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981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第二章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导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2015年点击率最高的网络语言。

假如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出发之前我们应该准备哪些东西……

生:

人民币衣服地图

师:

对,地图。

地图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取一个地区的街道,旅游景点还有酒店的信息。

那我们中考都是考哪些要点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第二章地图》有关的知识。

出示这节课的复习目标。

生:

读出学习目标

点明课题:

第二章地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梳理

(一):

第一节地图的基本要素(时间3分钟完成)

 

 

三、要点突破1.地图上判别方向的方法:

 

师:

图一: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A位于B的东南方向

图二:

指向标法:

把指向标平移到B点,箭头指的方向为正北方。

A位于B的东北方向

图三:

经纬网定向法:

利用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此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根据地球自装的方向“南顺北逆”判定。

2.比较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师:

比较比例尺大小时统一换算成数字式比例尺,且分子分母都换算成厘米。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检测升级:

1---4(3分钟完成)

过程:

学生回答,讲解错题。

 

 

要点突破:

1.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是指垂直高度

不同点:

起点不一样。

海拔的起点是海平面。

相对高度的起点是另一点。

2.陆地表面的五种地表形态:

山地:

林业(自然林)丘陵:

林业(经济林)平原:

种植业

高原:

畜牧业盆地:

种植业

3.区分等高线分布的疏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总结: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区分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陡崖:

几组等高线相互重合的部位

5.判别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来说,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丘陵,褐色表示

高原和山地。

 

 

 

 

 

学情分析:

(一)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

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都认为,中考的科目就是主科,地理学科不是中考学科,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只要及格就行,久而久之,对主要学科兴趣越高,对一般学科兴趣很低,造成学生无心抓好一般科目的学习,师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二)学生学法上的不恰当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利用地图来学习,而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试“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应试教育的一套,还是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搀着走”,甚至“牵着走”或“推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要靠老师,家长叮咛才能完成。

学法指导:

(一)在教学中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我们教师应跟学生多交流,沟通,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给学生多一些宽容,鼓励,少一些指责,放大他们的优点,淡化他们的不足,帮他们树立自信,进一步把他们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让他们在自由,和谐,民主的气氛里学习。

(二)教师的热爱,信任会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激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特别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如果发现某一个学生突然成绩下降,或出现不良现象,我们能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找出困扰孩子的原因,并提出纠正的方法。

(三)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技能,首先要学会:

读图、识图、填图的本领,通过课文中“阅读材料”“活动内容”“表格填写”“问题回答”要求能自己独立完成,并有提出质疑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活动做具体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师多使用谈话法,开展“谈”“议”“讲”“练”“填”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

 

效果分析

地理学习通常是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

它的形成发展是以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为基础的,但是,能否灵活应用地理知识却又体现了能力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倾向。

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轻通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倾向。

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基于此,根据初中学生的具体发展和实际需要,本节课特用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地理实验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读地理图表能力和用地理图表能力、地理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根据本节课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量化赋分:

10分制:

优:

8分;良,6分;中,5分;差,3分。

评定项目

赋分

1、地理的观察能力

 8

2、地理的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能力

 7

3、地理实践能力。

 6

4、地理思维能力。

 6

5、自学——识记能力的培养

6、地理创新能力。

7、研讨——迁移能力的磨砺

8、归纳——理解能力的升华 

9、应用能力的反馈

7

10、学科应用能力

5

 

教材分析:

本单元既包括平面图的识别、地图基本要素的介绍,以及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基础知识,又包括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地形图的判读等基本技能要求,还包括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应用地图查寻有关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地图成为学习、生活的必备工具。

教学目标:

1.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常用方法,并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及内容详略的关系;

2.能够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识别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五种主要地形类型,能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3.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并在地图上查找相关地理信息。

教学重点:

1.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常用方法

2..能够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识别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五种主要地形类型,能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教学方法:

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

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①问题讨论法:

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②读图分析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课时:

1课时

第二章地图复习课姓名:

班级:

一、明确复习方向,检验复习效果。

1.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常用方法,并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及内容详略的关系;

2.能够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识别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五种主要地形类型,能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3.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并在地图上查找相关地理信息。

二、知识梳理:

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

【阅读课本第26---30页,独立完成下列1--4题】

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

、、和。

2.地图上的方向

(1)通常按照“,”的原则表示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表示方向。

指示标指向为,可用平移法判断方向。

(3)在经纬网地图上,应根据确定方向:

先判断何为经线,何为纬线,再根据经线指示,纬线指示来判断方向。

3.比例尺

(1)概念:

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程度,公式为:

比例尺=/。

比例尺:

如;

(2)表示方法:

比例尺:

如1:

5000000或1/5000000;

比例尺: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4.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是,地图上用文字、数字等说明国家、城市、山脉、河流的名称以及陆高、水深等事项,这些文字和数字叫作。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阅读课本第31---35页,独立完成下列1--2题】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地面高低起伏的差别通常用和来表示。

(2)概念:

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的;

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如右

图:

甲地的海拔是米,乙地的海拔是米,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3)五种常见地形:

地形类型

地形特点

山地

海拔在米以上,相对高度,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高原

海拔在米以上,地面广阔,起伏。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相对高度不大,起伏。

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

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丘陵。

(四周,中间)

2.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

海拔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水域中深度的线叫等深线。

(2)等高线的判读方法:

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值都是海

拔高度。

①数值越高,该地的海拔越;②同一条

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③相邻两条等高线之

间的海拔差就是等高距,如右图,等高距是。

(3)填写下列地理事物名称:

 

三、检测升级:

1、(2013泰安)下面四幅图中,按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说法是()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C.东南、正西、西南、东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2、下列比例尺的地图中,反映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100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千米

C.一百万分之一D

(2015济宁)王强同学家张贴了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

①世界政区图,②中国政区图,③山东省政区图,④济宁市政区图。

据此完成3~4题。

3、比例尺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详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约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

A.8689米B.9003米C.8999米D.9000米

6、与右侧山体素描图相匹配的等高线地形图是(  )

 

7、右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

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①、②两地代表的地形分别是()

A.山脊山脊

B.山谷山谷

C.山脊山谷

D.山谷山脊

8、(2015•泰安)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河流及河水流入湖泊的是( )

 

(2015•滨州)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B.山顶、山谷、山脊、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10、图中河流干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流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D.从东北向西南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