,要求更高、任务更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