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6970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观察与测量、材料、物质的状态、溶解与分离、常见的力”五个核心概念和一个科学擂台活动“制作水火箭”。

本册教材侧重对学生的:

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观察与测量》单元解读: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开篇,体现出了知识源自于生活的目的

《材料》单元解读:

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物质的状态》单元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周围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对不同物体的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活动所吸引;关于物体的不同形态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溶解于分离》单元解读: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常见的力》单元解读:

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常见的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并能够将各种不同的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灵活掌握。

二、学情分析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1、整体学习状况:

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

他们已习惯于语数课堂上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教师观察,两班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

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重点:

《材料》、《物体的状态》、《溶解和分离》、《常见的力》四个单元。

  难点:

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大胆创新,在课堂上力求体现新课改理念改进原来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了解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能够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自己最近的发展区内得到最大的有效的发展。

3、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教学时尽可能的利用好教具、学具,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学改革的主人,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有利的资源,上好每堂课。

4、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时对于相同的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

在合作探索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

5、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力求让学生理解科学,建构更加科学合理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体系,养成善于综合与联系的思想方法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单元

内容

课时

1

观察与测量

测量长度

2

1

测量体积

2

2

测量质量

2

2

测量温度

2

3

计量时间

2

3

材料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

4

塑料

3

5

服装材料

2

5

物质的状态

固体、液体和气体

3

6

水和水蒸气

2

6

冰和水

3

7

热胀冷缩

4

8

溶解和分离

溶解的快慢

3

9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2

9

分离盐和沙

2

10

常见的力

弹力

2

10

浮力

2

11

摩擦力

2

11

制作水火箭

制作水火箭

(一)

2

12

制作水火箭

(二)

2

13

总复习

总复习

第1课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教学准备:

直尺、卷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吗?

二、学习使用刻度尺

1.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

(1)认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图文结合认识直尺、三角尺、软尺等常见的测量工具。

2.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

(1)单位:

厘米(cm)

(2)零刻度线

(3)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1mm

(4)最大量程:

15cm

3.测量长度的方法。

(1)选对: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放对:

刻度尺要放正,尺面沿着所测物体放置,薄的刻度尺只需尺面贴着被测物体,而较厚的刻度尺就应让尺面与被测物体垂直放置,且使刻度线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通常测量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使用零刻度线已被磨损的刻度尺时,则可让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3)看对: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4)读对:

读数时,正确读出准确值,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

(5)记对:

记录数值,也要写好单位。

三、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学生动手测量,将结果填写到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的表格里。

四、用身体的“尺子”估测长度

1.一扎:

张开手掌,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通常叫做

2.一步:

步,就是我们走路时迈步的步。

从后脚尖到前脚尖之间的距离,通常叫做一步。

也叫做“自然步”。

3.一庹:

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

4.估测课桌和教室的长度。

五、拓展提高

1.应用与拓展:

了解现代测量长度的工具:

激光测距仪、轮式测距仪2.误差: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

一般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使用规则,或读、记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教学反思:

一堂课要围绕1-2个重点展开,要注重本质的揭示和方法的体验。

2.可以尝试用建构主义去建构知识。

3.小组实验分工要具体,可投影多张表,通过展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从中学习。

4.学生的课堂反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通过例题论证。

5.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独立思考时间,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

6.注重思维方法的总结与归纳。

 

第2课测量体积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2.能准确说出测量体积工具的名称、规格和功能。

3.能举例说出使用工具测量体积精准、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

1.能使用量筒和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2.能根据被测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体积。

科学态度

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与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物体体积的任务。

2.能有根据地对自制工具及测量结果提出质疑和讨论,并愿意改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明测量工具的使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的便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引导: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水杯,观察自己的和小组同学的水杯。

学生观察并交流。

(同学们的水杯多种多样、形状各异。

提问:

谁的水杯能装更多的水?

学生思考并讨论。

2.比较水量

引导:

请大家观察这三组水杯,分析判断哪个杯子中装的水多一些。

(1)教师出示“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两个杯子”的实物或图片。

(“高”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2)教师出示“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个杯子”的实物或图片。

(“粗”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3)教师出示“高度和粗细都不同的两个杯子”的实物或图片。

(这种情况下难以直接做出判断。

)学生进行判断,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3.提出问题

如何准确判断杯中水的多少?

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测量水的体积。

(1)认识量简

讲解:

像水在杯中会占据空间一样,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被称作物体的体积。

量筒是常见的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壁上标有刻度和单位。

出示:

量筒图片,指导学生认识量筒。

②箇的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

②量简没有“零刻度线”;

③量筒的计量单位是毫升(mL);

④按其规格通常分为10mL、25mL、somL、100mL、230mL、s0omL、1000mL等多种。

(2)选择量筒。

根据杯中水量的多少,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进行测量。

(尽量选择能够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如量取26mL的液体,应该选择规格为50mL的量筒。

(3)掌握方法。

讲解:

测量步骤与注意事项。

①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被测水杯,杯口紧挨量筒口。

②将杯中的水沿着量筒筒壁缓缓倒入量筒中。

③将量筒平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静置一会儿,使内壁上的水全部流下来

④读数时,视线、刻度线与量筒内水的凹液面最低处三者保持水平。

(4)学生观测,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汇报。

指定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观测的结果是什么。

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对其进行补充和评价。

学生记录。

将测量杯中水体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

2.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提出问题:

用量筒能直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吗?

学生思考后进行集体交流

学生分组设计,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

(4)活动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