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范本Word文件下载.docx
《村庄规划范本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庄规划范本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2000]36号;
(3)《河北省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冀建村[2010]130号;
(4)《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冀建村[2006]425号;
(5)《河北省农村民居设计导则》(试行)冀建村[2008]544号;
(6)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2009年3月17日);
(7)《河北省幸福乡村规划设计导则》(2011年)。
2、资料
(1)《xxx县志》;
(2)《xxx县xxx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3)《x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年);
(4)xxx村建设基础资料。
三、规划原则
1、政府引导、农民自愿
幸福乡村建设,应以人为本,政府引导,农民自愿。
做到经济、适用、美观。
2、节约、集约用地、整治空心村
通过清理村庄内部废弃闲置的民宅、房屋与闲置的土地,整合土地资源,集中建设幸福乡村民居小区。
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体现乡村特色。
4、统筹安排、循序渐进
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相适应,统筹安排,在提高幸福乡村民居质量的同时,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提高环境质量。
5、依据规划、合理设计
村庄规划应布局灵活,形成有特色的村庄形态。
6、保障安全、结构合理
充分考虑建筑环境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抗震、防火、防洪等设计规范。
7、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农村民居建设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推广沼气综合利用及秸秆气化技术,采用节能门窗、外墙保温、非粘土砌块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四、规划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1、总体目标
幸福乡村规划的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尊重民意,在县委、镇党委、村党支部的领导和省纪委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紧紧依靠全体党员、村民,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村庄建设为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幸福乡村。
(1)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剩余劳动力,做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2)农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4)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家园、和谐家园。
2、基本任务
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自然地貌和区位特点,充分体现现代化农村发展目标和特色。
(1)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
一是村庄发展治“散”,二是农民建房治“大”,三是基础设施治“缺”,四是村容环境治“脏”,五是村庄内建设治“空”;
(2)合理安排各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
(3)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四议两公开”:
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由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议,再由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和实施结果都要向全体村民公开。
五、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12~2020年。
使规划期便于更好的实施,将其划分为近期和远期,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第二章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xx村位于xxx县东北部,xxx镇西北部,距xxx县城5公里,北接xxx县绿岭薄皮核桃产业基地,南连xxx县省级经济开发区;
与周围村庄位置关系:
北邻西赵村、东赵村、南竹果村,东临岗上村、中羊泉西村,南与北孟村接壤,西与后留村、上庄头村相接。
二、自然条件
1、气候
xxx村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3.2℃,1月份平均气温-3.1℃,7月份平均气温26.8℃,历年无霜期221天。
全年风力多集中在春、冬两季,夏季多南风、东南风,冬季多北风、西北风。
雨季多集中在7——8月份。
2、地形、地貌
xxx村属华北平原区,黄土地质结构,土地较一般。
三、交通条件
xxx村南距东楼线3公里,东距107国道4公里、京珠高速5公里,石武高速铁路自村西穿境而过。
村级道路分别与周围相邻村庄连接,道路畅通。
四、社会经济条件
xxx村截止到2011年底全村有215户,总人口766人。
全村建设用地面积21.6323
公顷,人均282.41平方米;
村庄现有耕地2732.4亩,人均耕地面积3.57亩。
xxx村农业种植结构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并辅以林果业和养殖业。
村庄实装电话约120门,移动电话约400部。
供水方法为自供地下水,全村有供水井1眼,但水质混浊。
另外输水管道已使用20余年,严重老化,遇有高压,时常破裂无法输送到新建楼房。
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是深坑填埋。
居民生活燃料主要是煤、液化气、沼气。
目前村内无排水设施,污水、雨水自然排放。
全村现有3横2纵5条村内街道,全长约1900米,但还有1横1纵约500米的主要道路、其他小街巷和村周边道路尚未硬化。
村庄现状公共设施建设布局比较散乱,无配套其他公共设施,没有特定的服务中心。
村内公共设施主要有:
村委会办公室、两家个体诊所。
五、存在的问题
xxx村存在的问题:
①村庄建设缺乏完善的规划指导,种植用地、生产用地等与居住用地布局混乱,对村庄的居住环境影响较大,且选址随意;
②绿化覆盖率低,村庄内严重缺乏公共绿地;
③村域内基础设施缺乏,道路系统不完善;
④现状村庄内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健全,无小超市、小浴池、小饭店等。
第三章村域总体规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村域经济现状
村域经济分农业、养殖业两大部分,近年来各行各业都有较大发展。
经济特点是经济总量不足,无优势产品。
生态效益较差,应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重点挖取潜力。
今后3-5年村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农业、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为重点。
农业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和花生,养殖主要是猪、鸭。
2、经济发展战略
随着县城、镇政府驻地的发展,xxx镇对xxx村的辐射影响不断增强,xxx村人民致富愿望的不断增强,整合产业结构,限制用地规模,主动接受县城和镇政府驻地的辐射,增加农民收益。
根据对xxx村的现状、发展环境、经济资源等情况的分析,确定xxx村2012~2020年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是:
一是积极引导农民由传统农业种植向特色农业转变,每年增加种植薄皮核桃100亩(亩产增收5000元),每年保持种植1000亩以上优质花生(亩产增收2000元)。
通过优化种植结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大力扶持农民发展特色养殖业:
(1)发展肉鸭养殖,重点扶持现有大棚养鸭户扩大生产规模,争取年内养鸭达12万只,确保每只纯收入2元以上。
(2)扶持养猪户提高生产能力,确保现有40头母猪不减少,力争每头每年纯收入达5000元。
三是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经营技术服务、商店、饭店、浴池等服务业。
3、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及途径如下: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调整产业结构,改良品种,发挥特色优势,打造产业品牌。
●强化服务,立足耕地资源,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选择适时的经济型农产品,提供技术保障,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现代化的“三高”产业,即:
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新的科学技术、高效的农业经济,使农业实现产业化、现代化。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针对农业,积极引进科学技术及相关人才,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
4、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
以《x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本依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坚持制度创新、农科创新、体制创新和环境创新的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经过努力,逐步向“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整洁优美的农村社区、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富裕舒适的田园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推进。
具体标准应达到:
——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产业结构二次调整基本完成,由主导产业支撑的农民稳定增收机制基本形成,农民人均纯收入成倍增长;
——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面积人均达到45平方米;
水、电、路、电视、电话、宽带实现六通;
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文化、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健全;
村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
社会保障救助体系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乡村风气健康向上。
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效果显著。
村民乐观向上、诚信友爱、崇尚科学、懂法守法。
农村社会稳定,形成了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有现代乡村的精神风貌;
——村容村貌整洁优美。
村庄完全按规划进行建设,街道整齐,净化亮化农村;
通往各方向的公路绿化率达到100%;
村庄内主要街道、次要街道路面硬化率达到100%;
村街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
——社会管理民主公开。
村级组化、领导有力、勤政廉洁、作风民主、致富有策;
民主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民主管理权利得到充分发挥,村务公开满意率达到95%。
二、空间管制区划
依据《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冀建村[2007]425号,在村域范围内界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
(1)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除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外)、铁路防护区域作为禁止建设区,严格保护,严禁占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