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6643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

第三单元同步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9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读音和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我看到了他那乱篷篷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B.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tuò),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īn)都斑白了。

C.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yē)着,很久很久。

D.一群泪痕(hén)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掂着脚望着,望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那是父亲的被难日。

(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B.人固有一死。

(本来)

C.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泛指全国各地)

D.烈火焚烧若等闲。

(空闲)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

B.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里,一批怀抱救国救民理想的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C.八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

D.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的宇宙。

4.下列句子空缺处关联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A.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

B.因为……所以只要……就不管……都如果……就

C.虽然……但是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

D.虽然……但是只要……就不管……都如果……就

5.下列句子中,表达准确、逻辑严密的一句是()

A.为了避免党组织不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B.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温暖的声音。

C.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D.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我们不但还是一天天衰弱下去,而且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了。

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为纪念父亲李大钊遇害16周年所写。

B.司马迁,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D.《竹石》的作者郑燮,号板桥,兴化人,宋代书画家、文学家。

二、(17分)

7.名篇名句填空(8分,任选四题作答)

(1),燕山月如钩

(2)荷尽已无擎雨盖,

(3),要离清白在人间。

(4)快走踏清秋,。

(5)有意栽花花不发,。

(6)树欲静而风不止,。

(7),事非经过不知难。

(8)良药苦口利于病,。

8.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5分)

现在,我开始着手制造日常生活应用的一些必需家具了,譬如说椅子和桌子,没有这两样家具,我连世上一些最起码的生活乐趣都无法享受。

没有桌子,我写字吃饭无以为凭,其他不少事也无法做,生活就毫无乐趣可言。

于是,我就开始工作。

说到这里,我必须先说明一下,推理乃是数学之本质和原理,因此,如果我们能对一切事物都加以分析比较,精思明断,则人人都可掌握任何工艺。

我一生从未使用过任何工具,但久而久之,以我的劳动、勤勉和发明设计的才能,我终于发现,我什么东西都能做,只要有适当的工具。

然而,尽管我没有工具,也制造了许多东西,有些东西我制造时,仅用一把手斧和一把斧头。

我想没有人会用我的方法制造东西,也没有人会像我这样付出无穷的劳力。

譬如说,为了做块木板,我先砍倒一棵树,把树横放在我面前,再用斧头把两面削平,削成一块板的模样,然后再用手斧刮光。

确实,用这种方法,一棵树只能做一块木板,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唯有用耐心才能完成,只有化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力才能做一块板;反正我的时间和劳动力都已不值钱了,怎么用都无所谓。

(1)本文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____。

他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看,你觉得鲁宾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9.根据下列提示,完成题目(4分)

请从“力量、消融、脚步、坚持、勤劳、甜美”之中选取几个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不超80字)

 

第二部分阅读(51分)

四、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0-11题。

(6分)

竹石

郑燮①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②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①郑燮:

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②破岩:

破裂的岩石缝隙.

10.请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空白处.应填.原因是

(3分)

11.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品格的同时,寄寓了

(3分)

(二)阅读选段完成12-15(12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2.先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再说说全句的意思。

(4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或:

_____________于:

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此句和后面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14.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系实际,你还知道有那些人物的死比泰山还重的?

(4分)

15.从第二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16分)

(2018·扬州)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

今天,我们一起寻找。

”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

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

“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

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

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

该法庄严宣告:

“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

“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

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

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

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23日,有删改)

16.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

请简要概括。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

(4分)

 

18.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分)

 

19.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

(80~100字,5分)

材料:

5月14日,川航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

机长刘传健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

 

(四)阅读文章,完成20-24题。

(17分)

(2018·浙江衢州)

小偷车夫和老头①

萧红

木柈②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

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

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象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象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

小偷来抢的,没看见?

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木柈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

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

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

“来了啊!

又来啦!

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

“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

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

……”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

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

“先生,这两块给我吧!

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

你拉走吧!

”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

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

“柈子拉(锯)不拉?

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

“吃点么?

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

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象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

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

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气。

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

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

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

“太太,多给了钱啦?

“怎么多给的!

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

“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

”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

我说:

“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

“谢谢,太太。

”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走去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

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萧红散文集》

【注释】①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