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7105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

孙中山12岁时,在其兄孙眉的资助下,前往檀香山学习医学,在美、英教会学校接受欧洲式的教育,初步接触西方思想。

1886~1892年,在广州、香港等地开办医馆,他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西方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西方的富强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其间,他结识了著名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受他们的影响,孙中山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自上而下的变革,走上变法图强的道路。

这条资料的意思是,欧洲富强的根本,并不是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这才是强国的根本。

不抓住这四个方面而去讲求船坚炮利,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人尽其才就是要在人的教育、鼓励和选拔任用上,要方法得当,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

地能尽其利就是农政要有专人管理,学习先进务农方法,使用先进的务农工具;

物能尽其用就是要精益求精,制造机器要尽量机巧,不让无用的浪费损害物器功用的发挥;

货畅其流就是要货物在关卡畅通无阻,保护工商业的利益,多造轮船修铁路使货物更加流畅。

这四个方面是使国家富强的主要途径,使国家大治的根本。

作到了这些以后,国家百事兴、民衣食足、材力丰、财源富裕,然后进行国家改革,扩大我国规模,增强军队力量,保护我们的藩邦,欧洲难道能与我们相匹敌吗?

(1)孙中山早年就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资本主义意识,而且付诸行动;

(2)早期孙中山对腐败没落的满清政府还抱有政治幻想,看不到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企图通过清政府而实现他的强国之梦。

但这次上书并未引起李鸿章的重视,清政府只任他观察农政的职务,使孙中山深受打击,感到失落,他再次游历欧、美,寻求救国之路。

【注释】①耨:

音nò

u,古代锄草的器具。

2.兴中会的成立和“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

〔材料一〕中国积弱,非一日矣!

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

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

近之辱国丧师,剪藩①压境,堂堂华夏不齿②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

有志之士,能无抚膺!

夫以四兆③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

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④,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

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

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仰诸同志,盍自勉旃⑤!

谨定规条,胪⑥列如左:

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

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

苦厄日深,为害何极!

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1894.11.24)

〔材料二〕联盟人某省某县某人,驱除鞑虏⑦,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盟书》(1894.11.24)

【解读】檀香山兴中会是由孙中山发起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自上书李鸿章失败后,给孙中山的思想刺激很大,他感到清政府是强国富民的阻力。

于是他于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意图推翻满清统治。

材料一的意思是:

中国今日的贫弱,并不是一日形成的。

是因为上层统治者守旧不前,粉饰太平,虚张声势;

下层蒙昧无知,很少能深谋远虑。

近年来割地赔款,丧国辱师,使堂堂的中国在邻国都不愿提起,古远文明而被其他民族轻视。

凡有志气的人士都捶胸感叹!

以中国四万万人口,数万里富饶的国土,固守发愤就可以称雄天下,无人能敌。

现在满清政府这些庸庸无为之辈贻误国家,荼毒百姓,一蹶不振到极点。

现在列强环顾四周,对我国的富足,物产的富饶垂涎已久。

对我们蚕食鲸吞一个接着一个;

瓜分豆剖到现在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有心于国家的人大声疾呼,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将到崩溃的地步,已经非救不可了。

希望各位同志,要自强自勉。

定下左边这些条规(古文书写时是右起竖写):

设立兴中会,就是为了振兴中华、维持我们的国体。

我国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

都是因为内外隔绝、上下讯息渠道不畅造成的。

国体受到损害而不知道,百姓受到压制而无处诉说。

日复一日,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兹联络中外华人,创立兴中会,申民志而匡扶国家。

(1)从这个章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兴中会是一个资产阶级爱国革命团体。

它是代表中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全民族请命。

(2)从章程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认识到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源。

提出了反对满清政府统治的思想。

兴中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豪贤奠我华夏”。

(3)它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当时的社会注入了一个新的希望。

(4)这个章程也表明了孙中山的思想已经由谋求改良发展到革命救国。

兴中会成立后,他即谋划1895年在广州发动起义,但因消息泄露,他被迫流浪欧洲,在英国遭到清朝驻英使馆的迫害,1896年10月11日被绑架囚禁12天,后经他在西医书院的英籍老师康德黎博士获营救,写下了《伦敦被难记》,使他彻底抛弃了和平改良思想,更加坚定地走上了以革命谋求改变中国面貌的道路。

他说:

“吾党于是抚然长叹,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

【注释】①剪藩:

指列强割地要求。

②齿:

启齿,谈及。

③兆:

数目,指一百万。

④瞵(音lí

n):

瞪着眼睛看。

⑤旃(音zhān):

助词,“之焉”的合音。

⑥胪(音lú

)列:

列举。

⑦鞑虏:

这里指满洲贵族统治者。

3.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解释

〔材料〕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至于着手的时候,却是同民族革命并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

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

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

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

……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

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解读】《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一文是孙中山1906年12月2日在东京举行的《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演说,这是继1905年10月《民报·

发刊词》系统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之后,孙中山自己对三民主义思想作的阐释,是研究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材料通篇对三民主义思想做了具体阐释:

(1)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反动政策,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

(2)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3)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即现有所属归原主,涨价归公。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首先划清了民族主义和单纯“反满”思想的界限,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打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枷锁的要求。

(2)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不但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界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西方的政治制度,表现了对人民民主权利的关怀。

(3)他的民生主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看到土地问题对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关系,触及了西方社会制度的弊端的根源是劳资间的矛盾和对立。

但是,从材料分析也可以发现:

(1)他的民族主义缺乏明显的反对帝国主义内容,过分地强调推翻满清政府统治,掩盖了帝国主义这个中国民族革命的真正敌人。

(2)没有看到清政府实际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没有看到君主专制政体实际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从而没有把土豪劣绅、封建地主作为革命的对象,所以,他分不清革命的力量,弄不清革命的目标,导致了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篡权、护国、护法运动的失败。

(3)他不愿去触动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所以他的民生主义、核定地价,其实是一种主观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也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彻底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长素①以为“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

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

”夫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之民,不可革命,而独可立宪,此又何也?

岂有立宪之世,一人独圣于上,而天下皆生番野蛮者哉?

虽然,以此讥长素,则为反唇相稽,校轸②无己,吾曰不可立宪,长素犹曰不可革命也。

则应之曰:

人心之智慧,自竞争而后发生。

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

且勿举华、拿二圣,而举明末之李自成。

李自成者,迫于饥寒,揭竿而起,固无革命观念,尚非今日广西会党③之侪也。

然自声势稍增,而革命之念起。

革命之念起,则剿兵④、救民⑤、赈饥、济困之事兴,岂李自成生而有是志哉?

竞争既久,知此事不可已也。

虽然,在李自成之世,则赈饥、济困为不可已;

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

是故以赈饥济困结人心者,事成之后,或为枭雄;

以合众、共和结人心者,事成之后,必为民主。

民主之兴,实由时势迫之,而亦由竞争以生此智慧者也。

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事革命明之。

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革命非天雄大黄⑥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解读】章炳麟(1869—1936)中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

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

革命文章有《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为邹容的《革命军》写的序。

他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革命派与保皇派开始思想大论战之前的一篇重要文章。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