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考语文 文言文必读10篇复习精编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1318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0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中考语文 文言文必读10篇复习精编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重庆市中考语文 文言文必读10篇复习精编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重庆市中考语文 文言文必读10篇复习精编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重庆市中考语文 文言文必读10篇复习精编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重庆市中考语文 文言文必读10篇复习精编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中考语文 文言文必读10篇复习精编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重庆市中考语文 文言文必读10篇复习精编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中考语文 文言文必读10篇复习精编含答案Word格式.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中考语文 文言文必读10篇复习精编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一、重点字词读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mò

垂髫tiá

o诣yì

间jià

n隔问津jīn此中人语yù

二.重点字词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

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类。

(4)悉如外人。

悉:

都。

(5)具答之。

具:

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

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

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

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

沿、顺着。

向:

先前

(10)及郡下,诣太守。

及:

到。

诣:

拜见。

(11)处处志之。

志:

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

计划。

(13)未果,寻病终。

未果:

没有实现。

寻:

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

津:

渡口。

(15)重点词:

欲穷其林穷:

穷尽。

具答之具:

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16)咸来问讯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三.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

邀请。

四.古今异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

男子的配偶。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

交错相通。

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

鲜艳美丽。

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

不值得。

不充足,不够。

⑹阡陌交通交通:

交错相通,四通八达;

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⑺虽与外人间隔间隔(古义:

隔离;

距离)

外人(古义:

特指桃花源外的人;

局外人)

⑻屋舍俨然俨然(古义:

整齐的样子;

形容很像)

⑼后遂无问津者津(古义:

问津指探访。

口液)

⑽说如此如此(古义:

像这样;

这样)

五.一词多义

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è

),名词,“房屋”)

中:

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

所做的标记'

之:

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

i,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

i,介词,对,向)

遂:

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

①寻向所志(原来)②眈眈相向(看)得:

①便得一山(出现)②得其船(找到)

闻:

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乃:

①见渔人,乃大惊(就)②乃不知有汉(竟然)

五.成语

(1)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

津:

没有人来问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

落英:

落花。

缤纷:

繁多凌乱的样子。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六.句子翻译

(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明净的水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七.文学常识《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著名诗人。

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

(1)线索:

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

时间先后

八.内容理解

(一)、理解背诵;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

欲穷其林"

的?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

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

"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内容理解)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⑹文章线索:

⑺文章顺序:

⑻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简答):

生活幸福;

民风淳朴。

⑼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⑽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

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⑾虚构目的: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⑿作品意义:

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⒀为什么“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⒁“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

或:

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⒂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增添神秘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出了了哪几件事?

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三件事:

逢桃林;

访桃源;

寻桃源。

⒅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在桃源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不足为外人道也。

源中人生活安定,桃源人能安居乐业,桃源人能和睦相处。

⒆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1)问渔人从哪里来

(2)桃源人向渔人说明他们来桃源的原因。

(3)桃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

(4)渔人向桃源人介绍外界情况。

⒇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

试简要分析。

例如:

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都会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⒇桃花源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

(1)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

(2)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

(3)化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九、中考链接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答:

1、(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2.答:

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

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3、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

提示:

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

一、环境方面(优美);

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

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

答三点即可。

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

幸福。

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13.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2分)答:

14、

(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