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与量化短语的配合以及总括的量word精品文档12页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8196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与量化短语的配合以及总括的量word精品文档12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都与量化短语的配合以及总括的量word精品文档12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都与量化短语的配合以及总括的量word精品文档12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都与量化短语的配合以及总括的量word精品文档12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都与量化短语的配合以及总括的量word精品文档12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都与量化短语的配合以及总括的量word精品文档12页Word文件下载.docx

《都与量化短语的配合以及总括的量word精品文档12页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与量化短语的配合以及总括的量word精品文档12页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都与量化短语的配合以及总括的量word精品文档12页Word文件下载.docx

但是,汉语的量化词汇(如数量短语以及能给定数量、范围和程度的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或短语等)对短语的指涉量将起着重要的作用,XP指涉的数量也将直接受着量化词汇的影响。

“都”表示总括起规定数量的作用,因此,也同属于量化词的范畴。

“都”可以单独对XP进行量化,也可以与其他量化词一起对所关联的成分进行量化。

下面的例句演示了“都”单独对它所关联的名词短语实现量化的情景:

  

(2)学生都回来了。

  (3)x[学生’(x)→回来了’(x)]

  这一句关联对象出现在“都”前面,“都”关联前面的“学生”。

此时,“都”实现了总括所有涉及到的全部学生,在意义解释上相当于逻辑里的全称量词[5]。

“总括”义总括对象的全量规模。

  当XP内部受到其他数量词的限定或接受其它外部的量化词汇的修饰时,XP的指涉量将随量化词的规定而改变。

此时,“都”的出现将发生“都”与其他量化成分交叉的情景,如:

  (4)学生差不多(全)都回来了。

  “差不多(全)”是一个量化副词短语,给定“学生”的数量范围。

学生“差不多(全)都回来了”指回来的学生数目接近于全部,但不是全部[6]②。

“差不多(全)”给定接近全部的量。

在配合上,量化副词短语“差不多(全)”允许“都”的出现,但此时“都”的特点有可能与单独使用时不一样。

这种“都”与其他量化词交叉的情景给“都”的研究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

1)“都”与其他量化词能否共现;

2)“都”的总括义如何实现。

第一方面属于语法性问题,涉及到句子的可说不可说问题,需要对其用法进行描写分析并归纳其中的规律。

第二方面的问题涉及到“都”的语义贡献的问题,需分析在其他量化词的影响下“都”的语义变化特征。

本文将对这两方面的问题作初步的探讨,将依据“都”是否与其他量化成分共现为基础展开,首先探讨“都”单独出现时的情况,然后讨论与其他量化词语共现的情况。

  二、“都”单独出现

  当“都”单独使用时,“都”的量化特点最典型。

一方面,“都”要求关联的XP必须指涉一定的量,这是对关联成分最基本的语法要求。

当这一要求不能满足时,“都”的出现会使句子变为不可接受。

在另一方面,“都”再通过对XP指涉量的总括实现量化。

对于这种“都”单独出现的情况,关联成分的数量特点随XP短语的语义特点的变化而变化。

下面通过例句进行讨论,先观察关联成份在前的情况:

  (5)同学们都非常好奇。

  (6)开水都喝完了。

  (7)他们都回来了。

  (8)读书或者写字时我都喜欢打开台灯。

  (9)我没什么钱,连电脑都买不起。

  (10)我比小李都高。

  例(5)中的“都”是关联复数名词,这种数的特征在这里是可见的,由“们”作标志。

“同学们”具有可数特性,指谓一组可枚举的“同学”对象。

“都”在这里总括涉及到的“同学”的全部。

另外,关联成分的涉指对象也可以是不可枚举的物体,如例(6)中的“开水”。

不过这种物体也具有量的规模,是这种量的规模才使得“都”能够在这类语句里出现。

在例(6)中,讲话人心目中的开水指谓特定量的开水,通过“都”实现指涉全量。

“都”还可以关联代词,如例(7)中的复数代词。

代词的量通过复数形式体现(单数时通过先行语的指涉对象决定)。

例(8)中的“都”关联了两个由连词联接的短语,指谓两种事件状态,“都”总括这两种事件状态。

例(9)为“连……都”结构,《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把这种结构作为“都”的一个独立义项处理。

这里将采用蒋严[7]和潘海华[8]的分析方法,“都”仍然表示总括。

句中的电脑为买不起的东西里级别最低的物品,“都”总括以电脑为最低限的买不起的物品的全部,因此总括的物品不是单个。

例(10)中的“都”通过“比”引出的关联对象,“都”总括涉及到的一组以小李为最高个子的对象,这组对象同样也具有复数量。

  关联成份也可以出现在“都”后面,此种格式对句法有更多的要求。

马真[2]对这种用法作过系统的研究。

当关联成分为疑问词时,一般没有前后置的要求。

其他短语类型也有后置的情况,如:

  (11)他们都卖了些什么。

  (12)他不种水稻,都种绿色蔬菜。

  (13)我都通知了他们。

  (14)他没吃别的,都吃的馒头。

  例(11)为疑问词后置,“都”指涉所买东西的全部;

例(12)为名词短语后置;

例(13)的关联对象为代词,另外还有“的”字结构如例(14)。

以上各例,首先关联成分满足指涉量的要求,“都”对其中的量作全量总括。

总之,无论关联成份前置还是后置通过“都”都实现了对指称对象的总括,“都”所具有的量化能力在单独使用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都”与量化修饰语共现

  分析“都”与其他量化成分共现时,一方面要考察“都”能与哪些量化修饰语共现,另一方面需要考察量词交叉对“都”的意义的影响。

从一般意义上讲,“都”对配合的量词有选择性。

全量量词如“全部、所有、每”一般都需要带“都”,但多数量量词如“大部分”一般也可以带“都”,但却是可选项。

然而,“都”与这些词配合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此,有必要先对汉语的量化词汇进行分类。

分类的第一个依据是看其能否表达相对幅度,对于能表达相对幅度的量化词,根据给定的相对幅度将分成三类:

表全量、多数量(过半)和少数量。

另外还有两类表达固定量的量化词,一类是给定具体的数量,另一类表达零数量。

这五种类型列举如下③:

  (15)a.全量:

全部、所有、每(个)、个个、人人、永远、时时、到处、处处、什么、任何等。

  b.多数量:

大量、大部分、(大)多数、许多、过半、差不多/差点儿(全)、几乎(全)等。

  c.少数量:

(小)部分、有些、少数、少许、少量等。

  d.具体量:

12(人)、两个(学生)、五斤(米)、三场(球赛)等。

  e.零数量:

没有、无

  沈家煊[9]也对汉语的量词做过一个级差排列,由少到多分别是:

有些、好些、多数、大多数、全部。

不过,沈先生建立的数量级差排序是用于级差隐含特性的研究,分级更细致,但与上述分类有一致性。

在例(15)的分类中,“许多”划归多数量可能有些不妥。

从直觉上判断,“许多”可能并没有过半,如“许多人投了赞成票”,其中的量不一定过了半。

如果是“多数人投了赞成票”,“多数”一般理解为过了半数。

“许多”的意义应该理解为介于多数量和少数量之间,不同情境中有比较明显的幅度时,再由情境来决定。

另外,“许多”在情境中有时也不会涉及到相对于总量的幅度,如“我们有许多年没见面了”(《现代汉语词典》)。

这里的“许多”可以少至几年,但也可以多至无限。

因此,量词在情境中的使用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下面进入“都”与各类量化词配合的讨论,首先从全量开始:

  (16)全部/所有/?

每个/*任何学生都回去了。

  (17)全部/所有/每个/*任何学生都回去过。

  (18)全部/所有/每个/任何学生都不许回去。

  作全量量化的词汇一般都需要与“都”搭配出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量化词本身也有个体差异。

“每个”有分配算子的性质,在例(16)中接受度差一些。

“任何”表示任指有负极词(NegativePolarityItem)的特点只在例(18)中可以接受。

不过,那些可接受度差的例子并不是由于“都”所引起的。

上述全量量词都要求“都”的出现,去除“都”都会使句子不可接受。

另外,在语义特征上,如果“都”的意义功能对等于逻辑中的全称量词,约束变元将同时受两个全称量词的约束,违反“双重约束原则(Bijectionprinciple)”)[10]。

“都”的语义贡献在这里还无法判断,需要结合与其它量化词搭配的情况才能作进一步分析。

  “都”也可以与表达多数量的修饰语出现。

关联成分经量化后取得了修饰语给定的量,但并不是全量。

“都”表示总括,似乎要求的是全量,全量与多数量不属同一个量级,不适合与“都”一起使用。

但事实并非如此,多数量一般都可以与“都”搭配使用,例如:

  (19)大部分/?

大量/大多数/过半的学生(都)回去了。

  (20)学生差不多/?

差点儿/几乎(全/都)回去了。

  (21)苹果差点儿就(全/都)/差不多(全/都)烂了。

  这里涉及到“都”总括哪一个量的问题。

以例(19)来说明,其中涉及到“都”究竟是总括“大多数学生”中的全部,还是论域里“学生”的全部。

我们认为,“都”总括“大多数学生”中的全部。

如在“二班45个学生,大部分同学都回去了”里,“都”并不是总括45个学生而是45个学生里的大部分。

潘海华[8]也认为在“我们班大部分人都没来”中,“都”总括我们班里的大部分人。

另外,从“都”是否一定参与的角度看,“都”在这种语句里是可选项,可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这种量化词对“都”的参与要求没有全量量词高。

例(19)中“大量”与“学生”的配合可接受度也差一些,加一个“有”可接受度会得到改善。

例(20)中的量化成分为副词,也表达多数量,而且“都”也可以出现。

在这种语句里,“都”可以和“全”互换,也可以和“全”同时出现。

例(20)中用“差点儿”可接受度差。

沈家煊[6]认为“差点儿”表达事件几乎就要到达的程度,有语气上或搭配上的要求,用在例(20)里感觉就不是太好。

例(21)不存在可接受度的问题。

不过,“全/都”相对于“差不多/差点儿”的语义贡献有些微妙。

从例(21)来看,当没有“全/都”时,只能理解为苹果还没开始烂,有了“全/都”时才能理解为大部分的苹果都烂了,但不是全部。

也就是说,只当与“全/都”配合时,“差不多/差点儿”才有表达多数量的幅度。

结合例(19)来分析,例(19)里的“都”就不能用“全”来代替,而且“都”可以省略。

我们推断,“差不多/差点儿”默认与“全”配合实现表达大多数的幅度,“都”如同例(19)一样起辅助作用或增加某种语气;

在选择上可有可无,而且只当“都”出现时才可能省略“全”。

总体来讲,“都”与表达多数量的词语配合时为可选成分,总括的对象为量化词规定的量的全部。

  下面接着考察“都”与少数量配合的情况,以例句来分析:

  (22)有部分/有一些/有少数学生都(已经)回来了。

  (23)*有部分/*有一些/*有少数学生都要到附中实习。

  (24)有部分/有一些/有少数学生要到附中实习。

  (25)所有/每个/大部分的/多数学生都要到附中实习。

  单从例(22)来判断的话,“都”似乎可以与少数量量词配合。

不过,当比较例(22)与例(23)时就会发现,例(22)中的“都”表达“已经”义,表示事件的完成。

此时的“都”并非只关联量词修饰的名词短语,因为当在例(23)中改变了动词的时体特征后,句子马上变得不可接受。

例(23)表达将要发生的事件,事件进程尚未开始,所以没有“已经”义,因此不能接受“都”的总括。

反过来,当例(23)去掉“都”成为例(24)后,句子就没有不妥。

例(25)用作比对,句中包含全量和多数量量词,同为将来事件,但可以用“都”。

可见“都”不趋向于与少数量量词合用。

不过,在网络上还是见有这种用法,以“有些”为例,如下就是通过XX搜索到的一些例子(例句都没作加工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