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考纲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5625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1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考纲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考纲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考纲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考纲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考纲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考纲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考纲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考纲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考纲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古代中国:

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形成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私学的发展;

宋代产生的程朱理学经元到明清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五经”

考点: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古印度:

和宗教紧密相关;

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3.古埃及:

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4.古希腊、罗马: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古雅典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训练和政治道德为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3)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天文,音乐,几何,算术

(4)近代社会的教育:

16-19世纪末,世界进入到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教育世俗化。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

教育终身化,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

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

(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另提出“班级授课制”;

(3)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4)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实用主义。

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赞科夫的五条教学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的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选择;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3)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了解,大纲删去此内容)

(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1)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

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和批判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3.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内发论:

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威尔逊、格塞尔 

弗洛伊德)

2.外铄论: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如身体发展由中间到四肢,心理发展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不可陵节而施)

2.阶段性(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分阶段进行,儿童,少年的教育方式要不同,最近发展区)

3.不平衡性(发展速度(身高体重、生理方面)在各个时间不同。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

4.互补性(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

5.个别差异性(男女性别、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因材施教)

(3)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3)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内因和动力)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作用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概念:

广义:

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各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

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指出在制定教育目的以个人为出发点,强调发展自我;

(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社会本位论,在制定教育目的时以社会为出发点;

(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

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了解:

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想,它自然要受社会理想制约。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我国教育目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组成部分:

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3)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3)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素质教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5.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

学校教育制度的三要素:

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结构。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双轨学制,产生于欧洲;

单轨学制:

产生于美国;

苏联的分支型学制。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

相对稳定稳定

制度化教育:

比较正规。

兴起的标志:

清朝的“废科举、兴学校”

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

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未实行。

1903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两全”“两重”

1999年,《决定》第一次提出“终身教育”

我国当前教育时迁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之列

7.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劳动特点

教师的职业角色: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角色,“家长代理人、父母”和“知己朋友”,研究者角色(学习者)(14年新增)教师职业最大特点:

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连续性和广延性3)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2)教师的专业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该学科的相关知识;

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学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教学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3)道德素养:

1)热爱学生;

2)热爱教育工作;

3)自身的道德修养

(3)教师的专业发展

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正规的专业教育2.非正规的专业教育3.校本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专业知识学习2.教育反思3.教育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成为反思型教师3、强化创新精神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5、教师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1、树立终身性学习。

2、注重实效性学习。

3、强调研究性学习。

4、提高专业化学习。

5、坚持工作中学习。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