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5889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格式.docx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格式.docx

1判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的正误。

(1)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

【提示】朊粒的增殖方式是改变正常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提示】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促使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4)在转化实验中大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提示】在转化实验中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5)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的DNA没有进入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

【提示】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细胞内促使R型细菌转化。

(6)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

【提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只能促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2据表填空特点类型菌落荚膜毒性S型细菌R型细菌

(1)上表中表示光滑,而则表示粗糙。

(2)上表中和的区别是有多糖类荚膜。

(3)上表中和中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在小鼠体内体外培养基实验对照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各组成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巧妙构思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地、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结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联系

(1)所用材料相同

(2)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三个误区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2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小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

3加热并没有使DNA完全失去活性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视角1格里菲思的实验分析1(2017天水模拟)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实验处理注射R型活细菌注射S型活细菌注射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液实验小鼠小鼠死亡,从小鼠不小鼠死亡,从结果不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A.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四组实验必须相互对照B实验说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C该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D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C四组实验必须相互对照,说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该实验结论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而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实验结果,即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

2如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变则B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C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成的D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A图示为格里菲思的小鼠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设计时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a、d组小鼠死亡是S型细菌的毒性所致;

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

从变异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重组。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关问题分析1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变性失活,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后,双螺旋结构恢复。

2转化后的S型细菌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视角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分析3科学家为探究转化因子的本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

该组实验不能得到的结果或结论是()A实验2只出现R型菌落B实验1、3均出现R型和S型菌落CDNA是转化因子D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D三组实验中,自变量是培养基加入的酶种类,实验1中加入RNA酶,由于R型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加入的是杀死的S型菌的DNA,所以RNA酶不起作用,R型菌可能发生转化,出现R型和S型菌落,同理推出实验3也出现R型和S型菌落。

实验2中加入DNA酶,破坏了DNA,R型菌不发生转化,只出现R型菌落。

三个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本实验不能得到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的结论。

4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体内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体内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D由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及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特点分析知,小鼠死亡是由于S型活细菌所致,S型活细菌可来自S型细菌的遗传,也可来自R型细菌在S型细菌DNA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的,因此综合分析知D选项正确。

格里菲思实验(实验一)与艾弗里实验(实验二)3个“不同”考点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

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2原理T2噬菌体以自身的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组成成分而实现增殖。

3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另一部分T2噬菌体的DNA。

4过程5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能进入细胞内,不能确认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判断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说法的正误。

(1)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和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的实验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

()

(2)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3)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提示】T2噬菌体的核酸中不含硫元素。

(5)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提示】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6)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噬菌体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提示】噬菌体是以自身的DNA为模板进行复制的。

(7)噬菌体利用细菌的酶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2据图填空

(1)T2噬菌体的结构

(2)表格:

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增殖需要的条件内容模板_的DNA合成噬菌体DNA的原料_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_的核糖体SP噬菌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1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2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计思路的比较实验名称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思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设计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处理方式的区别直接分离法:

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法:

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和35S)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培养和标记的注意问题1培养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2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3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视角1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分析1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本实验及噬菌体、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