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6783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x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x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

1、孝感市域城镇的发展与建设条件综合评价.....................2

1.1历史背景.................................................2

1.2区域基础.................................................3

1.3经济基础.................................................3

2、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4

3、区域城市发展战略..........................................4

4、城市经济区划分............................................8

5、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9

6、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9

7、市域城镇空间布局..........................................9

8、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规划...............................10

8.1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0

8.2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11

8.3市域社会设施规划........................................14

9、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规划.....................15

10、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15

11、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15

12、两轮规划对比与总结......................................16

主要参考文献................................................18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城镇的发展与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孝感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城市的比较之中属中等略偏后的水平,但其产业发展特色明显,潜力巨大。

在中部地区尤其是在鄂西北几省交界区域有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

从发展阶段看,孝感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积聚的特征非常明显。

市域范围内,中心城区在产业、空间、人口方面积聚的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城镇,产业、人口在空间上的积聚趋势远大于离散。

从与周边地区城市的关系来看,区域范围城市竞争大于协作的趋势还会继续,而且只有到城市发育到一定程度,即城市有比较明显的层级关系和产业分工与协作,这种关系才可能打破。

从城市产业发展水平来看,目前孝感二产快速发展,城市三产发展层级较低,城市的服务水平还比较落后,辐射能力还十分有限。

(1)孝感市地域范围大,人口多,是湖北省农业大市;经济总量大,但人均水平低,产业高度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2)市域内各县、市、区经济和产业发展不平衡。

(3)中心城市有名无实。

市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能量小、地位低;中心城区现状发展水平及模式难以带动整个市域经济发展。

1.1历史背景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境内有门板湾、夏家寨、禹王城、楚王城等古遗址460多处,古墓葬200多处,古建筑40多处,古塞堡180多处,还有许多古景观。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

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

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

孝感是名人辈出的地方。

这里养育了楚国令尹(丞相)斗彀於菟,汉代孝子董永、黄香、孟宗,客居安陆10年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宋代文学家宋祁,明末清初画家程正揆等历代大家名流。

孝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北伐军的前进基地;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陶铸在应城汤池举办培训班,培育了大批抗日骨干;李先念在安陆彭家祠堂宣布建立新四军第五师。

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大悟宣化店同美蒋代表谈判,揭露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树声率领中原主力部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孝感籍将军50名,其中大悟县37名,居全国将军县第七位。

1.2区域基础

孝感地处湖北省中北部偏东,长江以北,大别山、桐柏山脉以南;市域跨东径113°19′~114°30′,北纬30°22′~31°51′,南北长195.5公里,东西宽121公里,总面积8910平方公里。

孝感市市域北靠河南省信阳地区,东临黄冈市红安县、武汉市黄陂区和东西湖区,南与武汉市蔡甸区和仙桃市接壤,西与随州市、京山县和天门市毗邻。

孝感市域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桐柏山余脉和大别山余脉分别由西北向东南、东北向西南伸向北部,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孝感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陵地带,南部为平原湖区。

山地面积为1887平方公里,丘陵面积3692平方公里,平原湖区面积3341平方公里;大体是一成低山、二成岗地、三成平原、四成丘陵。

孝感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光照充足。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均气温在15.5-16.5°C之间,年均降水量1143.7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相对平均湿度79%。

全年日照时数2020-2190小时,无霜期225-227天,由北向南递增。

地下水位8-10米,常年平均水位9米,水质纯净,无污染,水质等级属国家2级类水体。

1.3经济基础

孝感市域总人口514万,属于人口较稠密的地区。

孝感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在湖北省农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粮食产量稳居全省第四位。

孝感工业发展以盐磷化工、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汽车机电、金属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规模与实力不断增强。

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04.2亿元(人均GDP7860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为24.6:

38.2:

37.1,城镇化率达到38%。

2006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是近十年来孝感财政收入增长的最好水平。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7亿元,增长18.1%。

全市财政支出33.97亿元,增长21.5%,增支6.0亿元。

2006年,孝感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35元,比上年增长10.1%;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36元,比上年增加了308元,增长10.2%,

2、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2.1市域总人口预测

A:

综合增长率法

远期:

550(万人);综合增长率为5.5‰

B:

回归分析(用年份回归)

远期:

543(万人)

规划确定总人口为近期为520万人远期为550万人

2.1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孝感市1998年城镇化水平为25%,到2005年城镇化水平为34.5%,年均增长为4%,增长速度很快,孝感市城镇化水平已进入加速阶段。

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和回归分析法确定孝感市近期城镇人口为22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2%;远期城镇人口为31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6%。

3、区域城市发展战略

3.1总体发展战略

3.1.1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

综合分析国家宏观的发展背景和孝感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区域的定位,孝感应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集聚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多元化战略。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增强孝感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提升城市地位。

规划期末,将孝感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产业发达、生态良好、秀美宜居的地区性中心城市。

总体战略——对接武汉,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目标——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经济板块,实现孝感发展的新跨越。

定位——武汉城市圈次中心城市。

3.1.2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

构建三大节点,建设六大基地

孝感在推进城市圈“五个一体化”上抢前争先,深化汉孝合作,健全合作机制,与武汉形成综合产业链,有力承接武汉的功能辐射;同时作为经济辐射中转点,发挥孝感市区的“桥头堡”作用,着力建设汽车走廊、外商投资、信息物流三大节点和工业协作配套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商贸物流储运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六大基地,使其能进一步传递至市域其它城市乃至鄂东北和鄂西北区域,以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共通与融合。

(1)工业协作配套基地;

(2)农副产品供应基地;(3)商贸物流储运基地;(4)旅游休闲度假基地;(5)科技成果转化基地;(6)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3.2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根据国内对中部地区流动人口调查显示,农民进城务工三分之一流向省外,三分之一流向省内其他地市,三分之一流向市域县城和市区。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孝感市吸引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市域内部,对省外吸引力弱。

因此,吸引市域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孝感市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综合判断,孝感市需要走有中部地区特色的集中城镇化道路,采取市域相对集中发展的模式。

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向中心城市、县城及重点镇集中,以此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集聚,实现离土近乡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3.3产业发展战略

3.3.1产业集群化

通过产业集群化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通过对区域资源的统一调控,推动关联产业、企业的空间集聚,促进产业链在空间上的梯度分布;改进经济政策,整合工业园,明确各自定位,形成特色,达到整体优化,各县市区工业园向专业化发展。

目前孝感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有10个,即汉川金属制品产业集群、汉川纺织产业集群、应城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云(梦)应(城)盐化工产业集群、孝南纸制品产业集群、安陆粮机产业集群、云梦包装产业集群、黄麦岭磷及磷化工产业集群、市开发区纺织产业集群和机电产业集群。

在做大做强现有的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培植和发展19个新的产业集群,即孝南的纸品和食品产业集群、医药化工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金属制品产业集群;汉川的食品医药产业集群、新河服装产业集群、包装建材产业集群;应城的石膏产业集群、食品饮料集群、机电产业集群;云梦的食品工业集群、机电工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安陆的铝产业集群、医药保健品产业集群、服装产业集群;大悟的硅光电产业集群;孝昌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市开发区的军转民产业集群。

3.3.2产业高新化

壮大高科技产业,重点在精细化工、汽车机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扩大产业规模。

培育新兴产业,以旅游服务产业为核心,积极利用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旅游等相关的新兴产业.

武汉光谷孝感产业园。

依托武汉光谷,以三江集团、汉光电工厂等13家“三线”调迁企业的人才和技术装备优势,着力推动军工企业发展民品,建成以光学精密仪器、电子通信、信息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为主的产业基地。

机电汽车产业园。

按照“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发展思路,依托东汽集团,以三江集团和神风集团为龙头,发展轻型汽车、重型越野车和摩托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