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0003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同步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

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东临大西洋,南临印度洋

亚洲河流内流流域面积较小

(2)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三线”穿过的海峡是( 

马六甲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白令海峡 

土耳其海峡

(3)图中M点人口稀疏,原因是( 

该地区位于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该地区位于气候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

该地区位于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该地区位于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我们生活的亚洲,地形和气候复杂,人口众多,文化多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亚洲大江大河众多,而且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这是因为亚洲()

降水非常多 

面积非常大 

气候复杂 

地势中高周低

4.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共有(  )

4个 

5个 

6个 

7个

5.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西部高东部低 

东部高西部低 

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低四周高

6.亚洲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上陆地的最低处(死海),这说明亚洲的地形特点是( 

地形复杂多样 

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起伏大 

中部高,四周低

7.四大洋中,亚洲没有濒临的是(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8.有关西亚国家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沙特阿拉伯占据了整个阿拉伯半岛 

伊朗和伊拉克扼守着波斯湾的唯一出口——霍尔木兹海峡

土耳其的领土全部位于亚洲境内 

西亚东部的阿富汗与我国相邻

9.读西半球图,下列有关亚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10.亚洲和非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

北冰洋 

印度洋

11.关于亚洲自然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地势起伏大,中部低、四周高

受地势的影响,河流呈放射状由四周向中部汇集

亚洲和北美洲一样,分布最广的气候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洲广大内陆地区受季风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

12.下列有关亚洲之最叙述正确的是( 

亚洲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也是世界第一大高原 

位于西亚的死海,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亚洲最长的河流是叶尼塞河,注入北冰洋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13.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下面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亚洲地形类型复杂,以平原、山地为主

受地形地势影响,亚洲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14.从半球位置看,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 

南半球、东半球 

北半球、西半球 

北半球、东半球 

南半球、西半球

二、选择题(共1题;

共4分)

15.如图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题

(1)此图反映的地势特征是( 

西高东低 

东西高中间低 

东高西低

(2)关于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条大河的发源地

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三、综合题(共3题;

共29分)

16.读亚洲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北临________洋,南临________洋。

(2)亚洲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

东部、北部 

东部、南部 

东部、西部 

中部、北部

(3)图中M地人口稀少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字母P处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名称叫________。

(5)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到中国的上海,走最近航线要经过()。

麦哲伦海峡 

马六甲海峡

17.读“亚洲的范围图”,回答。

(1)从经纬度位置来看,A亚洲主要位于________(东、西)半球和________(南、北)半球。

(2)亚洲东临F________洋。

西与B欧洲,以________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________海峡为界。

(3)亚洲西南以________运河与C________洲接壤。

(4)东北方向以________海峡与D________洲为界。

南面与E________洲隔海相望。

(5)图中海洋H沿岸人口________(稀疏或稠密),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8.读“欧洲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中信息说出欧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据图说明欧洲地形的主要特征:

①地形类型以________为主;

②地形分布特点是________。

③地势特征是________。

(3)莫斯科是________(国家)的首都。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A、亚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2,是世界第一大洲,故A正确;

B、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故B正确;

C、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故C不正确;

D、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故D正确。

故选:

C。

本题考查了亚洲的概况,属基础题。

【点评】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2,是世界第一大洲。

2.【答案】

(1)A

(2)C

(3)C

【解析】【分析】

(1)读图分析可知:

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故A正确。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故B错误。

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故C错误。

亚洲河流内流流域面积较大,故D错误。

A。

(2)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三线”穿过的海峡是白令海峡,该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北冰洋。

(3)读图分析可知,图中M点位于亚洲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属于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

【点评】

(1)亚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2,是世界第一大洲。

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本题考查亚洲的概况,读图解答即可。

(2)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包括: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本题考查白令海峡的位置,牢记即可。

(3)世界上的人口稀疏区有: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原因,理解答题即可。

3.【答案】D

【解析】【分析】解:

亚洲大江大河众多,而且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这是因为亚洲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故选:

D.

【点评】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亚洲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4.【答案】D

【解析】【分析】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截至2014年中,亚洲有7个国家的人囗数超过1亿,即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菲律宾.故选:

【点评】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总人口达4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3%.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5.【答案】C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C.

【点评】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亚洲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6.【答案】C

【解析】【分析】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号称“地球之巅”;

死海的湖面,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说明亚洲的地形具有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的特征。

7.【答案】B

【解析】【分析】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位于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