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06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docx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docx

灵台: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灵台县不断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创新方式,着力加强全县党员教育工作,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党员教育工作合力。

县委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是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了由县委分管领导负责,组织、纪检、宣传、党校、综治、信访等部门参加的党员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党员教育联系会议成员单位定期沟通情况,协调培训计划,解决突出问题,做到统筹规划、上下联动、综合管理。

二是及时安排部署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并推行了以农村党员“三卡”管理、机关党员分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学习培训、作用发挥、考核激励等制度。

三是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

坚持将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年度党建目标责任书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分解细化目标任务,靠实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责任。

结合目标责任书考核,落实季度通报、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制度,构建起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二、注重阵地建设,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网络。

一是建成了覆盖乡村两级的远程教育站点。

2005年以来,依托中央、省、市项目,全县共建成远程教育站点197个,其中依托站点116个,卫星模式站点31个,宽带模式站点50个,实现了乡村远程教育站点的全覆盖。

二是建立了赴外培训和县内实训基地。

县委制定了干部赴外培训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党员干部赴外培训备案制度,在山东潍坊、浙江温州建立赴外培训基地2个。

依托什字塬千亩优质苹果示范园、中台川

区无公害蔬菜基地等,全县建成党员教育实训基地18个。

三是实施了标准化村

级阵地建设工程。

依托第一、二轮村级阵地建设项目,累计投资1430.2万元,

新建村级活动场所79处,总建筑面积达到19450平方米。

今年,县财政列支专

项资金120万元,组织实施了村级阵地规范化扫尾项目,计划新建村部13处,

扩建村部16处,改建村部11处,努力实现村村有标准化村部目标。

同时,全县

184个村全部建成了农家书屋、村村响工程,为开展党员培训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

从乡镇、部门等负责人中为县委党校聘请兼职理论教员24名,落实了乡镇党校理论教员聘任制度,在中心村设立了乡镇党校授课点,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乡、村分层承接,县内培训与赴外培训有机结合、全面覆盖的培训网络。

三、强化分类指导,因人因需制定培训计划。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因需施教的培训原则,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的要求,强化分类指导,坚持因人施教,着力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机关党员干部突出政治理论教育。

建立并严格落实了机关党员每周二、四两次理论学习制度,每月开展一次中心组学习或支部集中理论学习,推行了党员述学、评学、考学、讲学等制度,把学习成效作为考核、评价和使用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测试,努力提高机关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

二是农村党员突出致富能力培养。

2008年以来,抢抓开展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试点工作的有利机遇,以“双教双培三增强”活动为载体,聘请省内外专家和县内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30人,组建了农

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专家服务团”,投入20万元组织编印乡土培训教材

7个篇目2.4万册,在县电视台策划开办了“科技苑”专题栏目,依托乡镇党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双培双带”培训基地等阵地,采取集中办班、现场示范、考察学习、结对帮带等形式,对全县5092名5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开展了致富能力培训。

把培训与技能转化相结合,扎实组织开展了百名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典型培育、百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勤劳致富竞赛“三项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带头致富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

四、突出综合培养,科学分解细化培训内容。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把培训内容细化为把握政策、应用科技、开拓市场、筹措资金、经营管理、产品营销和创业致富七种能力,重点从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技能、经营能力四个方

面进行综合培养。

在政治理论方面,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在政策法规方面,以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十七大及十七届一至六届全会精神及各级出台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涉农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着力增强广大农村党员的法律意识和自觉应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在专业技能方面,以科学养牛、果园管理、蔬菜种植、劳务技能和农村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着力提高广大党员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种植、养殖的水平和务工技能。

在经营能力方面,以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经营管理、发展现代农业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着力提高广大党员把握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资源、组织营销等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五、优化培训方式,着力增强党员教育实效。

在开展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贴近实际,用活载体,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做到了

“五变五确保”。

一是变“固定式”培训为“菜单式”培训,确保党员学有兴趣。

在开展培训前,我们结合党员干部的需求和全县产业发展实际,将苹果种植技术、肉牛饲养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外出务工常识及强农惠农政策等作为重点内容,由党员根据自身需求自行选择参训班次,充分尊重了党员的意愿和要求,激发了党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尤其是县委党校近年来在制定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前,探索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不同层次党员干部的培训需求,并认真归纳梳理吸收,有效增强了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二是变“灌输式”培训为“互动式”培训,确保党员学有所获。

在培训过程中,重视教员与学员的互动,积极推行双向互动的“群言堂”教学,采用研讨式、问答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加强教员和党员的双向交流,将培训人员由“播音员”变为“主持人”,将培训课堂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有效调动了党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变集中培训为“送学到家”,确保党员全面受益。

针对农村党员居住分散、不便于集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办班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在县电视台策划开办了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科技苑”专题栏目,安排了畜牧养殖、果园

管理、务工常识等专题,确定每周播出一个专题讲座,每个专题播出40分钟左

右,每周不间断滚动重播3次,使广大农村党员坐在家中即可观看专家讲座,接受技术培训。

同时,在远程教育工作中,开通了“手机飞信”系统,定期为党员发送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等信息,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四是变单一的课堂培训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确保党员学以致用。

针对农村党员文化水平偏低、接受能力偏弱的情况,为了让广大党员种植户“学有所教、做有所看”,进一步弥补集中办班培训的不足,我们大力推行了直观教学法。

除各级党组织自行组织的赴外考察学习外,县委党校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方式,每年坚持结合1-2期主体培训班,

在集中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都要安排2-3天时间组织学员到邻近县区考察学习,用亲身经历激发和调动党员提高技能、掌握本领的热情。

五是变定点培训为流动培训,确保党员学而不厌。

县上积极与省、市业务部门有关专家和甘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邻近高校专家教授进行了衔接联系,组建了由专家教授及县内中级以上职称及大学本科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服务团”,分肉牛及奶牛养殖、果树栽植及其它种植、养殖3个专家服务小组,制定印发了专家服务团管理办法,明确了专家服务团成员的工作职责、报酬等,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巡回各村、产业基地,对党员进行“手把手”技术指导;各乡镇也相应地成立了党员农技服务队,负责长期驻村指导党员栽种,受到了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

六、坚持“五个整合”,积极搭建党员培训平台。

为切实搞好党员集中培训工作,我们采取整合规划、整合资金、整合师资、整合阵地、整合信息“五个整合”的办法,把全县党员培训活动的培训内容、培训经费、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培训信息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和大培训、大教育的浓厚氛围。

一是整合培训规划。

每年坚持将农牧、扶贫、财政、果业、社保等涉农部门实施的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万名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畜牧世行贷款、“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规划进行了全面清理,将针对农村和农民的零星培训计划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全县党员群众培训的大计划、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有效

盘活了培训资源。

二是整合培训资金。

采取县财政配套一点、涉农项目经费投入一点、党费列支一点、乡村两级自筹一点、县直部门帮扶一点的“五个一点”办法,将方方面面的培训资金整合起来,实行统一安排、合理使用,防止乱用滥用,确保把有限的培训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党员教育培训经费467.7万元,其中党费投入31.7万元,财政投

入65万元,其他资金371万元,集中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三是整合师资力

量。

从农牧、林业、畜牧、扶贫、科技等县直12个部门精选50多名业务骨干,

从乡镇站(所)选取20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授课教师,从村、社筛选130多名

“田秀才”、“土专家”作为农民教员,建立了全县统一的“专家库”,形成县、乡、村三级教师网络辅导体系,初步解决了培训师资短缺的问题。

四是整合培训阵地。

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县乡党校、县农广校、乡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站点、农民信息之家、村级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培训阵地作用,结合实施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开展农村党员“冬训”等活动,根据农时季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层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学习培训4.1万人

(次),使党员的培训由原来的县上统一培训变为县、乡、村分层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级培训阵地的作用。

五是整合培训信息。

充分利用村村通电话、通手机、通广播电视这一优势,构建“三电一中心”(即县电视台农业栏目传播、农业技术电话服务热线、农民电脑上网、农技110服务中心)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把“三电”所涵盖的种养技术、市场行情、农业政策、气象与农事、劳务、招商信息等内容与农技110服务中心免费开展的专家现场咨询、专家实地调查解决难题、专家热线电话答疑、上网查寻、发布信息、提供书面技术资料、播放农产品信息和农业技术影碟等业务优化整合,形成一体,使广大农村党员能够真正享受到“零距离培训,零距离服务”。

七、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拓宽党员培训渠道。

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本县实际,我们先后探索出了党员教育培训的五种模式。

一是“县委党校+乡镇党校+村级活动阵地”的培训模式。

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实施的原则,将党员培训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县委党校、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根据不同知识层

次的培训任务确定相应层次的党组织负责完成,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党员培训中的核心作用,形成了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层级式农村党员培训模式。

二是“县内培训+赴外培训”的培训模式。

为适应党员教育培训多元化的需求,提高培训的层次,我们依托浙江温州、山东潍坊2处赴外培训基地,组织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实地考察“取经”,实地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思维理念,有效促进了农村党员思想观念的转变。

同时,积极鼓励县委党校、县科协等农村党员培训的职能部门“走出去,引进来”,主动与县内外的高等院校协作,实行“联合办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