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综合阅读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语文文言文综合阅读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文言文综合阅读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
“陛下闻鼓乎?
其声一而已。
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
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
”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⒌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字:
书法
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
因为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写:
描摹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
门徒
⒍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分)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⑤
⒎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⒏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⑴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4分)
⑵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3分)
⑶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答案:
‘⒌C(A字:
人的表字;
B因:
于是;
D徒:
同一类的人)
⒍C(①讲郑遨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不关乎品格;
②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志坚决;
⑥写郑遨的生活情趣)
⒎B(“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
⒏⑴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得罪”1分,“省”1分,“高”1分。
句意通顺1分)
⑵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
(“信然”1分,“不之求”1分,句意通顺1分)
⑶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
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
(“大”1分,“延”1分,句意通顺1分,“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
附:
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
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
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
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
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
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
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
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
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
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
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
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
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
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朔一带受到称赞,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
高祖召见他,问“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
”他回答说:
“道,涵盖万物奥妙而成就一家之言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
”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
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
张荐明听到宫中报时的鼓声,对高祖说:
“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
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这些声音的却是鼓。
一,是万事之本源,能坚守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
”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5~8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②,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
“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
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
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
“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昊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
“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
“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
“滂从龙舒君④归黄泉,得其所矣。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
“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
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汝南征羌:
郡县名。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
’(参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③会曰:
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孕龙舒君:
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
龙舒,汉代侯国名。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厉清节厉:
通“砺”,磨炼B.滂执公仪诣蕃执:
捉拿,拘捕
C.请署功曹署:
代理,暂任D.滂死则祸塞塞:
消弭,平息
⒍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滂憎恨邪恶的一组是(3分)
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②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③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④滂在职,严整疾恶
⑤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⑥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
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自己如存有私心,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而且曾在休息时候拒绝召见为乡人所不齿的外甥。
D.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
督邮吴导不愿拘捕范滂,县令郭揖愿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既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无比敬仰。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2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
③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⒌(3分)B(执:
执行,施行)
⒍(3分)A(②是表现范滂为陈蕃不能优礼相待而心怀遗憾,弃官而去;
⑥是表现范滂恪守孝道)
⒎(3分)C(非“主动上书”,而是遵奉诏书行事;
“寝而不召”,理解有误)
⒏⑴现在(你)成全了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
评分建议:
①去就:
辞官。
(1分)②“得无……邪”句式。
(1分)③文意通顺。
(1分)
⑵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
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
①以:
因为。
(1分)②审:
查清,弄明白。
(1分)③参实:
查实。
(1分)④文意通顺。
⑶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
评分建议:
①令名:
美好的名声。
(1分)②寿考:
长寿。
附参考译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
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
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
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升迁为光禄勋主事。
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
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
“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
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
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
(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
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
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
范滂回答说:
“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
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
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
”(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
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
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