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文化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低头族文化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头族文化浅析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2013年12月15日开始至2014年5月20日止
3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
1)陈春萍.2005.网络文化的道德难度[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2)陈嘉明.2007.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3)陈琳.2005.人的全面发展与后现代主义教育[J].重庆大学学报(5).
4)杜红.2013.德育的后现代主义挑战与应对[A].沈阳大学学报(3).第15卷.
5)冯俊.2008.从现代走向后现代[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在当今社会,“低头族”趋势越来越严重,导致社会关系淡漠,交流紧张。
该论文将对这一现象,从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借助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旨提供参考。
5提交设计(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及要求:
1)要求学生认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2)要求按照学校规定的论文格式撰写论文
3)要求及时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按步骤完成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工作。
6发题时间:
2013年12月27日
指导教师:
(签名)
学生:
湖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人评语
[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态度,研究内容与方法,工作量,文献应用,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
指导人:
年月日
指导人评定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格式、图纸规范程度,工作量,研究内容与方法,实用性与科学性,结论和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
评阅人:
评阅人评定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日期:
学生:
学号:
班级:
题目:
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下列材料:
1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
2设计(论文)图纸共页
3指导人、评阅人评语共页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
[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设计(论文)质量,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和对设计(论文)的介绍,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答辩委员会主任:
委员:
(签名)
答辩成绩:
总评成绩:
摘要
从当今社会来看,“低头族”已经成为备受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
低头族在特定的生成语境下,带有鲜明的符号化、幻想性、零碎性、娱乐性、全球性和媒介异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其影响有文化上的“后殖民时代”、道德恐慌、价值准则的消解和人际关系的淡漠四个方面。
关键词:
低头族;
后现代主义;
人情淡漠
Abstract
Recently,Phubbinghasbecomethefocusofthesocialhottopics.Underspecificcondition,phoneaddictionhasanotablecharacteristicofpostmodernfeatures,suchasdistinctsymbolic,fantasy,piecemeal,entertaining,mediumofglobalandalienation.Itsinfluenceincludecultural’s"
post-colonialera"
theresolutionofmoralpanic,valuecriterionandinterpersonalindifferencefromfouraspects.
Keywords:
Phubbing;
Postmodernism;
Indifference
引言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低头弯腰看手机的“弓”集团愈来愈多,或吃,或旅行,人们拿出手机来打发碎片时间已变得越来越普遍。
低头族已成为今年最受热议的话题之一。
随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句调侃语的走红,低头族猛然出现在人们眼前,大众忽然意识到,键盘已把自己与家人隔离。
网络的普及,手机的智能,使“低头族”日益壮大,也使其越来越受人关注。
西方发达国家,如英、美,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相继发布“禁拍令”,“处罚条例”等,对“低头族”展开限制活动。
社会各界人士、主流媒体就“低头族”展开了全面探讨,分析其成因与影响。
从社会上看,科技的发展是其一大促因,直接后果是造成生理上的伤害,如眼部疾病,颈部疾病,也有一部分涉及到了精神方面,担忧“低头族”淡漠了亲情人伦,但没有意识到道德文化已经透露出危机的萌芽。
笔者认为,科技发展是其一大诱因,但更深层次的使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内心的偏差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误导,而这也是一个时代的通性。
有调查显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的人超过70%,天天开机的人占30%;
大约60%的人在就餐时会把手机放在桌子上,58%的人会时刻携带手机,20%的人机不离身,甚至有15%的人将手机掉进马桶。
本文将以后现代主义文化为主要入手点,铺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尝试分析其深层原因及影响,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众的深思,让更多的人抬起头来。
1“低头族”与后现代主义文化
最近,不知从哪天起,你会突然发现这样一幅画面:
无论是坐车,还是走路,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或者是吃饭,聚会,周围都有很多人在低头专心摆弄手机。
而这些沉迷于电子产品的人被戏称为“低头族”。
1.1“低头族”界定
何为“低头族”?
“低头族”的英文名为Phubbing,是由澳大利亚麦肯和Macquarie大辞典联手精心杜撰而来,用来描绘那些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漠身边亲友的人。
“低头族”也称为“手机依赖症”,是指当下在地铁、公交车里那些纷纷都做低头看屏幕状的上班族或学生族,他们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
每个人都想紧紧盯住屏幕,罗织起零碎的时间。
他们的共同的特点是低着头,他们的视野与智能手机相互交缠直至难以分解。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大城市交通路线拉长,私人时间延长、断裂化,属于自己的“块”时间越来越少,但一个人吃饭、赶路的时候越来越频繁,例如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一个宿舍的朋友一个星期也可能见不上一面,每个寝室也就只有一个或两个人守着,导致不少年轻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或依靠手机、虚幻的网络世界、网络游戏来度过无聊,打发时间。
从而如痴如醉,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沉迷在虚幻的环境中,忘乎所以。
有记者曾采访到,“要是长时间收不到谁打来的电话或短信,心里空空的,好像就缺点啥似的。
”①首都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0%的人每天开机超过12小时,30%的人天天开机;
60%的人在用餐时会把手机放在桌子上,58%的人会随时携带手机,20%的人机不离身,15%的人上厕所也会带手机,甚至手机掉进马桶。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缺口,都有被数字产品“侵蚀”的倾向,人与人之间的自然沟通显得日渐缺失。
聚坐在一起,却各自玩各自的手机,这种情景并不少见。
不管是工作会议、朋友相会,甚至是情人约会,很多人感觉和坐在身边的人没什么话可聊,代之的网络上帖子或是某名人的微博兴趣大发。
老实说,这些网上即时信息,重要内容屈指可数,也没有十分紧急的事情需要马上处理,但就是有那么多人对此爱不释手。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很正常,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盯着手机,不顾别人是“粗鲁”的做法,破坏了日常生活中的美感。
沈宏非,著名的美食评论家,曾经戏谑的在博客中写道:
“人心散了,饭也吃不好了……自从上了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
”②数字智能终端,让我们逐渐与食物真正的美味和人人之间交流的温暖相疏远。
这不得不使我们警醒,“低头族”让我们的生活面目全非。
1.2“低头族”文化产生的后现代语境
“低头族”的产生并不是偶然,它的出现是一定社会条件与文化环境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1.2.1后现代主义在中国
后现代主义文化,也被称为后工业社会文化,信息社会文化,这种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反文化思潮,牵涉到诸多领域。
“它以否定或超越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特征,是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状况在观念上的反应,后现代的‘后’,带有一种叛逆,抗拒,颠覆的意味。
”③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西方早已落下帷幕,但是作为一种被我国移植后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形成了较为广泛的滥觞。
这个名词虽已不再新鲜,但想一言以蔽之,则十分不易。
在运用西方后现代理论解读中国本土后现代文化问题的过程中,中国是否具有后现代性是首先遇到争议的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目前的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进入后现代社会的基础,或者说有点为时尚早。
而有的学者认为我们的文化出现了后现代倾向的萌芽,并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或者说,我们的文化现象渗入了后现代主义,中国或许正在形成文化上的后现代社会。
不论愿不愿意,中国与后现代主义的遭遇已经不可避免。
学者们忧虑,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如果不良运用,是否会产生负面效应。
事实上,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确有不协调之处。
我们该怎么看待后现代主义,“他们推崇了无深度文化,反对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很容易导致一种文化虚无主义,使人类丧失精神家园。
他们崇尚平民化艺术,导致艺术和生活的距离完全消失,使艺术成了生活本身,这对艺术不能不说是一种毁灭。
他们追求享乐和随心所欲的生活,会麻痹人的意志,弱化人的斗志,最终导致人类灵魂的丧失和民族的衰亡。
”④而这也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
1.2.2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变形
“后现代文化渗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已是不争的事实。
”⑤后现代主义出现在中国,与本土传统思想的冲突,致使其本身已产生了变形。
后现代主义犹如一个“众声喧哗”的概念,后现代主义定义面临着尴尬与无奈地局面,批评者们用一种“怎样都行”的言说方式,任意在概念的游戏中随意的界定或误读文本。
出现了一系列中国式的各种各样的后现代主义言说,正如盛宁所说“从提出之日起,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一概念在中国的简单化以及误解造成了片面性”,⑥也反映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潜藏在接受过程中的变形现象。
一方面,学者们在后现代主义是否与当下中国存在错位,有着较大的分歧。
他们认为后现代作为一个完全“西方主义”的概念,一个产生于西方后工业社会的名词,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或者说中国批评界所接收与选择的后现代理论已经发生了某些偏差。
有的学者则认为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在九十年代被引用到中国时,就存在着误读。
学者们拥有各不相同的看法,对于后现代主义概念的理解,也导致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在中国的泛滥,肆意的理解使其已发生变形,进而渗入到了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人的思维与行为,各种颓废与虚无,无深度意义腐蚀着民众的思想,这也是“低头族”日益增多的一大内因。
2“低头族”文化呈现的后现代特性
在后现代文化的熏染下,“低头族”的出现,必然会伴随着一系列的自身特征。
而这些特征有自然地沾染着后现代的特性。
二者相互交缠,在我们的生活中造成了不小得震荡。
2.1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