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8132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Word格式.docx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Word格式.docx

关于这些问题,国内学者以及取得了一些进展,罗春燕(2008)分析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根据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行业的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叶春明和黄满盈(2006)对中国金融服务开放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中国金融服务开放的必然趋势,但是在网络安全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进行防范。

郑展鹏(2009)运用贸易竞争指数、Michaely指数等指标对中国与世界金融服务大国的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按照其分析结果来看,中国银行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相容,这也是我国经济预取得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的同比标准方法之一。

王铁山和冯宗宪(2008)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对中国与东亚和世界13个经济体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指出中国当前经济和银行的开放化与国际银行的发展尚存在极大的差距。

王静(2008)在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时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与美国进行了比较研究,李伍荣和禹响平(2008)对中日韩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研究的结构无疑都表明中国银行的发展必然需要与国际同步,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势必会将银行的开放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是否能符合银行业本身的发展要求则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考虑。

李青川、徐毛毛(2010)国外网上银行发展经验及借鉴中调查显示,网络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之后,在全世界蓬勃发展。

目前,网上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000多亿美元,其中94%来自于美(占59%)、英、德、日、法五国。

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是网上银行在欧美各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内研究互联网金融的领军人物谢平,他所倡导的研究理论代表国内互联网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

他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云计算等等,将会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

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

应该承认,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确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征,同时也显示出了很强的创新性和竞争性

二、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一般来说,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都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程帅帅,2013),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龚明华,2013)。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而不是基于某个或某类主体的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重点在于每个人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份子,都有充分的权利和手段参与到金融活动之中,在信息相对对称中平等自由地获取金融服务,借助低成本的自动化决策技术和更高效便捷的交易技术,逐步接近金融上的充分有效性和民主化(李耀东、李钧,201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并且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

由于现阶段对于互联网金融尚无明确的定义,对于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常引起争论,特别是对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之争。

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认为:

“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

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

这就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对立起来了。

然而单从互联网或者金融谁占主导权的角度去定义互联网金融,对于理清概念并无帮助,并且在事实上造成割裂与混乱。

陈宇(2012)认为目前涌现的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都意在撇开金融中介,实现资金融通双方的直接对接。

因此,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应更多放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摒弃传统金融机构的主导行为。

而所谓的金融互联网,事实上他不是摒弃中介,而是互联网成为金融中介,实质就是赶走一个金融中介,迎来的是他自己这个中介。

目前大量的互联网金融的本质都是金融的互联网,大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本质都是打着互联网的外衣,做的其实是金融机构的事情,金融脱媒成为了一句空话。

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在上海举行的互联网金融外滩论坛上有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在于金融资源的交易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而不需要通过金融中介,因此互联网金融存在去中介化的特征。

资金数量的多少、个人的偏好和时间安排,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换。

这样,资金使用效率可大幅提高,甚至没有闲置资金。

而由于交易成本的消失或大大降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市场资源配置存在达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可能。

不过更多的与会专家认为,这一设想过于理想化。

互联网金融虽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并不能完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只要信息不对称问题继续存在,金融中介就有继续存在的理由。

券商、银行,甚至信用评级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在解决金融资源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仍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壮大,无非是为降低原有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某种可能,但其发展壮大却会产生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只是使得一些新的金融中介崛起,替代了原有的金融中介。

例如,互联网金融对信息分析、数据分析的需求会增加,对投资顾问、律师服务的需求会增加,对评估师、担保机构的需求也会增加。

三、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谢平(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特点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互联网金融的最终极的形态就是互联网货币。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跟银行融资和证券市场融资不一样,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是更民主化,大众化的金融模式。

刘明志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第一,使支付更方便;

第二,使金融服务供需匹配;

第三,是风险评价变得更容易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特征从需求方来看,我们的金融活动,理财,甚至包括各种消费活动等等,都越来越集中到一个账户了,这个账户是一个集成账户,能实现一站式的处理所有金融财产,甚至包括消费等各方面的活动;

从供给方来看,金融机构顺应这种需求,力图打造一站式的金融业务平台,现在各种金融机构都在不同层次的打造这个平台。

(万建华,2013)

李钧(2014)从普惠金融和民主金融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金融很有可能表现出自下而上、去中心化、契约重构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活动将是点对点、网格化的共享互联,形成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优劣互补和新型契约。

每个人的金融价值和金融需求都会在这种点对点、网格化的共享互联中得到充分挖掘和满足。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是:

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管理弱、风险大。

四、互联网金融将为金融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信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

某一个新事件的发生或者是网络上对某支股票的热议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金融实践者们的行为,同时进一步影响着股市变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场中,传统的金融市场的影响因素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是监管套利造成的。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资本的要求,也不需要接受央行的监管,这是本质原因;

从技术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虽然具有自身优势,但是要考虑合规和风险管理的问题。

舒明(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互联网金融的使命,是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客户、服务实体经济。

我们更愿意将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影响定义为赋能而非颠覆,大家共同努力,会让金融业更有效率、更加普惠。

德邦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姚文平认为第一互联网金融会取代现代金融业的部分业务,如贷款、支付等;

第二,互联网金融会改变现代金融业的部分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相对金融业而言,除了成功与规则外,互联网精神是互联网行业最大的魅力。

所以,做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人给金融业注入的最大价值是这个精神的活力,而不是最近常讨论的短期经济意义上的冲击和颠覆(李明顺,2013)。

鲁政委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都不足以成为银行巨大的竞争威胁。

银行拥有最大量可资利用的数据,也是较早引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企业之一,虽然从安全性和一贯稳健的行业文化角度来说,未来它不可能成为互联网技术的先锋,但是它一定是最有基础把这些技术应用到业务中去的企业之一。

谢平在《迎接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机遇和挑战》(2013)一文中提到: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

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

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更为民主化、而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现在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将被大大淡化,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将更加惠及于普通百姓。

这种新金融模式的出现意味者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对政府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被用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更可被用来提高金融普惠性(financialinclusiveness),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监管挑战。

对业界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会产生巨大的商业机会,但也会促成竞争格局的大变化。

对学术界而言,支付革命会冲击现有的货币理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信贷市场、证券市场也会产生许多全新课题,总之会冲击现有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资本市场的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曾刚认为:

第一,从功能金融观的视角分析,凭借信息处理和组织模式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在多数金融功能的发挥上较传统金融更加有效率,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可能都会更低。

由此,也可以大大拓展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第二,从机构的视角,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金融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制度特征。

与其他主体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有相当的特殊性(主要是货币创造功能和在支付结算体系中的重要性),这些特殊性是多种因素长期演进的结果,同时也受到了现行法律制度的认可和监管。

互联网金融是否能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不仅在于其技术有多先进,还取决于社会的认可与接受程度,更重要的,是监管当局的态度,这都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实现的事情。

在实践中,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也并不就是一种纯粹的竞争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