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九年级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和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70802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初中九年级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和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初中九年级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和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初中九年级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和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初中九年级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和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初中九年级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和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初中九年级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和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完整word版初中九年级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和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初中九年级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和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初中九年级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和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如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仍可溶解蔗糖。

(3)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

酒精没有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过程中溶液组成的分析:

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不发生结晶的前提下)

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②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溶液的溶剂质量不变,溶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③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发生结晶的前提下)

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溶剂、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①观察法:

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表明溶液已饱和。

②实验法:

当溶液底部无剩余溶质存在时,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后,若能溶解或溶解一部分,表明该溶液不饱和;

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

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它们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A.饱和浓溶液B.饱和稀溶液C.不饱和浓溶液D.不饱和稀溶液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关系。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剂、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固体溶解度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要素:

①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

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

“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

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衡址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

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

①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②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关键点:

“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是同时存在的,只有四个关键点都体现出来了,溶解度的概念和应用才是有意义的,否则没有意义,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溶解度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表示意义 

a.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c.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某一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d.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e.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一般物质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快速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有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③应用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c.可以知道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d.可以选择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e.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等。

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根据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折出,从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目的。

如KNO3和NaCl的混合物的分离。

(KNO3,NaCl溶解度曲线如图)

(1)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大,要提纯这类物质。

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具体的步骤为:

①配制高温时的饱和溶液,②降温,③过滤,④干燥。

如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KNO3可用此法。

(2)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小,要提纯这类物质,可用蒸发溶剂法。

具体步骤为:

①溶解,②蒸发溶剂,③趁热过滤,④干燥。

如NaCl中混有少量KNO3,要提纯NaCl,可配制溶液,然后蒸发溶剂,NaCl结晶析出,而KNO3在较高温度下,还没有达到饱和,不会结晶,趁热过滤,可得到较纯净的NaCl。

溶液

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组成:

(1)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溶剂: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2)溶质可以是固体(氯化钠、硝酸钾等)、液体(酒精、硫酸等)或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碳等),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洒精等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溶解油脂,洒精能够溶解碘等。

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

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

稳定性:

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

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溶液是一种或儿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溶液属于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

(3)溶液中的溶质可以同时有多种;

(4)溶液并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

(5)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郡是溶液,如水;

(6)溶液不一定都是液态的,如空气。

溶液与液体 

(1)溶液并不仅局限于液态,只要是分散质高度分散(以单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体系均称为溶液。

如锡、铅的合金焊锡,有色玻璃等称为固态溶液。

气态的混合物可称为气态溶液,如空气。

我们通常指的溶液是最熟悉的液态溶液,如糖水、盐水等。

(2)液体是指物质的形态之一。

如通常状况下水是液体,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3.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1)根据名称。

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

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量最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4)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

无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5)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如硫酸铜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蔗糖溶液就是蔗糖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一般为水。

(6)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生成物。

如Na2O,SO3分别溶于水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NaOH和H2SO4,因此溶质是NaOH和H2SO4,而不是Na2O和SO3;

将足量锌粒溶于稀硫酸中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ZnSO4),若将蓝矾(CuSO4·

5H2O)溶于水,溶质是硫酸铜(CuSO4),而不是蓝矾。

溶液的导电性:

探究溶液导电性的实验: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试验一些物质的导电性。

可以用到蒸馏水、乙醉不导电,而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均能导电。

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

酸、碱、盐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的带正(或负)电的阳(或阴)离子(如下图所示)。

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蒸馏水和乙醇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溶液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1.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 

表达式:

溶质质量分数==

3. 

含义:

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份为多少。

如100g10%的NaCl溶液中含有10gNaCl.。

不要误认为是100g水中含有10gNaCl。

应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注意事项:

①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则20gNaCl放入50g水中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只能是18g。

②溶液的质量是该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

③计算时质量单位应统一。

④由于溶液的组成是指溶液中各成分在质量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有在不超过其最大溶解范围时才有意义。

例如在20℃时,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为26.5%,此时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溶质也不会再溶解,浓度也不会再增大。

因此离开实际去讨论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⑤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时,必须分清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

a.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指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如CuSO4·

5H2O溶于水时,溶质是CuSO4。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b.当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如Na2O溶于水时发生如下反应:

Na2O+H2O==2NaOH。

反应后的溶质是NaOH,此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若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

(1)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质录,与温度、是否饱和无关。

在改变温度的过程中若引起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改变,但归根结底,变温时必须考虑溶质、溶剂的质量是否改变。

因而,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因素还是溶质、溶剂的质量。

例如:

①将饱和的NaNO3溶液降低温度,由于析出品体,溶液中溶质的质缺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②将饱和的NaNO3溶液升高温度,只是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因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不要认为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小;

也不要认为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大;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类型

(1)利用公式的基本计算 

①已知溶质、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直接利用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②已知溶液、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