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周周练十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0568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周周练十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周周练十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周周练十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周周练十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周周练十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周周练十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周周练十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周周练十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周周练十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866年

左宗棠

福建福州船政局

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1867年

崇厚

天津机器制造局

初名“军火机器总局”,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

1890年

张之洞

汉阳湖北枪炮厂

是湖北兵工厂的前身

由表1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A.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B.自强思想贯穿运动始终

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兴起D.求富强国思想与日俱增

2.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

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

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

这说明(  )

A.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 

 

 

B.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

C.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 

D.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

3.分析下列表格数据,其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1840年、1860年和1886年中国茶叶销量表(单位:

万吨)

总销售量

出口量

内销量

1840年

5.0

1.9

3.1

1860年

13.1

5.51

7.59

1886年

25

13.41

11.59

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D.近代茶叶贸易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4.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

这说明

A.义和团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B.列强“以华制华”方针失效

C.列强最大化维护在华利益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趋于缓和

5.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

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

A.民众普遍认同西方民主政治 

B.经济变革向政治变革的转变

C.走立宪道路成为历史的主流 

D.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大众共识

6.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

”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

北洋政府此举(  )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7.民国时期,一些国货广告也以洋货为其诉求方式,即便是国货也要取洋名。

甚至许多人放弃很好的绸缎不穿,都去穿外来的洋布。

这些穿着方式的出现说明(  )

A.人们的心理影响消费 

B.西方的商品质优价廉

C.广告宣传效应影响大 

D.当时崇洋风尚开始形成

8.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35年

1871年

1886年

电话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A.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 

B.应用西方科技速度不断加快

C.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使命 

D.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9.在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

这表明()

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C.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

10.据某研究成果显示:

1918~1936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

因此,从总体上看1914~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由此推断(  )

A.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说法值得商榷B.一战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一度成为经济发展主流D.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史实

11.1930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其突出作用是(  )

A.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 

B.使中国的外汇价格得到稳定

C.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D.政府加强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

12.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要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

这表明(  )

A.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B.国共对峙日趋缓和

C.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D.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二、材料解析题:

三大题,共52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各地出现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大多为外国传教士首创,如《遐迩贯珍》(1853,香港)、《六合丛谈》(1857,上海)、《中外新报》(1858,宁波)、《教会使者》(1860,福州)、《谈道新编》(1872,汉口)、《厦门新报》(1886,厦门)等。

它们虽然在性质上属于宗教性报刊,但在宣传内容上大多转而以时事政治为主,加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

19世纪70年代后,外国商人创办的一批商业性中文报纸在上海、广州等地先后问世,最终成为报业发展主流和报业市场主体。

据统计,19世纪40~90年代,西方人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刊约有170种,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创办报刊,刊登时政,介绍西学,在版式、体例及印刷技术方面,均仿效外国报纸。

如《中外新报》(1858,香港)、《羊城采新实录》(1872年,广州)、《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等。

至甲午战前,约有10余家。

材料二甲午战后,国人办报进入新阶段。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此后《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纷纷创办,从议论时政、谈论学术、讲求变法到宣传科技、介绍西学等,无所不包。

1900年,陈少白等人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近代民族主义和民权学说。

此后有《游学译编》、《江苏》、《民报》等大力宣传革命思想。

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向官报倾斜的新闻政策。

1901年,直隶总督袁世凯首创《北洋官报》,各省仿效,《南洋官报》、《安徽官报》等接踵问世。

学部《学部官报》、邮传部《交通官报》等也相继刊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近代文化史》(焦润明)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40~90年代中国中文报刊发展的特点以及9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

(12分)

(2)结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中文报刊创办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13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在探究工业文明因素的发育时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模式,即

该模式特别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激励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请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行探讨。

(说明:

就结构图中的要素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

也可以对结构图中的要素进行补充,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15、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

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

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

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

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

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

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

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6分)

2017届高三历史周周练(十二)·

答案解析

1.B【解析】材料中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主要为军用企业

2.D【解析】传教士提倡天足,与反封建政治意义无关,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传教士提出该主张的目的,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无法推断维新人士反对缠足态度的地位,故C项错误;

废除缠足表明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故D项正确。

3.C【解析】材料仅提供了茶叶的销量变化,无法看出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故A项错误;

仅从茶叶一项无法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是否处于出超地位,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国茶叶的出口量越来越大,并且超过国内销量,体现出了中国的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步加强,故C项正确;

材料显示了近代茶叶贸易发展迅速,故D项错误。

4.A

5、B【解析】在题干中只涉及到报刊中大多数为政治报刊,《申报》也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没有提及民众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同,故A项错误;

根据题干,在1895—1911年期间,中国的政论性报刊占到绝大多数,就连典型的商业性报刊《申报》也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一时期报刊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学习西方内容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项政治变革转变,故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895—1911年期间,中国先后掀起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一时期的历史主流不是立宪,故C项错误;

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民众的看法,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还经历了维新变法,民主共和不是大众的共识,故D项错误。

6、B【解析】材料强调了1912年后北洋政府发展经济的举措,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北洋政府颁布经济法规,促进民族工业发展,顺应了近代化的潮流,故B项正确;

实业救国思想产生于甲午战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政策,故D项错误。

7、A【解析】这些穿着方式的出现反映出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带来“国货也要取洋名”,“都去穿外来的洋布”,影响消费的选择,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出西方商品的质价,故B项错误;

广告宣传效应是影响人们消费的因素,但材料没有体现其影响大小,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当时崇洋风尚,但不能推断是其开始形成,故D项错误。

8、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企业的分布,故A项错误;

从西方发明铁路到电灯出现的时间和传入上海和重庆的时间,可知西方发明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故B项正确;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但近代中国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