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6657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甘肃省兰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读“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2.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箭头①和③指的是资源跨区域调配中的西电东送,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高压输电。

图中②是西气东输,③是西电东送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共同意义是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1.读图,箭头①和③指的是资源跨区域调配中的西电东送,①是山西能源基地的火电东送。

③是珠江水电东送。

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高压输电,B对。

管道运输主要是天然气,A错。

水陆联运、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不是电力输送方式,C、D错。

2.图中②是西气东输,③是西电东送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共同意义是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C对。

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A错。

不能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B错。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D错。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时最大B.乙时最小

C.丙时最小D.甲、乙、丙三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

4.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长江中上游防护建设的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大大增加

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调节作用

D.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5.流经水文站的江水

A.不能补给鄱阳湖B.不能补给洞庭湖

C.没有冰川、降雪融水补给D.不能参加陆地循环

【答案】

3.D

4.C

5.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3.读图,图示信息反映的是河流、湖泊的补给关系,不能体现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

甲、乙、丙三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D对。

A、B、C错。

4.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调节作用,C对。

长江中上游防护建设的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不是流量稳定的原因,A错。

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大大增加不是主要原因,B错。

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与流量稳定无直接关系,D错。

5.流经水文站的江水能补给鄱阳湖,A错。

位于洞庭湖下游,不能补给洞庭湖,B对。

有来自上游的冰川、降雪融水补给,C错。

能参加陆地循环,D错。

【考点定位】河流、湖泊补给关系,水库修建对径流的影响,湖泊调节作用及影响河段。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6.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

7.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答案】

6.D

7.B

【解析】

6.两区域分别是山西省、德国鲁尔区,共同的特征有都是重化工业基地,D对。

鲁尔区终年温和湿润,A错。

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低,水资源缺乏,B、C错。

7.两区域都以重化工业为主,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B对。

鲁尔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

鲁尔区有完善的交通,便利的水运网,C错。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煤化工,不能减轻环境污染,D错。

【点睛】

两区域都以重化工业为主,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9.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阶段Ⅱ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10.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

8.C

9.A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8.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不足,在发展初期主要发展模式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阶段Ⅱ,工业总产值迅速增加,是因为当地进行了产业升级,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9.在阶段Ⅰ,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相对阶段Ⅱ,外商投资规模较小,工业附加值较低。

日用消费品加工工业是珠江三角洲阶段Ⅰ的主要工业部门,而电子信息产业是珠江三角洲阶段Ⅱ的主要工业部门。

10.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在阶段Ⅰ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批内地劳动力,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政策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丧失,珠三角进行了产业升级。

珠三角一直没有发展耗能产业,所以,能源基地的开发对珠三角影响不大。

考点: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

A.冬小麦和高粱B.春小麦和玉米

C.水稻和甜菜D.谷子和大豆

1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

11.B

12.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

11.黑龙江纬度高粮食作物主要是春小麦和玉米,B正确;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的北方地区,甜菜和大豆属于经济作物,不属于粮食作物。

故选B。

12.“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的是耕地面积的增加;“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D正确。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13.根据图甲所示规律,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是哪一阶段产业( )

A.AB.BC.CD.D

14.按图乙所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哪一环节( )

A.设计B.加工C.营销D.设计和加工

15.按两图所示规律,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发展自身工业方面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全面吸收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B.着重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C.积极引进处于成熟期的产业

D.在外国企业的帮助下学习工艺和产品创新技能,逐步升级制造能力

【答案】

13.B

14.B

15.D

【解析】

13.根据左图所示规律,销售量迅速增长阶段,利润最大。

在新产品研发成功后,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是销售量增长最快的b阶段产业,B对。

a、c阶段销售量增长慢,d阶段销售量下降,不是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阶段,A、C、D错。

14.按右图所示,设计、营销环节的附加值高,加工环节的产品附加值低。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加工环节,B对。

自己掌握设计、营销环节,以获取最大利润,A、C、D错。

15.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发展自身工业方面的做法,不应全面吸收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A错。

不能只着重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B错。

不应该积极引进处于成熟期的产业,C错。

在外国企业的帮助下学习工艺和产品创新技能,逐步升级制造能力,D正确,选D。

点睛:

发达国家技术水平高,生产力水平高,是新产品研发的主要源地。

所以在产品发展的阶段中,总是占据利用最高的阶段或环节。

根据图示,b阶段销售量增长最快,利用最高。

设计营销环节的附加值最大,利润最高。

由发达国家掌握。

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殊标志——波谱特征。

下图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读下图,回答下面各题。

16.在近红外线波段(波长在0.76—1.5微米之间)反射率变化最大的是

A.泥浆B.草地C.红砂岩D.松树

17.图中显示出直接利用遥感的工作是

A.判断水域状况B.预测植被类型

C.估算地物面积D.判断土地利用类型

【答案】

16.B

17.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遥感技术。

16.图中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可读出近红外线波段反射率变化最大的是草地,B正确。

17.从图中看泥浆、红砂岩、草地和松树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不同,可判断土地利用类型,D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8.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9.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A.沙尘暴频度减少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20.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答案】

18.D

19.C

20.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8.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

在地表积水坑和放牧点的井泉附近,通常集中了大群牲畜,过牧尤其严重,形成斑点壮荒漠化圈。

甲地周围是草原区,只有水井附近形成荒漠化圈,故D正确。

19.绿洲地区由于植被反射率较低,植物枯萎后,变成有机质使土壤肥力上升则生物的生产能力得以提高,植被遭到破坏后,由于蒸发更旺盛,使原来较多的地下水被蒸发而导致土壤盐碱度上升,所以在原来绿洲地区若出现土壤盐碱度上升则说明绿洲开始出现萎缩。

故选C。

20.贫困迫使旱地居民无可选择地以牺牲长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存,尽可能地开发现有的极少资源。

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措施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故选B

考点:

荒漠化的成因、分布、防治。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业产品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