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复习测试题新人教版7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复习测试题新人教版7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复习测试题新人教版7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基础D.使民主和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7.右图连环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下面是革命老人张三晚年回忆1919年5月4日所看到的情景,其中有误的是()
A.北京大学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
B.有个学生发给群众小旗帜,写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有个学生给盲人解释“还我青岛”的意思
D.他看到一些学生演讲时慷慨陈词
9.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谱写了一曲激昂向上的青春乐章。
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0.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
这主要是因为()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B.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11.右图是五四运动时期的纪念章,它最让我们铭记的五四精神是()
A.和平B.自由
C.平等D.爱国
12.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它是中国()
A.近代史的开端B.近代化的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13.右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商人罢市的推动
B.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北伐战争胜利的鼓舞
14.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你认为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途径可能是()
①建立团体②电视讲座③创办刊物④网络传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5.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申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A.维新思想B.三民主义C.马克思主义D.毛泽东思想
16.20世纪初,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青年杂志》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该历史人物()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代表B.发表过《庶民的胜利》
C.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D.发表过《文学改良刍议》
17.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A.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B.通过第一个党纲
C.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8.请仔细观察右图,判断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与这一钱币铸造的同一年份()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共一大的召开
D.黄埔军校的建立
1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人参加的会议。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
”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0.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0分,第21题18分,第22题16分,23题1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青年》杂志
材料二“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险。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李大钊
请回答:
(1)《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谁?
该杂志的主要宣传内容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新纪元”“潮流”指的是什么?
为了迎接这个“潮流”,他们在当时是怎么做的?
(3)与材料一、二有关的两位人物在当时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应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22.传承五四精神,激扬青春风采。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巴黎和会会场场景图二
图三释放被捕学生图四曹陆章免职令图三拒签和约声明
(1)假如你是当时一名中国旅欧记者,高兴地采访了参加巴黎和会的中方代表后却愤怒了,为何高兴又为何愤怒?
(2)图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与图一之间有何关系?
(3)由图三、图四、图五可以看出该运动的结果如何?
由此可知该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由“1915年”、“陈独秀”、“青年”等信息可联想到这一时期由陈独秀所创办的刊物——《青年杂志》。
2.C解析:
由题干“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可判断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
3.A
4.C解析: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所以C表述不正确。
5.A解析:
分析题干可以看出,鲁迅把封建旧道德批判为“吃人”的道德,所以,它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这一内容。
6.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依据题中“猛烈冲击了以儒家思想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可判断A正确。
7.D解析:
图中“外抗强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文字信息与五四运动提出的口号相符,所以图中反映的事件是五四运动。
8.B解析:
由“1919年5月4日”信息,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情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不会出现在五四运动中。
9.C解析: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外争主权”反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一面,“‘内除国贼”反映了反对封建主义的一面。
其他口号都不能全面反映这一性质。
10.B
11.D解析:
五四运动其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
所以D正确。
12.C
13.C解析: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市、商人参加罢工,支持学生运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故选C。
14.D解析: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主要是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和创办刊物。
故选D。
15.C16.C
17.A解析:
结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分析,大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18.C解析:
本题变相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召开时间的掌握,图中“中华民国十年”即是1921年,这一年中共一大召开。
19.A解析:
由题干“上海法租界”“嘉兴南湖上”等信息,可判断该会议是中共一大,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20.B
21.答案:
(1)陈独秀。
(2分)民主、科学(如答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亦可)。
(2分)
(2))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分)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2分)。
(3)新文化运动。
(2分)(3)①性质: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分)②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4分)③局限性:
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2分)
22.答案:
(1)高兴: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国家主权将得到维护。
愤怒: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被拒绝。
(4分)
(2)五四运动(2分)。
关系: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分)(3)结果: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6分)性质: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第六单元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过程与
方法
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通过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发现并探究抗战问题。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感悟近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使学生牢记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产生对侵略者的憎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结合目前中日问题,使学生形成对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
重点
全民族团结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难点
本单元用三课的篇幅来介绍抗日战争这一重大体裁,比较简略,如何将单个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脉络是个难点。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明确复习范围,点明复习重难点,指出本课复习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师:
直接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三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生:
回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复习范围。
自主
温故
【课标解读】
抗日战争
一、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